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霞
我们居住且依赖的蓝色星球,如此美丽,也如此脆弱。近一个世纪以来,劳力士不断支持探险先锋,竭力冲破人类极限,于2019年推出“保护地球,恒动不息”计划,持续至今,实践了众多举措——与国家地理学会深化合作,携手搜集气候数据;支持席薇亚·厄尔博士的“蓝色使命”计划,通过“希望点”网络保护海洋;以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表彰拓展世界知识、促进人类福祉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项目。
秉承相同理念的ELLEMEN,自2019年底开始携手劳力士与您分享了众多从中国到全世界的环境保护者们保护地球的初心和恒久使命感,并获得了许多中国读者们的认可与赞赏。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的蓝色星球依然在蒙受多种苦痛。全球继续与新冠疫情鏖战,多个大陆经历了极端灾害性天气。我们满怀担忧又别无选择,必须与所有的挑战斗争。
从2021年12月刊开始,我们聆听并搜集了更多、更广、更新的全球环境保护者们的故事和行动,从席薇亚·厄尔博士保护海洋的最新进展和举措开始,到众多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的获奖者们,这些富有探险精神的科学家们身先士卒,通过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继而制定出应新于时的计划并行动。凭借这些高瞻远瞩的先锋项目,他们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改变未来。
ELLEMEN相信,“一念之间,改变地球”。我们与合作伙伴劳力士会持续关注卓越不凡人士以及他们的环境守护项目,创造一个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布莱恩·基塔(BrianGitta)、安德鲁·巴斯塔劳斯(AndrewBastawrous)和葛瑞格·库尔坦(GrégoireCourtine),都曾获得“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的肯定,因为他们坚守信念,利用“科技向善”的力量去预防疾病,挽救生命,带来希望,建设更有活力的社区和社会。我们看到层出不穷的创新和科研项目,如此振奋人心,为了帮助全球范围内更多人实现健康这项基本人权,他们探索不止。
回溯自1976年以来的“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那些获奖的先锋人士来自世界各地,身份和研究领域各不相同,既有考古学家、建筑师、教育家、工程师、企业家,也有探险家、地质学家、医生、物理学家、社会学家、野生动物学家及保育专家等等。
他们的研究并非纯粹以探索为目的,而是高度关注脆弱的地球环境,推动及制定解决方案,应对全球环境的挑战。所有获奖项目对社会大有裨益,不少获奖项目都与环境直接相关:至今已累计植树2300万棵,保护了43种濒危物种及30个主要生态系统,其中包括57600平方公里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新物种;完成了18项艰巨的探险活动并研发了48种能够广泛运用的创新科技。
在众多创新大奖项目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医生及研究者,他们运用科技为社区带来健康和希望。
“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在联合国(UN)的研究中,“健康问题是全球发展的基础,即使是很小规模的投资,也会刺激其他领域的进步,如教育和消除贫困”。
预防疾病,挽救生命,带来希望,建设更有活力的社区和社会,这是本期的主题——为实现健康这项基本人权,我们必须准备好迎接漫长的未来之路。
出生于1992年12月8日的布莱恩·基塔(Brian Gitta)在互联网上相当活跃,会在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发帖支持电动汽车Lucid Motors,也为F1职业车手汉密尔顿(Lewis Hamilton)打气,“That’s howyou do it. Get in there”!
