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开路先锋“瀚海寻箱”记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执行“穗富航628”沉船应急扫测任务工作纪实

2022-01-23 08:25马格淇通讯员李腾
珠江水运 2021年24期
关键词:海事水域航线

文|本刊记者 马格淇 通讯员 李腾

11月8日凌晨,从中国香港开往佛山的货轮“穗富航628”(总吨1375)在航经深圳矾石水道水域时,突发机舱进水,导致货轮沉没。船上装载的67个集装箱立即落水,漂浮及沉没在珠江口内伶仃水域,给深圳西部辖区海域船舶航行、深圳港港口作业带来极大安全隐患,导致粤港澳多条高速客运航线被迫停航。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接到险情处置任务后,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以下简称:测绘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紧急驰援事故现场开展扫测工作,寻找沉没和漂浮的集装箱。

11月份的秋季,珠江口水域水流湍急,白头浪翻滚涌动,寻找落水的60多个集装箱并进行准确定位,测绘中心在本次“穗富航628”沉船应急处置中的工作无异于“大海捞针”。从11月8日下午接报出发到20日完成任务完美收官,从优先复航高速客运航线到保障通航水域安全“应扫尽扫”......在12天的昼夜不断和3739公里的扫测里程中,广州海测人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扫测技术和精良的技术装备,率先恢复高速客运航线通航,成功捕捉定位绝大部分落水漂浮集装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海测答卷”。

聚焦民生,率先恢复高速客运航线通航

对于测绘中心而言,出动扫测力量开展应急处置任务,早已是除周期性测量任务之外的重要日常工作。“珠江口水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通航水域之一,船舶来往频繁,免不了有船舶碰撞或沉没、集装箱散落沉没等事故,需要我们出动力量进行扫测定位,为打捞工作提供数据参考,每年的应急扫测任务平均下来有8-10次之多。”广州海测中心高级工程师任永涛表示,以往的应急扫测任务都有固定的扫测范围、散落的集装箱基本也在个位数,往往突击扫测一到两个昼夜便能完成工作。

但这一次的应急处置任务,范围之广、散落集装箱之多,就连参与扫测工作十多年之久的任永涛都不曾遇过。

11月8日17时40分,由1艘测绘船和6名扫测技术人员组成的“海豚青年突击队”率先抵达现场。到达现场后,才获悉这次散落漂浮的集装箱多达60余个,遍布在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水域上,除了肉眼能够看见的10余个外,其余的都需要通过扫测去寻找和定位,而集装箱漂浮的可疑范围随着海水潮涌还在不断扩大。技术人员清楚,以目前的技术力量根本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大量的扫测作业。

珠江口水域底下沉船数量颇具规模,在扫测设备上显示的画面亦与集装箱的形态极为相像,常让扫测人员真假难辨。

由于情况紧急,任务特殊,测绘中心在9日连夜增派3艘船舶和12名扫测技术人员火速增援,并在当天深夜23时50分抵达蛇口西部基地码头。

“经过海事、航保、打捞等参与应急处置的部门商议后共同决定,优先恢复高速客船航线通航,力求将事故的民生影响降到最低。”应急总指挥副主任曹敬涛回忆道,技术人员抵达码头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作业准备:安装调试侧扫声呐设备、商议应急任务方案、检查船舶状况等,并在10日零时45分陆续出发,4艘测量用船驶入高速客船航线、铜鼓航道等重点水域,开展扫测作业,搜寻落水集装箱。

此时,岸上已然夜深人静,船上却是热火朝天!驾驶员认真瞭望,避开浅点,谨慎操船;应急分队紧盯显示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回波!在高速客船航线水域,扫测人员更是来回往返扫测了足足4次,确保落水集装箱的位置和数量准确无误。在天刚破晓的时刻,扫测人员完成了福永、蛇口多条高速客船航线水域及龙鼓西水道的应急扫测任务,10日下午5时,完成了高速客船航线和铜鼓航道等重点水域的搜寻,成功标定了5个落水集装箱的准确位置,为后续打捞作业提供了重要数据参考。11月11日,铜鼓航道和深圳往返港珠澳的多条高速客船航线正式通航。短短3天时间,广州海测人用风驰电掣的速度和高超精湛的技术助力粤港澳客运航线恢复通航。

披星戴月,扫测队员踏上“大海捞针”的征途

高速客船航线的恢复通航并不意味着应急扫测任务的结束,相反而言,这仅仅只是刚刚开始。

亲历本次应急任务全过程的测量队副队长王久表示,在客船航线恢复通航的时候,深圳西部海域仍有4 0余个落水集装箱下落不明,沉没在海底的集装箱,随时有漂浮出水面的可能,大部分船舶航线仍然存在较大的通航安全隐患。

