江西红歌的德育价值初探

2022-01-30 09:56
时代人物 2021年31期
关键词:红歌江西红色

龚 莉 闫 冰

(宜春学院 江西省宜春市 336000)

红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提起“红歌”,我们的思绪不免定格在“中国近现代史”这个语境里。“红歌”记录了新中国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历史。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党产生于军阀混战的大历史背景,再到九一八事件起始的血泪抗战史,直到新中国建立,经历了一些弯路之后,终于迎来改革开放。一幅幅历史画面,伴着或激昂、或优美、或豪迈的旋律重新浮现于我们眼前,提醒着我们时刻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关于“红歌”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内涵相近,本文比较赞同“中国红歌是指在中国革命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的歌颂中国革命与建设、歌唱领袖和祖国的经典歌曲”。红歌产生于特定的年代,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比如,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情系人民》《党啊,亲爱的妈妈》唱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诞生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唱出了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锋队性质,唱出了共产党领导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艰辛和曲折。中国红歌颂扬了中国发展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生活。为了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带领十几亿中华儿女勇敢地前行。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们不可能过上现在富足的生活,更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如此安静和谐的中国。中国红歌地传唱把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及其主导地位,加以巩固。再如红歌《保卫黄河》《英雄赞歌》《游击队歌》道出了共产党顽强斗争、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力量。中国红歌与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等融为一体,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融入到了歌曲中,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

江西红歌的历史特点

江西是红色中国的摇篮,而且还是驰名中外的红军二万五干里长征的始发地,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军队打出的旗号是中国工农红军,这是第一次以红军的旗号打响的,意味着红军时期的开始。江西红歌肇始于这一特定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军民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都留下了战争岁月的斑斑痕迹。此外,江西的历史几乎可以半部近代史,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萍乡是工人运动的摇篮等。

江西红歌大多是以传统的客家山歌为原型的素材创作或改编而成的民歌,也有部分歌曲是由于中央苏区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外来的民歌小调,于是迅速在工农群众中传唱开来。这些歌曲用来宣传群众,打击敌人,起到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战斗的作用。尤其是兴国县的民歌,与革命息息相关,井冈山农村红色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也促成了这一时期的革命歌曲的发展,这些歌曲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在中国革命前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江西红歌的艺术特征

从创作特点上来看,江西红歌大体可以分为“依曲填词”和依据民间曲调再创作两大类型。“依曲填词”是中国近代史上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学堂乐歌通常指清末以后在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由于当时没有形成专业创作的氛围,大多借用外国歌曲和民间曲调填词而已。而这一时期的江西红歌也保留了这样的特点。如当时唱遍大江南北的《工农兵联合歌》,用的是学堂乐歌《中国男儿》的曲调。而《可怜的白军》则用了黎锦晖《可怜的秋香》。

另外一类则来自民间曲调的再创作。

民歌,以兴国民歌为例,具有悠久的传统,受到人们的青睐。如《茉莉花》《采茶调》《送郎调》等,为了配合革命的宣传工作,改填新词,演绎为一首首充满激情的革命山歌。《红米饭》就是一首旧瓶装新酒的歌曲。由于当时敌人严密封锁,根据地生活用品十分缺乏,经常吃粗糙的红米饭和缺盐少油的南瓜汤。歌词就唱到: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后来又被艺术化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从革命战争年代就一直传唱到现在还非常流行的兴国山歌,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鼓励作用。歌词生动而真实的表现了党的干部优良革命传统。表达了干部与群众间的鱼水之情。

“哎呀嘞”是兴国山歌里固有的一句起兴,将温婉的音调加杂着客家方言融入到革命歌曲中,使得血雨腥风中的战斗情怀和乐观精神与客家文化韵味交织起来,使赣南客家文学在现代注入了新的特质。

江西红歌的德育价值理论基础

首先,江西红色音乐具有民族认同感。所谓民族认同感,是指能代表某民族或国家共同情感意志和社会利益,能得到内部大多数成员响应与认可的情感类型。江西红色音乐源于国家贫弱、民族存亡、人民交困的特殊时代,具有一定的民族认同感,成为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力量之一。如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农民苦》《十二月长工歌》《穷人身上两把刀》等;上述这些内容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深刻地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下人民的内心情感和基本诉求。体裁则多为便于大家传唱的进行曲、抒情歌曲、表演歌曲、叙事歌曲等,还有融军队建设与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小型歌剧等。

