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弛 昌大平
牙体牙髓疾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科疾病。如果患者病情没有及时采取治疗,很容易造成牙髓坏死。当前主要是通过根管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因此,本文将针对牙体牙髓疾病行多次根管与一次根管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辽宁省抚顺市金贺美口腔门诊接受治疗的88例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时间段予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数量均为4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7±13.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1±12.2)岁。两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患者予以一次根管治疗 患者在术前均进行X线拍摄检查,观察根管的数目、形态、病变范围以及根尖有无病变,研究组在局麻下依次给予常规开髓拔髓,扩张根管口,记录根管长度。术中都是无菌操作,一边扩张,一边用冲洗液对根管进行冲洗,在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后将牙髓腔放开,并取出根髓,再使用冲洗剂进行清理,使用检测设备对根管深度进行测量,对根管进行消毒,最后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填充。
1.2.2 对照组患者予以多次根管治疗 治疗工作与研究组基本相同。在治疗过程中为根管位置进行2~3次的封药处理,在处理后根管干净无异味、敲击无疼痛,再使用药物对牙齿进行封存,直至治疗结束。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治疗效果、治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数据。治疗效果通过量表采集数据,将采集的数据整理为三个标准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为:有效+显效。疼痛感评分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采集患者数据,分别在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采集数据,患者疼痛感评分为0~1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疼痛感越强烈。治疗满意程度通过量表收集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集所有牙体牙髓疾病数据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算。利用率(%)表示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程度的计数信息,采用卡方检验;利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疼痛感水平的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疼痛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疼痛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接受不同治疗后,患者1周后疼痛感评分有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感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于治疗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例(%)
在根管治疗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①适应证不同,选择的治疗方案应该也有所不同;治疗牙髓炎时,牙髓腔内或者根尖周炎症轻微,患牙基本无炎症,通过完善根管预备、填充,达到封闭根管的目的。对于这样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更为合适。对于反复发作或者化脓型牙髓炎患者,则需要多次反复治疗。②术者对髓腔解剖形态的熟悉程度以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根管治疗是当前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治疗的过程中流程相对繁琐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这就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尽量缩短治疗时间和次数,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感。
一次性根管治疗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将根管预备、患处消毒清理以及填充等工作一次性完成,可以有效降低牙体二次感染的情况,提高治疗质量,对于牙体牙髓患者的治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优异率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所有牙体牙髓疾病患者的疼痛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接受不同治疗后,患者在治疗1周后,疼痛感情况出现变化,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情况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5.45%(42例),其对于治疗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为牙体牙髓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予以一次根管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患者疼痛情况更低,效果十分显著,值得积极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