为搜寻散落各处的集装箱,尽快排除伶仃洋附近海域的海上交通安全隐患,测绘中心应急指挥部对应急扫测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结合事发当时海上的风向、风力和潮流等气象因素,根据多年积累的应急处置作业经验,制定了翔实细致的搜寻作业方案。将扫测水域细分为三大块,一方面优先确保重要航道及港口的通航安全,另一方面根据集装箱漂移路径进行科学判断,集中力量在可能性最大的区域进行联合作业。

根据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测绘中心派遣的测绘力量分成4个作业小组,其中3个小组搭载侧扫声呐设备,负责大面积扫测工作;1个小组搭载多波束设备,负责对扫测后发现的疑似点位进行精确扫描和分析。

在茫茫大海中寻找已经落水多日的集装箱,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用到准确精良的扫测设备,更需要技术人员循环往复的操作设备进行扫测,眼睛时刻不离设备显示屏,还需要对回传数据进行仔细比对和深入分析,最终才能确定集装箱位置,予以对外汇报。

“万幸的是在扫测作业的时间里,声呐设备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曹敬涛表示,尽管作业条件良好,但紧张的作业时间不容他们有一丝松懈,“平均每两小时就要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一次工作进度,水域没有完全恢复通航常态之前,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

在扫测人员的微信群里,那几天的高频词必定非“集装箱”莫属。“你们组今天确定了多少个集装箱呀?”这句话,几乎成为了不同组的扫测人员每天返航后共同的问候语。工作上精神的高度集中,对事业的高度热爱,让扫测人员结束一天沉重繁忙的扫测任务后,沉甸甸的进入梦乡,依然会在梦中遇见自己又扫测到了落水的集装箱。

“在11日那天,我们4组人共扫测标记了7个集装箱的位置,大家都很高兴,但12日那天只有1个,大家就有点失落,而在后续两天又各扫测出了11个疑似集装箱位,大家又很兴奋。”王久表示,一艘船和一组人员平均一天只能扫测1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每一天,技术人员都要在船上待10多个小时,如此艰辛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多确定几个集装箱的位置,成为了技术人员的最大动力。他苦笑着回忆称,每天扫测集装箱数量的多少,决定了每天大家返航后是笑容满面还是沉默不语。

在本次应急扫测任务中,测绘中心对多个重要通航水域和指定的集装箱飘落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如内伶仃岛北侧,大小矾石附近水域)进行了2次扫测,共扫测标记52个疑似目标,其中45个经下水探查和打捞后确定为落水集装箱,为后续成功清除事故水域的船舶安全隐患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已完成指定海域搜寻任务!现准备返航广州!”

“好的,你们辛苦了,一路顺风。”

20日下午,一声返航的通知从扫测船队里发出,十几天来泛海漂泊、日夜不断的“寻箱征途”终于暂告段落。

12个昼夜,3739公里,45个集装箱,这是广州海事测绘人在“穗富航628”沉船应急处置中,向党和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在我国南海210平方公里海域,还有很多急难险重任务在等着他们!

场景特写,应急处置任务下的海测身影

镜头一:沉船与沉箱“真假难辨”

珠江口水域不仅水上船舶来往密集,数量繁多。水域底下的沉船数量亦颇具规模,部分走私、捕鱼等小型船只由于搁浅、人为抛弃等原因漂浮沉没后,极容易在扫测时与散落的集装箱“混为一体”,常让扫测人员真假难辨,成为本次应急任务的一大难点。

将集装箱打捞出水,成功为航道排除隐患的一刻是对扫测队员们辛劳付出的莫大安慰。

“大部分沉船在沉底后基本都呈现船底朝上的形态,小船的长度往往在12米左右,集装箱的长度也类似,所以这些小船在扫测设备上显示的画面往往就与集装箱的形态极为相像。”高级工程师任永涛表示,为了减少打捞人员重复作业,提高打捞效率,针对重点海域扫测人员往往会反复扫测多次并在上岸后进行大量的数据比对分析,谨慎确认和标记集装箱。但尽管如此,在本次应急任务中,还是出现了几次“集装箱位置标定后打捞出水发现是沉船”的情况。对于外人而言,这已是技术精湛的表现。但对于这些常年从事扫测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正确率,总归会有少许失落和遗憾,或许对于这些“技术狂人”而言,精益求精不是目标追求,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求。

