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琛
夕阳下的高台民居,映衬着喀什悠久的历史。
奔流不息的叶尔羌河,流淌在喀什大地上,被当地人称为“飘着金子的河”。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上海数万知识青年便在“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声中远离家乡参加援疆建设,在新疆这片热土挥洒青春和热血。
上海和新疆,友谊的种子自此种下。
从1997年起,上海先后派出十批次上千名干部人才“接力”援疆,累计投入援疆资金居19个援疆省市之首。
2010年3月,新一轮援疆工作拉开序幕。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从阿克苏地区移驻喀什地区四县——中国“巴旦木之乡”莎车、乔戈里峰下的“核桃之鄉”叶城、昆仑山下的“黄金之河”泽普和享誉中外的“丝路明珠”巴楚。
申情无限,如同叶尔羌河一般,上海援疆工作滋养着沪喀两地的深厚情谊。多年来,上海援疆队伍带来了人才、资金和崭新的发展理念,在盐碱地、戈壁滩上“种”出了产业,在当地学校、医院留下了“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更是在当地人的心中撒下希望的种子,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智力援疆和文化润疆,沪喀携手守护着祖国的同一片蓝天。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事业。智力援疆始终是上海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而“组团式”教育援疆,则是智力援疆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上海积极拓展“组团式”援疆的内涵,提高干部人才选派工作质量。2021年9月底,一支由90人组成的上海智力援疆“轻骑队”包机抵达喀什,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他们都是上海基础教育界的名师或骨干教师,抵喀后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喀什市以及对口支援的四个县开展工作。
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总领队肖铭在喀什六中担任校长。他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2019年4月,喀什第六中学挂牌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中学,从此它就有了“上师附喀”的昵称,成为上海援疆教育集团的帮扶核心,而“组团式”教育援疆正推动着喀什六中一步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智力援疆除了要“输血”,更要“造血”。推动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当地教师队伍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要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我们援疆的首要任务,其次才是进行教学任务。”肖铭告诉记者,为助力教师队伍建设,上海教育援疆集团2020年启动了“玉兰工程”,传递上海教育理念、学校管理等先进经验。
“玉兰工程”,顾名思义,“玉兰”指的是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既取“玉兰”昂扬奋进之意,又取“育蓝”谐音,意为“育英才,培青蓝”,以期加快喀什教育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的步伐,为喀什乃至整个南疆基础教育发展打下更坚实基础。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玉兰工程开展起来非常不容易,但最终我们还是突破困难顺利展开。”肖铭透露,11月初,上海师范大学组织的专家综合指导团一行17人来到喀什,开展援疆教育行动。活动聚焦国语使用与推广、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和学校管理优化等,共开展讲座11场,进行示范教学2场,访谈师生百余人次,线下活动还吸引了莎车、疏勒等地教师参与,甚至还有喀什大学教师前来学习教育新理念。同时,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辐射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和巴楚的千余名师生。
与此同时,为让玉兰“智慧之花”在喀什能够次第绽放,上海援疆还启动了喀什地区中学书记、校长3年轮训工作。依托上海市教委师资培训中心,通过集中培训、线上培训、参观培训、赴沪跟岗等多种方式,开展全覆盖培训,遴选一批“金种子”书记校长到上海跟岗锻炼,为喀什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专业化中学书记校长队伍。
2021上海援疆教育人才赴喀什支教团合影。
喀什六中航天科普馆。
在肖铭看来,上海先进经验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在喀什受援地区产生最大效益,“种好援疆教师自己的实验田,这是上海援疆老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认为,援疆教师唯有先踏踏实实地种好自己的“实验田”,再推广有效的经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组团式”教育援疆的辐射带动效应。
如何因地制宜,援疆教师们深入教学一线。比如,在泽普援疆的上海教师王志琴成立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帮助当地培育班主任并在群众间推广家庭教育。她还曾到喀什六中进行家庭教育相关辅导,不少班主任、家长与她建立联系,倾诉教育困惑,探讨教育经验。
而在提升师资实力外,上海援疆不忘打造配套的硬件。2021年11月,喀什六中全新的航天科普馆、图文信息馆,以及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全新数字化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上海援疆队伍立即对当地两千多名师生进行了相关培训,并积极协调组织巴楚、泽普、叶城和莎车的学校师生来参观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很好地扩大了‘上师附喀在当地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人直观地感受到了上海援疆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肖铭欢迎兄弟院校前来使用这些实验室、设备。
可以说,作为新时代喀什美好教育的缩影,喀什六中背后是上海教育援疆对“共享美好教育”的不断深入探索。
據肖铭介绍,接下来上海援疆教师不仅要在支教学校起到学科领头人的作用,还要加强联系将工作拓展到网络空间,将上海优质师资资源向更广的范围辐射,发挥整体效应。为此,援疆教师与当地四个县的教师都建立了学科指导中心微信群。
