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2022-01-28 20:16:40郝玉香廖方舟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杨振宁诺贝尔奖陈老师

郝玉香 廖方舟

1.少有大志,不负韶华。

杨振宁回忆道:“清华园的八年在我的记忆中是非常美丽的、非常幸福的……我跟我的小学同学在园里到处游玩,几乎每一棵树我们都曾经爬过,每一棵草都曾研究过。”小学时,杨振宁的家到学校不过几百米,但因观察蚂蚁搬家、看蝴蝶,他常常要花20多分钟。读中学时,他最爱翻看父亲书架上的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12岁时,杨振宁便说出了“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的豪言。从西南联大到美国,他凭借对知识的渴求、对物理世界孜孜不倦的研究,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功在世界,心怀家国。

1971年,杨振宁回国省亲,他见了最重要的也是最亲近的朋友——邓稼先。二人分别后邓稼先给他写过一封信,信中提及希望他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祖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当然,杨振宁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在清华大学建立高等研究中心初期,杨振宁就把包括诺贝尔奖奖金在内的绝大部分积蓄捐给了国内。之后十几年,他陆续为清华筹资到了1500多万美元的研究经费,还把每年清华给他的工资都捐了出来。这些年,他还义务参与建设60多个一流的物理实验室。

3.亲力亲为,毕生追求。

1949年,杨振宁与恩利克·费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个复合模型;1954年,他与米尔斯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1956年,他与李政道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该理论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1975年,他推动《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版权的引进;2004年,他回国执教,为清华大学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我们可以看到,杨振宁并未因获得各种成就就停滞不前,哪怕是到了82岁高龄,他仍旧亲自授课,活跃在科研一线。杨振宁以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这句话。

佳作范本

少年之志

文/胡力君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讲课文,来谈一谈梦想。给大家5分钟时间,梳理一下自己有过哪些梦想。”

今天陈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布置了“谈梦想”的任务。我的大脑飞速运转,仔细回忆起与“梦想”有关的字眼。幼时,在“体操迷”父母的带领下,我见识到奥运会赛场上体操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平衡木上,姿态轻盈的女子运动员先是飞快地前后迈开腿大跳,再接着向前交叉腿,转体180度……在阵阵喝彩欢呼声中,我心中萌发了第一个梦想:学体操,成为奥运冠军!但四肢不协调的我,在上完两节舞蹈课后就放弃了——压腿可真疼。后来,妈妈又为我报名了绘画班。因为上色极其大胆,我被老师夸了很多次,也就产生了“我能当画家”的错觉——这是我的第二个梦想。随着培训班的升級,到了素描课,我那一塌糊涂的透视结构图再次将梦想扼杀……

“时间到。现在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梦想。”陈老师的声音,将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我的梦想是成为宇航员。”“我的梦想是赚钱。但具体做什么可以赚钱,我还没想好。”“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舞蹈家。”“我的梦想是……”

“好。那么你们认为自己的梦想会实现吗?”

陈老师话音一落,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谈梦想总是很容易,谈如何实现梦想就会张不开嘴。陈老师见我们都低着头,笑着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是在12岁时,就怀揣着要拿诺贝尔奖的梦想。结果我们都知道,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杨振宁先生从当时战火纷飞的中国走到诺贝尔奖面前,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呢?这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老师相信,从今天开始努力,每个同学的梦想终将会实现。”

我望着窗外,想着把画板从杂物间拿出来,再把绿皮铅笔削好,重新练习透视结构图……

佳作范本

/点评/

作者以班级讨论的形式,展示了“我”和同学们五花八门的梦想,又以杨振宁先生的事例,讲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文章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深刻的道理,如“谈梦想总是很容易,谈如何实现梦想就会张不开嘴”这一句,就引人深思。

猜你喜欢
杨振宁诺贝尔奖陈老师
诺贝尔奖知多少
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 05:48:38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记者观察(2021年31期)2022-01-07 07:38:12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2
小陈老师来上课
杨振宁的放弃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诺贝尔奖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