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川芎药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分析

2022-01-27 10:44尹曼雪吴庆光
中成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川芎配体靶点

尹曼雪, 吴庆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前期和老年、起病隐匿复杂的进行性发展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又名老年痴呆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2]。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严重,AD发生率急剧上升,到2050年患者将增至1.52亿[3]。针对AD的治疗药物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有5种被批准,均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但也只能减缓症状,无法改变本病进程[4]。

中医将AD归属于“呆症”“愚痴”“文痴”等范畴[5],治疗本病时可发挥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作用。当归、川芎为临床常用补血活血中药,常在方剂中同时出现或者配伍成方,其中当归芍药散对AD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6-9],方中川芎、当归发挥了“辛以润之”的药性,可改善因气化失司、营血瘀阻、肺卫失宣所致津血运行输布障碍、痰凝气滞血瘀之病机,从而达到防治目的,但目前其作用靶点和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在辛润药性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川芎药对治疗AD的关键基因和发病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软件与数据库 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http://tcmspw.com/tcmsp.php/);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geo/);RCSB PDB数据库(http://www.rcsb.org/);Cytoscape软件(Version 3.7.2);Rgui软件(Version 3.6.2);MOE软件(Version 2015.10)。

1.2 方法

1.2.1 GEO数据获取 在GEO数据库中输入“Alzheimer’s disease”,获得GSE5281基因表达谱,含161例样本基因芯片数据,其中病例组(AD脑组织)87例,对照组(正常脑组织)74例。

1.2.2 AD差异基因筛选 利用Perl、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样本特征进行背景校正和矩阵数据归一化处理,limma包分析芯片数据差异基因,筛选条件为P<0.05、|logFC|≥0.5,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10-11]。采用plot包绘制火山图,pheatmap包绘制热图。

1.2.3 活性成分筛选与靶点预测 选取同时满足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12]者作为潜在活性成分,通过TCMSP查找其相关靶点。

1.2.4 调控网络 采用Perl语言,将药物靶基因和筛选得到的疾病差异基因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交互靶标,再将化合物名称、靶基因名称、主要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当归-川芎药对调控网络。

1.2.5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将药物和疾病的交互靶标基因名称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安装Bisogenet包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13],再安装CytoNCA包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1.2.6 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 采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软件,对网络合并后获得的靶标基因进行ID转换,并作GO富集分析,以P值评估存在于各GO注释中的蛋白质群,选择生物学过程(BP)、分子功能(MF)、细胞组成(CC),绘制三者条形图。

1.2.7 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应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软件,对药物-疾病交互的靶标基因进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1.2.8 分子对接验证 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获得当归-川芎药对活性成分mol2格式化学结构,检索RCSB PDB数据库(http://www.rcsb.org/)获得蛋白晶体结构,同时查找c-Jun、PPARG、NR3C1、RXRA、BCL2原始配体或者抑制剂。应用MOE 2015.10软件,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中的度值大于平均值的化学成分和PPI网络中的c-Jun、PPARG、NR3C1、RXRA、BCL2(c-JUN晶体结构PDB: 4W4V、PPARG晶体结构PDB: 3ADT、NR3C1晶体结构PDB: 4LSJ、RXRA晶体结构PDB: 3NSQ、BCL2晶体结构PDB: 4IEH)进行分子对接,获得相应的对接数据以及c-Jun、PPARG、NR3C1、RXRA、BCL2与其原始配体或者抑制剂的对接数据。通过对接能量(binding energy)的值评价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的对接效果,平面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图、三维立体相互作用模式图分析药物分子和蛋白晶体间的相互作用。

2 结果

2.1 DEGs筛选 在AD组织中筛选出4 674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2 349个下调,2 325个上调,对程度最明显的20个基因进行排序并聚类分析,得到火山图和聚类图(图1,红色代表相对较高的表达,绿色代表相对较低的表达,黑色代表没有变化)。由此可知,DEGs能较好的区分出2个组,上调的基因基本在所有实验中logFC>0,而下调的基因基本logFC<0。

图1 差异基因的火山图和聚类图Fig.1 Volcano plot and dendrogram for DEGs

2.2 药物-疾病靶标预测 从TCMSP数据库中搜索到当归化合物125个、川芎化合物189个,根据OB≥30%、DL≥0.18最终选定9个,来源于当归的有2个,川芎的有7个,具体见表1。从TCMSP数据库获取所选化合物的靶标蛋白,并在UniProt数据库检索其对应的基因名,同时联合GEO数据库分析筛选得到的AD差异基因,得到两者交集基因9个,分别是PPARG、RXRA、NR3C1、CHRM1、GABRA1、BCL2、BAX、JUN、ADRB1。

表1 当归-川芎药对中的9个活性化合物

2.3 治疗AD调控网络构建 药物-化合物-作用靶点-疾病网络见图2,共14个节点,粉红色节点代表川芎主要活性化合物,黄色节点代表川芎主要活性化合物,蓝色节点代表代表潜在靶点,每条边表示化合物和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由此可知,β-谷甾醇、豆固醇、川芎萘呋内酯、杨梅酮、川芎哚在整个网络中发挥关键作用,可能是治疗AD的核心化合物。

图2 药物-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Fig.2 Drug-compounds-targets-disease network

2.4 PPI网络分析 PPI网络分析显示原始节点739个,根据度中心性[14-15](degree centrality,DC)>61进行筛选(图3),共有80个节点、1 204条边,其中节点表示蛋白,度值表示连接到1个节点的线条数,橙红色表明度值大的交集基因节点;每条边表示蛋白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线条越多,关联度越大。由此可知,JUN、NR3C1、PPARG、RXRA、BCL2、BAX度值显著高于其余交集靶点,其中JUN最大,可能是治疗AD最主要的潜在靶点。

