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哀之”更应“鉴之”

2022-01-24 06:10:46张菊香
机电安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守土后人公交车

张菊香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不要重蹈国家灭亡的历史覆辙,让后人为自己而哀的警示语,这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诫意义与启发价值。

强化举一反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地做好亡羊补牢工作,这是对待安全生产应有的正确方法和行为观念,也是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性、反复性强调的问题。然而,现实中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哀之”而不“鉴之”的现象并不少见。同样的隐患,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岗位重复出现、久治不绝;类似的事故,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甚至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岗位接连发生,造成安全生产始终处于难以稳定的状态。比如,2020 年先后发生的湖北武汉巴登城生态休闲旅游开发项目“1·5”坍塌事故、哈尔滨玖福源粮食贸易有限公司“3·5”坍塌事故、福建泉州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陈庄村聚仙饭店“8·29”坍塌事故等,都是明显例证;再比如,近年来乘客殴打公交车司机、抢夺方向盘案件并没有因为2018 年重庆“10·28”公交车坠江事故的发生而彻底杜绝,时至今日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经常见诸媒体;还有近年发生的多起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等,都说明了“哀之”与“鉴之”的不真切、不深刻、不得力、不得效。

育先机、开新局,安全为先,没有安全生产的保驾护航,就缺少和谐稳定的环境支持,必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与成效。

心为行之始,“哀之”必须入心。发生于他企、他岗的隐患或事故,不应冷漠、旁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要情感相通、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发自内心地感到心悸、痛惋,以“局内人”的姿态引起高度警觉;发生于他时的隐患或事故,不能时过境迁好了伤疤忘了疼,而是要始终铭记,在心中铸起警示碑、立起警示镜,时时敲响警钟,常常自我鉴照;发生于自己岗位上的隐患或事故,要保持自怜自艾、自罪自责的追悔心态,主动认领不推脱,勇于担责不诡辩,以内疚与羞愧的心情保持认识上的清醒。当我们培养起对一切隐患、所有事故真真切切的忧心、担心与心痛,“哀之”必然情真意切、深入心扉。

行为心之念,“鉴之”必须入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保持对隐患与事故的“哀心”、“哀情”,不是沉湎于愁肠百结、悲天悯人的烦恼之中不能自拔,也不是无中生有的庸人自扰、杞人忧天,而是要保持哀兵必胜、骄兵必败的正确思想,切实增强风险无处不在的危机感、压力感、清醒感,自我监督、自我提醒、自我加压、自我检视,主动跳出“哀之”情结,以“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的科学态度,自省自警、自渡自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举一反三,把管理、技术、监督、执行、硬件以及干部员工能力素质等方面的一切隐患查找出来,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真正做到别人感冒我吃药,他人“亡羊”我“补牢”,曲突徙薪、防患未然。把预防工作做在前,牢牢掌握主动权,推动安全生产行稳致远,坚决避免“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猜你喜欢
守土后人公交车
你们认识吗
论后人和陶“归去来”辞之缘由
公交车上
治超:守土尽责的“山西模式”
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 14:26:20
公交车奇妙日
幼儿画刊(2017年5期)2017-06-21 21:17:02
城里的公交车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6:57
霍家的败亡带给后人的警示
公民与法治(2016年9期)2016-05-17 04:12:23
有岗必有责 守土须尽责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8
身残创基地 呕心育后人
中国火炬(2012年6期)2012-07-25 09:42:00
金晖关爱育后人
中国火炬(2010年10期)2010-07-25 07:4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