其次,江西红色音乐以客家文化为底蕴。客家文化是江西最具历史底蕴的文化之一,尤其是赣中及赣南的广大区域皆是客家文化的主要流布区域。客家文化源出于中原华夏文化,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中与异地文化互融,形成蕴含中华民族文化根底,极富动力和韧性的文化基因。客家文化的符号表征——温恭俭良、朴实厚道与勤劳勇敢等优良品质,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表现为不畏强暴保家卫国,以及追求解放、同胞相怜等社会风尚。在江西红色音乐初创时期涌现出的大量群众歌咏作品是客家文化底蕴的直接体现,它们直接采用江西客家民歌或器乐曲填入新词,唱词内容多与红色故事、革命精神、领袖英雄、先进人物、战争题材、政治背景等内容密切相关,如《十送红军》即是根据赣南客家山歌《送郎调》的旋律依曲填词而成;《白军有涯红军好》由《度度节节记住你》填词而成;《苏区干部好作风》《八月桂花遍地开》则是根据兴国客家山歌音调创作而成等。这些作品充分彰显出江西红色音乐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质与创新动力。

最后,江西红色音乐拥有鲜明的开放性。江西红色音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表现为鲜明的时代性和宽广的包容性。从南昌起义至改革开放,江西红色音乐始终与不同的历史语境水乳交融,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特征。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还有反映人们对红军热爱的歌曲《映山红》等。另外还有赣籍作曲家的《永远的井冈山》《又是八月桂花开》《红土地上红歌飞》和《那一片红》,还有省外著名作曲家的《红土香》(佚名词,徐沛东曲)和《在灿烂阳光下》(贺慈航等填词,印青曲)等。这些红色音乐作品紧扣时代脉搏,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和文化思潮,折射出鲜明的时代感和开放性。

江西红歌的德育价值的实践可能

运用高校公共音乐课堂教学资源,系统开展红歌普及教育工作。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公选课是进行红歌教唱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进步,大学生在中学时期都受过一定的音乐教育,但主要停留在唱红色歌曲的层面。高校公共音乐课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历史角度、音乐层面、文学视角,去欣赏和分析红歌本身的魅力,领会歌曲背后蕴含厚重的社会背景,使大学生接受红歌音乐的洗礼,要把朴实果敢,英勇忠诚,直抒褒贬,执着前行的音乐形象,烙入心灵,融入血液,化作基因,并沿着红歌之路不断成长。

借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传唱红歌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组织红歌大合唱比赛传唱红歌。合唱具有参与面广,既可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高校的红歌大合唱比赛,引领着大学生放声高唱,在红歌音乐的天空里展翅高飞,展开想象,联想创造。同时,也使红歌有了健康、鲜活的生命力。

利用新媒体平台,促进红歌传播,达到德育目标。“所谓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便利、快捷等特点,迅速地在广大九零后、零零后的高校大学生中蹿红。目前,互联网和手机通讯技术在大学生中应用非常广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也是红歌传播的新发展、新契机和新阵地,也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形式。但是由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的低门槛、传播模式的双向交互性、传播行为的个性化特质,也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高校教师要建立有效的、有体系的新媒体红歌宣传平台,强化红歌可持续发展动力,同时加强红歌的德育功能。

综合院校学生对各类艺术形态的兴趣很高,将红歌与德育相结合,可以加强课程的导向性,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本文在对中国红歌、江西红歌的概念界定分析,提出将之实践于德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式,是对两类教育相结合路径的一种探索。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不断的总结、创新,为祖国塑造更多的合格及优秀人才。

注释

[1]李辽宁,弓晓颖.试论中国红歌的历史演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2]简谱引自《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研究》,p16,陈雅萍,2012

[3]胡建军等.江西苏区音乐文化研究[N]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第164-172页。

猜你喜欢
红歌江西红色
江西银行
红色是什么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下)——《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是怎样“炼”成的(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背后的故事
红歌串串烧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红色在哪里?
我爱江西奶奶
追忆红色浪漫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