事实上,上海对喀什六中的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喀什六中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达82.86%,实现本科上线率5年五连跳。2020年9月,上海对口支援的喀什六中东城新校区正式启动建设,新校区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招生人数、完善办学条件,拟建成“全疆领先、南疆示范、中华元素、海派风格”的现代化完全寄宿制中学,未来也将以此打造教育援疆的示范校、标杆校、带教校,进一步发挥援疆教育集团核心校的功能,助推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总体战略布局。
此外,立足喀什实际,发挥上海优势,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同样是上海教育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起步较早的基础教育领域,高职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零开始”。
2018年,喀什地区6所中职院校合并组成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顺利完成4个高职专业的申报工作。历史性的“升格”后,喀什职业技术学院迎来了上海专家的入驻。
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新专业开发申报、科研立项、专业技能大赛,到实训室规划和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上海援疆干部人才的帮助下,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提质培优”的新突破。去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请3个高职专业,今年又将有15个高职专业招生。
近年来,上海援疆加大了职业教育智力援疆的步伐,帮助喀什地区培养靠得上、留得住、用得好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去年,依托沪喀职业教育联盟,喀什地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开展地区职教学科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学术交流,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等。
自从上海来了援疆干部,仅过了几年,叶城县就大为改善。上海人的“头脑活络”和“做事精细”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12月26日,“昆天艺韵·喀什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年教师迎新春艺术作品展”在喀什地区文化馆开幕。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参展作品62件,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等。参展教师包括在职教师、“银龄计划”教师、援疆支教教师等。创作者用画作记录了巍巍昆仑、奇美天山、茫茫戈壁、旖旎湖泊和雄阔冰川,表达了对喀什这片热土的挚爱。昆仑山下、帕米尔之巅、吐曼河畔……喀什日新月异的壮美画卷在南疆大地徐徐铺展。
就算是这样的美景也曾经一度默默无名。
叶城县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该地以“叶”为名,因其位于叶尔羌河上游。它是新藏公路的起点,有坐落着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海拔8611米),国外大名K2,其攀登难度却常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至今还没人在冬季登顶成功。
这里历史悠久,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西夜国。它南依喀喇昆仑山,北接开阔平原,紧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形地貌多样,奇果美玉纷呈。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这里旅游接待条件缺乏,曾经有两个驴友因夜宿涵洞而不幸给狼伤了。当地农户更是对旅游没有概念,更没想到旅游也能脱贫致富。
但自从上海来了援疆干部,仅过了几年,这里就大为改善。上海人的“头脑活络”和“做事精细”体现得淋漓尽致——
没有知名度就吸引不了游客。首先要做的就是做亮“新藏线”和“乔格里峰”这两张世界级名片。彼时,上海援疆干部不停往返叶城和上海,积极联系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总部,对二者进行世界认证。2017年,新藏线和乔格里峰分别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海拔最高的公路”和“徒步登山路线最长的山峰”两项证书。
自此,这条蜿蜒在世界屋脊高原的线路,一路有雪山戈壁、荒漠、湖泊相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自驾游等游客。
在喀什,像叶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上海援疆前指”)的出谋划策下——泽普县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成为南疆首个国家5A级景区;通过改造红海景区附近的农家乐配套设施,创新了叶尔羌河湿地公园新业态……
2017年,新藏线和乔格里峰分别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海拔最高的公路”和“徒步登山路线最长的山峰”两项证书。
岳普湖达瓦昆沙漠行舟。摄影/包迪
与之配套,为了方便更多人来欣赏这里的壮阔美景和风土人情,在全国第六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后,在上海援疆前指的积极协调下,2017年8月3日开通了“四季上海-喀什号”首趟旅游援疆专列。后来,这样的专列加开了多列。
我们要把沪疆两地更多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走出去”,推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让上海、喀什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大餐。
当隆隆的车轮声还在耳边震响时,前指领导又有了新的计划——为了抓住新疆地区旅游的黄金“七八九”三个月,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与东航合作,开设了“旅游包机”。如今一个夏季就有几十个沪喀直飞航班,经常一票难求,人气非常旺。
2020年,上海大型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新疆篇”在电视荧屏上播出。一经播出,巴楚县夏玛勒乡奇特村、白沙山沙漠公园、红海景区等,迅速进入各大平台“旅游目的地”热搜榜。
去年夏天,在上海援疆前指的牵线搭桥下,《极限挑战宝藏行·绿水青山真宝藏》来到泽普县进行拍摄,美景之外,新疆的特色美食,如烤馕烤肉烤湖鱼、抓饭拉面大盘鸡、枣子核桃巴旦木……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观众跟着节目,一同见证和感受了新疆生态文明与人文风情的水乳交融,也感动于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可爱的人。
