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娟 李玉明 杨 波
临床实践报道,大多数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均存有工作适应时间长、主动学习积极性低、人文关怀及护患沟通能力差等问题,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相联系,致使其实习质量欠佳。因此,医学院校在护生实习前有必要进行实训教学,强化其对临床实习的适应能力。然而,以往学校实习前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是单纯对护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行练习、考核,护生多为应付式学习,不能有效感受到临床工作情境,实训效果并不理想。为改善这一现状,本研究对笔者所在院校的实习护生采用标准化病人模式进行实习前综合技能训练,观察其对护生综合技能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影响,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就读的2018级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4个班的29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组,将1、2班147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其中女生135人,男12人,年龄18~22岁,平 均 年 龄(20.35±0.86)岁;另 将3、4班148名护生设为实验组,其中女生135人,男13人,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20.52±0.74)岁。两组护生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生在实习前1个月内、外、妇、儿、急救、基础护理7门实训课程中采用常规综合技能训练方法,主要是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案例情境,依据案例内容合理设置相关操作标准,并将问诊、健康宣教等技能融入其中,首先老师予以指导,随后护生练习,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
1.2.2 实验组 将标准化病人模式应用到实习前1个月内、外、妇、儿、急救、基础护理7门实训课程综合技能练习中。该培训模式将综合技能实训过程分为4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病例分析,老师对护生进行分组,每5~6个人为1组。根据实习教学大纲老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病例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了解病例中相应疾病的病因、护理评估,并指导护生开展小组讨论,找出病例存有的护理问题,协商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②第二阶段是护理问诊,引入标准化病人,即根据病例内容设置不同情景,嘱标准化病人提前熟悉病例内容,根据病例编排好情景剧。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时,小组成员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属等不同角色,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护理问诊,充分展示每个病例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内容。小组其他成员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存有的问题,围绕病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析。③第三阶段是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把综合护理技能培训考核的项目融入到设置好的病例,并指导护生在标准化病人配合下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第四阶段是健康宣教,指导护生就病例中所涉及到的疾病知识、治疗护理内容,并结合病人的家庭状况、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护生练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实习。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主要是随机抽取一门课程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病例分析(总分20分)、护理问诊评估(总分30分)、健康宣教(总分20分)、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总分30分)。②实训结束后,对比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选用柏晓玲等研制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调查表。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共59个项目。8个维度分别是:认知能力(9个条目)、共情能力(5个条目)、心理支持能力(10个条目)、礼貌行为能力(6个条目)、礼仪行为能力(5个条目)、诚信护理能力(9个条目)、沟通协调能力(9个条目)、构建和谐能力(6个条目)。完全符合为10分,完全不符合为0分。量表满分为59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越强。
2.1 两组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护生的病历资料分析、护理问诊评估、健康宣教、技能操作成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s,分)
2.2 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 实验组护生在认知能力、共情能力、心理支持能力、礼貌行为能力、礼仪行为能力、诚信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构建和谐能力等方面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比较(±s,分)
实习前综合技能训练是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指导护生将理论知识向临床实际应用转化的过程。但是传统的实习护生技能培训模式只是护生在模拟人身上反复练习,过于形式化,不能融入到真实临床情景中,缺乏良好的应变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对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有不利影响。而近年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因此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综合技能。
标准化病人模式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是指经过系统化、标准化培训后能够准确表现病例内容中实际临床症状的正常人群或患者,主要是扮演患者、评估者、老师三种角色。相关研究报道,标准化病人模式大多由学生扮演,具有较强亲和力,而且其设置不同病例情景,可活跃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病历资料分析、护理问诊评估、健康宣教、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表明标准化病人模式可提高实习前综合技能培训考核的教学质量,这有可能是标准化病人模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显著不同,其可以模拟临床真实情境,而且护生在培训前准备阶段会根据老师提供的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将护理理论知识、操作要点融入到临床护理情景中,其教学形象生动,护士在实训过程中可充分掌握病例所涉及到的临床知识,使其灵活地将理论知识与实操灵活运用,有效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标准化病人实施情景教学中还能够让老师、护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及时纠正,查漏补缺。
有文献指出,标准化病人对于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另有研究发现,在实习前综合技能训练中添加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本研究对实验组护生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在认知能力、共情能力、心理支持能力、礼貌行为能力、礼仪行为能力、诚信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构建和谐能力方面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标准化病人模式由学生扮演病人,从病人的角度进行反馈,评估现场学生予以他们的护理措施,体验在评估和护理过程中是否感到舒适,在扮演过程中护生亲身体会到患者的实际生理、心理需求,利于其明确护理工作中的不当之处,增强护生的共情能力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同时通过设置的模拟情景可让护生在各个角色之间互动,有助于培养护生的适时、适度人文关怀能力。
综上所述,在实习前综合技能训练中应用标准化病人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综合技能和人文关怀能力,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临床实习的有效对接。但在实际教学中,标准化病人教学仍存有一定的难度,如:标准化病人在开展教学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这会花费较多的时间、金钱与精力,这需要建立更为成熟、科学的标准化病人培训流程,节省培训资源;本次研究中标准化病人是从护生中挑选,与其他护生是相互认识的,在情景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笑场的情况,这可能难以完全表现出真实病人应有的阳性体征。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开展标准化病人教学需要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支持,共同探索培养综合型护理人才的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