镜头二:未动筷的早餐与未熄灯的夜晚

从抵达基地码头的那一刻开始,十多名扫测人员就进入“白+黑”连轴转的状态。清晨6点,他们登船调试好设备便出发前往指定水域开展扫测作业,以至于常常连基地准备好的早餐都没来得及吃两口;直到晚上7点才会返回到基地,回到基地后才是夜晚工作的开始。

“每次扫测我们都会带回大量的数据,晚上的时间便用来对数据进行核对与分析,进一步明确集装箱的位置。结束之后,我们几个小组还会聚在一起继续沟通明天扫测作业的具体内容。往往真正休息时已是第二天的凌晨。”测量队副队长王久表示,以往一两天的应急任务,大家熬熬也就过了。但这次的作业时间和工作强度都远超以往,对扫测人员的身心都是巨大的挑战。但令他欣喜的是,十多天高强度的扫测工作下来,队员们没有抱怨,更没有懈怠,工作状态一如既往。或许他们打心底里认为,扫测作业时多一份精细与高效,便是在助力水域尽快恢复常态,践行着自己从事测绘事业的价值与意义。

可以说,在十多天的应急任务作业里,蛇口基地码头上那些未动筷的早餐和未熄灯的夜晚,成为了广州海测人竭心尽力投入应急任务,助力水域安全畅通的最好注脚。

镜头三:出发和返航路上的“短暂闲暇”

长达12天的扫测,无疑是即辛苦又枯燥的,扫测人员既要承担高强度的扫测工作,又要忍受着大海漫无边际的孤独,以及因此带来的信号不佳、船只摇晃颠簸等不利影响。无论白天晚上,扫测人员们都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自然而然地,每天从码头出发前往指定扫测海域和完成扫测后返回码头的短暂路途,便成为大家为数不多的闲暇时光。

“开始的几天,我们还会在船上拉拉家常,讲讲笑话,彼此互相减减压,但到后面几天,只要船一开起来,大家基本都开始补觉了。”王久回忆称,但对于喜欢大海的自己而言,每日早出晚归路上的海天风景,成为了他为数不多可以排解忧愁、调节情绪的慰藉,也成为了他这些日子里仅有的可以放空自己的时光。

“回程的那天下午,我们终于有闲暇的时间,感受下拂面的海风,欣赏下蓝天碧海的美景。最特别的,是在那天很凑巧的看见了跃出海面的白海豚。”在任永涛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任务结束后,那一只只可爱的白海豚,似乎是在为辛勤劳作的他们接风。那一刻,他想到因为自己的努力,这片水域将在不久后恢复络绎繁忙的常态,便觉得这十多天以来的漫长与艰辛都是那样的值得。

小链接: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知多少”

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事测绘中心是我国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海洋测绘单位,具备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资质,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国家二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认证。承担中国海事局下达的华南沿海广东、广西、海南三省50多个开放港口及航道、167幅港口航道图的周期性测量任务,同时承担辖区内测绘应急处置工作,是广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成员单位,年均快速高效完成应急扫测任务10次左右,负责辖区水文观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以及承担水文、气象等航海安全保障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人员编制数为206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40人;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6人,通过国际海道测量师、国际海图制图师培训6人。

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现有4艘测量船、1艘中型无人测量艇以及多波束测扫系统、侧扫声纳等多种海洋勘测设备。具备高精度动态定位、海上测量和海底探测能力,能够快速精准地提供海区测深数据、海底地形数据、海底浅表层勘探数据及海上三维高精度建模数据,是华南海域最具实力的海上公益测绘队伍。

精良的测绘设备,精湛的测绘技术,精益求精的测绘态度,关键时刻发挥出关键作用,这是广州海事测绘中心的实力与底蕴,同样也是测绘中心一直以来对测绘技术人员的工作准则和要求。

从海上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大海捞针“找箱子”,到每年为海事辖区精准定位“绘海图”,再到长征5号、长征8号火箭发射的水上运输勘测服务,成功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图集》,到制作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大型水上工程的电子海图制作“零误差”,这是广州海事测绘中心多年以来精耕海事测绘事业的真实写照,更是广州海测人对祖国汪洋碧海一直保有的行业情怀。他们泛舟瀚海,远离亲友家人,饱受风霜云雨;但一张张精准的航道海图,一次次准确无误的海底障碍物标定,都更加彰显着海测事业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足以因此相信,在我国最深、最宽广的南海海区,广州海测人必将在推进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新时代征程中贡献出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海事水域航线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21)新航线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我国水域将按功能定位分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