当然,他的很多发帖主题都离不开自己的职场身份:thinkI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11月10日,他给“Yotta”发声——“‘Yotta’是一个数字网络,可确保更多人及时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我们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基础设施,以便人们在非洲任何地方都能获得健康服务。”
布莱恩·基塔所说的Yoa即是thinkIT公司推出的一个数字平台,旨在提供疟疾数据的实时监测,正式启用于2019年——那一年对他和团队来说非常值得紀念,他们研发数年的创新疟疾诊断设备Matiscope获得了“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的肯定。
由于生活在乌干达,布莱恩·基塔和thinkIT团队成员对于疟疾这种由蚊子传播的血液疾病非常熟悉。基塔说“: 我们来自亚撒哈拉地区,且曾多次染上疟疾。我也数不清自己从小到大多少次患上疟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大部分疟疾病例发生在亚撒哈拉及南亚的15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疟疾病例近80%。其中五个国家占疟疾病例总数接近一半:尼日利亚(25%)、刚果民主共和国(11%)、莫桑比克(5%)、印度(4%)及乌干达(4%)。单是儿童死亡数字便占全球疟疾死亡人数的61%。
成功治疗疟疾的关键在于快速诊断。目前的检测需要血液样本、显微镜及训练有素的分析师,而这些在发展中国家并不常见。
持有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Makerere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学位的基塔决心去寻求更符合当地条件的解决方案。他认为,“疟疾并非不治之症,只要知道自己患病便可进行治疗。快速诊断使患者能够迅速采取行动,从而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我很高兴能在对抗疟疾的路途上创造变革。任务艰巨,但我乐在其中。”
2018年,他与其团队设计出一种手提电子设备Matiscope,患者不用抽血,而只需把清洁后的手指放入装置,便可于两分钟内被检测出可靠读数、诊断疟疾——相比来看,之前的显微镜检测需要30分钟或更长时间,血液样本也可能需要送到另一城镇的实验室,而利用Matiscope进行的新检测,在速度和便利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
Matiscope新型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透过光线及磁力检测疟疾寄生虫的存在。当寄生虫活于人体血液时,会释放出一种名叫疟色素的晶体。这种晶体的核心是铁原子,因此带有磁性。Matiscope便是利用磁铁来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这种晶体。与此同时,照射手指的光束可测量红血球的颜色、形状或浓度变化,这些皆是罹患疟疾的体征。相关结果会通过人工智能整合,作快速诊断,特别是针对难以进行检测的早期患病阶段。这些资料更可立即与政府卫生部门、医学家及制药公司分享,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控制。
目前,基塔在推进Matiscope进行第二期临床试验,共有三百多名患者参与,藉以确定目前最佳诊断的可靠程度。如果试验成功,便会进一步对超过一千人测试,再拓展至数千人,以确定装置安全有效。在此之后,基塔计划向乌干达以及肯尼亚等邻国的医院提供Matiscope。与此同时,他们开始于首批10家医院试行Yotta,在数个覆盖地区获取并记录疟疾诊断、药物和检测结果的数据。
从Matiscope到Yoa,布莱恩·基塔始终在做同一件事情,正如他在社交网站的签名,“让我们用创新来影响社区” 。
如同布莱恩·基塔研发的创新疟疾诊断设备Matiscope,英国眼科医生安德鲁·巴斯塔劳斯(Andrew Bastawrous)创建Peek Vision也是基于同样的理念:用技术创新,提供可靠易行的医疗服务。
“在中低收入国家,有数千万人无法获得基本的眼科保健服务,因此有的将会失明,有的已经失明,其他则失去恢复视力的机会。”巴斯塔劳斯表示,全球约有11亿人患有视障,其中至少三分之一居住在现代眼科诊治未能覆盖的地方,不能接受妥善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他们只需佩戴眼镜或进行白内障手术便可以解决问题。
2011年,安德鲁·巴斯塔劳斯辞去英国国民健康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工作,移居肯尼亚,希望为偏远地区的数百万名居民改善视力。他在乡校地区诊治超过五千人后,发现医疗资源是主要问题:农村人口普遍存在视力问题,但眼科专家稀少,居民难以获得所需服务。
在2014年的一场演讲中,这位眼科医生分享了自己和团队的经历。
那年,他们团队15人带着价值15万美元的高科技设备,驱车前往东非大裂谷地区的乡村行医,却发现当地并没有电力可用,仅能借助汽油发电机,但大部分地方都有手机信号。“我们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失明?我们能做些什么?”