图3 当归-川芎药对与AD交集靶点的PPI网络Fig.3 PPI network for intersection targets of Angelica sinensis-Ligusticum chuanxiong drug pair and AD

2.5 GO富集分析 GO富集分析确定了661个GO条目(P<0.05),其中生物学过程(BP)最多,有556个,主要涉及膜电位调节、DNA模板转录、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信号转导、生殖系统发育、轴突损伤的反应等;分子功能(MF)有74个,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细胞组成(CC)有31个,主要涉及转录因子、突触后膜、突触、线粒体等。各取P值最高的前20名,以条形图(图4)展现,GO生物功能的显著性以其长度和颜色表示,长度越长,基因数目越多,条目重要性越大。

2.6 KEGG富集分析 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23条,P值较小的20条见表2。由此可知,相关机制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内分泌抵抗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

图4 GO富集分析Fig.4 GO enrichment analysis

2.7 分子对接 将“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图中度值较高的5个化合物(β-谷甾醇、豆甾醇、杨梅酮、川芎哚、川芎萘呋酯)与网络中度值排名前5的靶点(c-Jun、PPARG、NR3C1、RXRA、BCL2)进行对接,并采用原始配体或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见表3。由此可知,β-sistosterol、stigmasterol、myricanone与c-Jun蛋白晶体的结合能均小于-10 kcal/mol,表明它们存在结合,但与原始配体(ID:3H8)相比有一定差距;β-sistosterol、perlolirine与PPARG蛋白晶体结构的结合能小于-10 kcal/mol,并且perlolirine与PPARG的特异性配体(ID:HID)在结合能方面较为接近,表明它可能与PPARG存在较好的结合;β-sistosterol、myricanone、perlolirine与RXRA蛋白晶体结合能均小于-10 kcal/mol,其中myricanone、perlolirine与RXRA原始配体(ID:CHZ)的结合能较为接近,提示两者可能对RXRA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5个化合物分子与BCL2蛋白晶体的结合能均小于-10 kcal/mol,但与BCL2特异性配体(ID:1E9)在结合能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与NR3C1的结合能也均不理想,表明perlolirine可能对PPARG存在较好的结合能力,并且perlolirine、myricanone与RXRA也能形成较好结合。然后,选取与靶点蛋白晶体结合较好的化合物分子,对其与5个靶点分子的结合情况进行可视化,见图5。

表2 KEGG富集分析

表3 活性化合物与潜在靶点的对接结果

注:A~C分别为perlolirine与RXRA、NR3C1、PPARG蛋白晶体活性口袋的对接模式,D~E分别为perlolirine、wallichilide与BCL2蛋白晶体活性口袋的对接模式,F~G分别为β-stigmasterol、wallichilide与c-Jun蛋白晶体活性口袋的对接模式。图5 活性分子与靶点蛋白晶体活性口袋的分子对接模式Fig.5 Modes of molecular docking between active molecules and active pockets of target protein crystals

3 讨论

“辛润”治燥并非单药专攻,而是治法配伍[16]。当归芍药散中当归、川芎单用时对AD无显著疗效,而合用后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17]。近年来,基因芯片结合生物信息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研究[18],而网络药理学的整体性及系统性与中医药基本特点相吻合[19]。

JUN、NR3C1、PPARG、RXRA、BCL2、BAX等靶点是整个PPI网络的节点蛋白,可作为治疗AD的潜在靶点。JUN属于AP-1转录因子家族,调节基因的表达[20],温胆汤改良方能显著性降低NG108-15细胞JNK、c-Jun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21];NR3C1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靶组织分化[22],而PPARG则主要是负责脂类分解代谢等[23];RXRA是核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家族成员[24],其基因变异可能通过影响脑胆固醇代谢而成为AD的危险因素[25];BCL2、BAX均属于BCL-2基因家族,前者抗凋亡,后者促凋亡,两者联合调控细胞凋亡进程[26]。但在AD发病机理中,自噬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鲜有报道[27]。

KEGG代谢通路显示,当归-川芎药对作用机制主要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与其作用于AD的信号通路[28-30]基本相符,其中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研究相对较多[31-32]。此外,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糖尿病脑病与AD相关的说法近年来逐渐被关注[33-35],提示AD可能是一种代谢性疾病[36]。分子对接显示,perlolirine可能对PPARG存在较好的结合能力,并且perlolirine,myricanone与RXRA也能形成结合。前期报道,β-stigmasterol、stigmasterol、myricanone、perlolirine、wallichilide均表现出较好的调节糖脂代谢活性[37-41],在当归-川芎药对治疗AD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辛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来探析当归-川芎药对治疗AD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发现β-stigmasterol、stigmasterol、myricanone、perlolirine、wallichilide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得到了核心靶点JUN、NR3C1、PPARG、RXRA、BCL2、BAX等,涉及蛋白结合、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多种可能的生物功能和代谢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影响神经递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线粒体损伤等多种途径来发挥疗效。

猜你喜欢
川芎配体靶点
4-酰基吡唑啉酮-5缩γ-氨基丁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对白玉菇菌丝脱氢酶活性影响
一个镉配合物[Cd(H2O)(L)(HBTC)]·H2O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能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一个氢键构筑的基于偶氮二羧酸和吡啶酰胺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
基于[2,2]对环芳烷骨架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报告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