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红
(苏州市太仓璜泾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苏州 215400)
消化道穿孔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多伴随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休克等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腹症[1]。由于消化道穿孔预后效果不佳,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而加强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诊断,有助于给患者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当前临床诊断消化道穿孔常用的方式为腹部平片,但受少量游离气体、无气腹等因素影响,易出现漏诊情况,且难以在病因、穿孔位置、并发症方面给医师提供有效影像学资料,所以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2]。多层螺旋CT可结合患者胃肠壁缺损、邻近游离气体等因素,给消化道穿孔患者提供诸多信息,使医师能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并按检查结果给患者制定出良好的治疗方案[3]。因此,将2018年1月—2021年6月我院诊断并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现报道诊断结果。
对我院2018年1月—2021年6月临床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腹部平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32例患者中男性27例(84.38%),女性5例(15.63%);患者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49.62±3.75)岁;体质量46.75~83.26 kg,平均体质量(61.07±5.82)kg;病程1~9 h,平均病程(7.23±1.76)h;按穿孔位置看,胃20例、十二指肠9例、小肠2例、结肠1例。患者参与研究前,知悉研究内容与检查流程。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腹痛症状;②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多次螺旋CT检查;③患者病例资料较为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患者;②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患者。
腹部平片检查:选用DR机(意大利GMM公司,型号为:CALYPSO),以两侧膈顶部至耻骨联合位置为摄片范围,检查前,无需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检查中无需使用肠道对比剂。
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多层螺旋CT(上海联影公司,型号:UCT510-16),嘱咐患者调整为仰卧位,以膈面至耻骨联合位置为平扫范围,参数设置为电压120 kV,电流250 mA,螺距调整为0.8,保持准直为64×0.75 mm。安排患者接受增强扫描时,经患者肘静脉团注入碘佛醇造影剂,注入剂量为80~100 mL,保持注入速率为3.0 mL/s。扫描完成后,重建原始数据,将其建成层厚为1 mm、间隔为0.75 mm的薄层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后,形成图像。
完成两种检查后,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结合患者病史,进行双盲阅片,查看患者游离气体分布,预测患者穿孔位置与周围组织改变情况。
评估患者检查时操作难度,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患者是否处于舒适状态,自行查看两组图像,对比其清晰度;从两组误诊、漏诊及诊断符合率上比较患者诊断结果差异;准确记录患者检查时间。
采用统计学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 s),选择t值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层螺旋CT检查的图像清晰度93.75%、患者舒适度90.63%高于腹部平片检查的71.88%、18.75%,操作难度21.88%低于腹部平片检查的5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图像清晰度、操作难度及患者舒适度组间比较表 [n(%)]
多层螺旋CT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腹部平片诊断,诊断符合率高于腹部平片诊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为(14.19±2.28)min,显著短于腹部平片检查的(20.58±3.67)min(t=8.366,P<0.05)。
消化道穿孔是创伤破裂、上消化道溃疡及炎症等病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主要分为非创伤性穿孔与创伤性穿孔[4]。消化道穿孔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自发性穿孔、肠梗阻、异物、炎症性肠病、肿瘤、缺血性坏死、胃十二指肠等,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常见[5]。当患者发生消化道穿孔时,如果患者肠内容物、消化液进入患者腹腔,则会增高化学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概率,病情危急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常选择手术方式治疗消化道穿孔疾病,但术前需接受常规影像学检查,查找出患者穿孔位置、分析出穿孔原因[5]。所以,为及时、准确地给胃肠道穿孔患者制定出良好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病情恢复效果,加强胃肠道患者的临床检查,已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临床对消化道穿孔疾病的诊断,除常见的病史询问、查体等诊断方式,还包括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腹部平片、多层螺旋CT检查等方式,腹部平片受少量游离气体、无气腹等因素影响,易增高漏诊概率,导致患者延误自身病情;多层螺旋CT是一种采用断面扫描方式诊断的检查方式,其具有较强空间分辨率,可进行有效的螺旋扫描与多维重建,不光能直观查看游离气体,还能明确患者病变位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2]。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消除腹部平片的各组织结构重叠局限,可通过直接监测患者胃肠道壁连续性中断、肠脂肪间隙模糊及腹腔积液,有效定位患者胃肠道穿孔位置、判断穿孔病因,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意义[4]。
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多层螺旋CT诊断的图像清晰度93.75%、患者舒适度90.63%显著高于腹部平片检查,操作难度21.88%显著低于腹部平片检查(P<0.05)。这提示多层螺旋CT的扫描图像更具有清晰度,难度系数也较低,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舒适度。由于多层螺旋CT使用了由原始断层数据生成的其他方位图像,对患者实施小范围扫描时,可借助小焦点曝光、超薄切片,产生各向同性成像,从而提高图像清晰度。多层螺旋CT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低于腹部平片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腹部平片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多层螺旋CT检查准确性高。多层螺旋CT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优点,且前后并无重叠,仅需屏息数秒即刻完成腹部扫描。多层螺旋CT可结合患者腹腔积液、腹腔游离气体分布、肠壁水肿、腹腔脂肪间隙模糊及肠壁黏膜等征象,准确判断患者穿孔部位。多层螺旋CT检查时间为(14.19±2.28)min,短于腹部平片检查的(20.58±3.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以其简便的操作,缩短了患者的临床检查时间,减轻了患者的检查痛苦。多层螺旋CT可给医师提供大量有利资料,使医师结合患者实际临床征象,判断患者病变位置与病情。
综上所述,相比于腹部平片检查,消化道穿孔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操作更为简便,有助于清晰显示患者图像,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临床诊断效果更优,支持大范围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