很快,安德鲁·巴斯塔劳斯找到了答案,“他们与获得光明之间,只有一个短信的距离”。
通过2500人次的实验,他证明了: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不到5美元的制作成本,他们可以制造出一个连接智能手机的检测装置,对视网膜进行扫描并找到低视力的病因。
最关键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操作这个设备。
最终,Peek Vision的工作人员可以带着一部手机,骑自行车前往病患所在的居住地进行眼科检查,全部费用仅需500美元。他们甚至找到了完美的电力来源:一个带有太阳能充电装置的帆布双肩包。随后,病患信息通过Peek Acuity视力检查应用程序连接至全球各地的医生——此应用程序的扩展版亦设数据分析、短信提示及其他功能,不但使病患获得专业诊断,医疗机构还可以通过这个应用程序定位并寻找特定患者,提供治疗计划。
所有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由智能手机技术建立的系统。巴斯塔劳斯及其研究员和工程师通过将智能手机,与提供视力测量和图像结果的应用程序结合,建立出一个可以由非专家现场操作的系统,这意味着更多患有视力问题的人能够获得检测,“我們不但选择难以进行治疗的地方,更要特别选择最难得到或支付眼科服务的居民。这关乎照料所有有需要的人。”
巴斯塔劳斯最初在肯尼亚、博茨瓦纳及印度试行技术。现在,项目已在全球筛检超过35万人,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医学护理。在他收获2016年“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之时,团队成功将医疗设备PeekAcuity推上Google Play商店,现已成为经认证的医疗设备,在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Peek的服务现在整合了他们的应用程序和硬件,并被用于改变肯尼亚、博茨瓦纳和印度的眼部健康,与合作伙伴CBM在全球多个新地点启动新项目。
巴斯塔劳斯说:“这并不表示旅程的结束。项目需要我们‘永不止步’。”因为,现代眼科诊治未能覆盖的其他偏远地区仍在等待支持。
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在很多疾病面前仍然感觉无力。一部分前瞻项目正快速改善原有的糟糕情况,另一些严重疾病的研究及治疗仍需耗费大量时间,譬如,脊椎损伤造成身体与大脑沟通的中断(即瘫痪)。葛瑞格·库尔坦(Grégoire Courtine)正在研发的电子“桥梁”就属于这种情况:利用无线技术,记录控制运动的大脑信号,以激发下层脊髓的电流刺激,以求在患者受伤后将其大脑和腰椎脊髓重新连接,再加上机械支撑,以便让身体能够再次移动。
“我热爱运动,所以四肢活动对我来说一直非常重要。因此,我决定研究大脑如何控制身体活动。”热衷于攀岩和极限运动的法国人库尔坦曾这样解释自己的研究初衷。
葛瑞格·库尔坦的教育背景也相当丰富,他最初接受的是数学和物理学教育,于2003年在意大利的帕维亚大学获得实验医学博士学位,并在法国的INSERM获得可塑性和运动性研究博士学位。
他从事电子“ 桥梁”研究则源自2004年至2007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脑科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时期。随后,他移居瑞士,在苏黎世大学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接着于2012年成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副教授,担任国际截瘫研究基金会(IRP)在神经义肢中心和大脑思维研究所的脊髓修复主席。
在发布恢复脊髓损伤后功能的全新方法后,葛瑞格·库尔坦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包括2007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奖、2009年国际截瘫研究基金会的谢伦伯格奖。葛瑞格·库尔坦将这项革命性的科研项目发布于《科学》(Science)杂志。他撰文写道,他可以教一只瘫痪的小老鼠重新“学会”走路:在对老鼠进行几周的神经康复治疗后,通过电力和化学刺激,小鼠已经可以跑跳、爬楼梯、躲避障碍物。他运用这个系统,协助9名长期截瘫患者站立,并依靠拐杖短距离行走。尽管患者不能自行控制系统发送信号,但可透过个人语音装置开关“桥梁”。
2019年,库尔坦登上“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得主名单,全球媒体都争相报道他的研究。他在回复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说:“很多患者都说,这太棒了,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他和他的团队目前并没有发明出一种治疗方法,“如果残疾人能够借助机器助行工具走上幾步,那当然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他强调,自己计划推出的是一套集可延伸电脉冲刺激脊椎、药物以及借助机器康复治疗于一体的系统。“我们希望,在三至五年间,我们可以对刚刚受伤的实验人群采取药物治疗。”他说,“首要问题是,这类药物是否有效。”
“在找到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前,我绝不会停止研究。”葛瑞格·库尔坦表示,此桥梁概念已通过综合临床前阶段,下一步是引证概念,他将邀请4名瘫痪逾一年的患者进行临床试验,进一步了解脑部信号和脊髓刺激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4名患者将进行手术,植入脑脊桥梁,并个别制定电流刺激模式,再借助悬吊式安全带及体重支架,让患者逐渐学习再次行走。
葛瑞格·库尔坦相信,“桥梁”有朝一日可望成为普及的医疗方式,以助因脊髓受损而双脚瘫痪的患者,为无数人的生活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