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定美,周 磊(通讯作者)
(1石柱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重庆 409199)
(2石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919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下肢。该疾病的致残率比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所以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准确度虽然比较高,但是在操作上存在缺陷,对患者的伤害比较大,所以很难普及。目前,随着我国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等技术在临床中不断应用,借助超声诊断可提升准确度,而且诊断分辨率比较高,可获取更为有力的依据,对患者的情况做出判断[1]。在检查后,对图像进行处理,更好地对病变位置进行观察,提升诊断的准确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便利。本课题研究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10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对象,其中男54例,女50例,年龄43~78岁,平均(62.5±4.8)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85岁;②符合外周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③患者以及家属了解本试验;④具备沟通能力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大动脉炎、糖尿病、急性血栓等疾病者;②半年内存在下肢手术史者;③对造影剂有过敏反应者;④有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数字血管减影造影:腹股沟注射麻醉药物,股动脉使用Seldinger法穿刺,顺行插管,放置套管鞘,借助导丝牵引,注入适量的造影剂,观察病变部位。
外周血管超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为4 MHz~9 MHz,探头上涂抹耦合剂,检查股总动脉、浅动脉等部位,然后调节体位进行多方面检查,确定病变处血流情况,收集回声、中膜厚度等数据。
CT血管造影:检查肾动脉开口到足底,先平扫检查,然后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60 mL,注射速率为3~4 mL/s,扫描阈值140HU,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1 mm,螺距为1。
图像处理[2]:外周血管超声对病变位置观察,轻度狭窄表现为血流三相波,中度狭窄为流速变快、远心端变慢;重度狭窄为血流杂乱,为五彩明亮;闭塞为未发现血流信号。CT血管造影:资料上传到工作站中重建,双能直接去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处理,获取图像。ECST法对直径狭窄率进行分析,(狭窄之近端直径一狭窄处直径)/狭窄之近端直径×100%,获取结果分级,狭窄率小于50%为轻度狭窄,狭窄率在50%~70%为中度狭窄,狭窄率超过70%为重度狭窄,狭窄率100%为闭塞,对诊断准确度进行分析。
选择相同动脉同一部位测量,比较患者的血管内径,包括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3]。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本文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数字血管减影造影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分析与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结果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变血管狭窄程度 单位:例
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检查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血管内径与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血管内径( ± s,cm)
表2 血管内径( ± s,cm)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导致动脉硬化性闭塞的发病率上升。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疾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出现狭窄或者闭塞导致,随着病程的进展对肢体造成更为明显的影响,出现坏疽,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截肢,对患者不利[4]。因此早期诊断的意义非常重要,尽早明确患者的病情,及时处理,控制病情。
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下肢动脉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在检查中能观察到病变位置和侧支循环的情况,确定病变部位,提供靶血管的腔内信息[5]。但是该诊断方法具备劣势,动脉内斑块形成多为偏心性,使用二维图像对病变进行观察,对横断面的评价效果不足,很难反映病变程度。
外周血管超声是诊断该疾病的主要方法,建立在二维灰阶超声基础上,提升内部结构显像的清晰度,获取到血流、频率等信息,准确计算出峰值流速和阻力等血流信息,减少低回声斑块导致漏诊等情况的出现,根据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血流数据变化,对患者进行判断。在超声检查中,扫描的时间比较短[6]。机器在运行中,其机制不同,诊断分辨率高,这样能对动脉病变进行详细检查。而且该检查操作比较简单,价格不高,具备无创的优势,能满足大多数患者的诊断要求。但是在单一诊断中,准确度等方面仍不理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患者体型、检查技术等)的影响,对诊断的准确度会造成影响,出现偏差。此外在检查中,对病变血管的诊断缺乏整体的观念,尤其是当重度狭窄或者闭塞血管附近存在其他病变,血流频谱诊断不典型,导致病变的评估程度出现误差。为此要重视联合检查的进行。
CT血管造影在检查中,将图像高效处理,然后进行相应的观察。在造影检查中,成像更加清晰,对差异区的钙化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具备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在检查中,对血管树形结构显示更为直观,避免图像重叠等对病灶判断的影响,提升诊断的准确度[7]。在CT血管造影检查中,能更好地观察远端动脉供血侧支循环的生理情况。该检查可以重复检查,而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与诊断影像进行对比。但是在检查中,仪器技术水平、检查者的操作等对图像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患者轻微活动时,图像发生模糊,对诊断工作造成阻碍[8]。所以在检查中要重视联合超声检查,进行动态扫描,提升图像清晰度,降低诊断的难度。
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更加具备优势,两种影像学检查之间实现优势的互补,联合检查的准确性更高。联合检查是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重要方法,能全面地反映出下肢动脉闭塞部位及程度,更好地显示局部动脉病变和管腔的形态状况,分析内膜硬化斑块、血流状态等相关信息[9]。联合检查能对下肢动脉全面扫查,对各个节段都能进行分析,提升显像率,对病变部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提升血管内径、管壁、血流动力学的检查准确度,包括腓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等都能清晰显像,更好地观察到各种回声强度及形态大小的粥样斑块,对狭窄程度、是否闭塞确定,根据斑块的回声强度和病理学的情况进行准确判断[10]。联合检查更好地收集到病变部位的相关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提供相应的依据,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外周血管超声联合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备明显优势,可提升诊断准确度,对血管的情况进行分析,诊断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