既要邀请八方来客,也要讲好自身故事。
“听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丹丹,这里是喀什人民广播电台FM101.2……”2021年11月18日,主持人丹丹的问候传到了新疆喀什地区无数听众的耳中。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喀什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摘掉了全国最后一个没有广播电台的地级市帽子,标志着喀什地区传媒行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0年6月,喀什地区正式启动广播电台建设项目。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将帮助建立喀什人民广播电台纳入2021年援疆重点工作之一。项目启动后,上海援疆前指投入援疆资金360万元,并多次与上海市委宣传部沟通协调,帮助喀什广播电台建成了2个视频直播间、3个录播间,购置四台广播电台调频发射机、一套共用天馈线,为电台打下了坚固的硬件基础。
为解决喀什广播电台从主播到技术人员的紧缺问题,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援疆干部罗震光多次往返喀什和上海之间,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传媒集团(SMG)联系沟通,召开多次专题协调会,根据电台筹建需要组建专家团队、制定筹建计划。SMG先后选派5批次、14位技术专家,到喀什进行安全播报等相关技术培训,培养、带教出了一支“带不走的广播技术团队”。
目前,喀什广播电台两个频率FM101.2和FM103每天各确保播出时长17小时,直播节目时长6小时。
上海援疆前指总指挥侯继军表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要把沪疆两地更多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走出去,推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让上海、喀什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大餐”。
在侯继军看来,在喀什搭建广播平台,既是“润”的过程,也是“润”的结果,“我们将通过电台广播,引入上海最优秀的音乐、戏曲、图书、展览等文化内容,进一步增进文化互动,讲好喀什故事,让各族人民抱得更紧,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更持久的爱国爱疆之情,共享、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
近年来,上海援疆前指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以精彩纷呈的广电节目凝心聚力,以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润生活,让喀什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巴楚县巴楚镇的友谊路社区文化活动室,围棋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余活动之一。
2021 年喀什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2021“海港- 上汽”杯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全国争霸赛男子高中组决赛,上海杨浦4-6新疆喀什莎车。
“一颗棋子有‘四口气,要是‘四口气全被对方堵住,那颗棋子就被对方提走。”12岁的艾合买提热依木·纳麦尔说。他的对手阿卜杜乃比·艾麦提接过话茬说:“杀棋专找两口气,气少被攻没脾气。只剩一气叫打吃,你不逃跑我就提。”黑白之间,孩子们乐在“棋”中。
围棋作为国粹和国艺,积淀融汇了众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上海援疆前指积极邀请上海棋院专家组到对口四县的中小学校传授棋艺,让“专心致志”“落子无悔”“观棋不语”等优秀品质深植青少年心中。
标准化的场馆,崭新的球桌,专业的裁判,精彩的比赛……去年12月25日,喀什地区第一届青少年“泽普杯”乒乓球邀请赛在泽普县第二小学国球训练中心开幕。寒冷的冬日,挡不住热烈的气氛。抛球、挥拍、扣杀……赛场上,参赛选手们神情专注,沉着应战,动作矫健,直拍、横拍、正反手拉弧圈等娴熟的技术频频施展,打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球,让比赛现场高潮迭起。
泽普县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杨静说:“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历程中,淬炼出了顽强的‘国乒精神。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类似今天这样的比赛,在为青少年乒乓球选手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弘扬‘国乒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文化润疆,并进一步促进乒乓球运动发展,为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营造浓厚氛围。”
记者了解到,上海援疆泽普分指为弘扬“国乒”精神,精准安排援疆项目,把泽普县第二小学作为推广乒乓球的龙头学校,为学校改建了一座乒乓球专业训练场馆,还组织中国乒乓球学院教练、学员定期传授球艺。
此外,“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是上海历史悠久、知名度高、规模较大的面向青少年的业余足球赛事,至今已成功举办36届。2021年,通过上海援疆前指的牵线搭桥,“新民晚报杯”首次走出上海,进入喀什地区。
体育之外,《四郎探母》《智取威虎山》等经典京剧选段也走进喀什校园——2021年6月23日,上海京剧院将“京剧进校园——解读式京剧专场演出”送到喀什六中,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惊喜的文化艺术课。
在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京剧院因地制宜制作了课件教程,从京剧传统服饰穿戴展示、京剧四大行当造型的基础知识讲起,同步表演传统京剧经典唱段、传统京剧武戏、红色现代京剧作品。互动环节引发学生们的强烈兴趣,纷纷举手跑上台跟老师学唱。讲座结束后,孩子们意犹未尽。
2021年10月,“百戏之祖”昆曲同样走进喀什中学生课堂。在上海援疆前指协调下,上海昆剧团首次携昆曲走进新疆。此次演出历时10天行程1200公里,覆盖了上海对口支援的莎车、叶城、泽普、巴楚四个县,巡演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中专。喀什地区7所学校2800余名师生现场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润疆在边疆地区撒下了昆曲种子。
古以文载道,今以文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那样:“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润”是一个浸润、渐进的过程,文化润疆必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作好长期的思想准备,打好扎实的实践基础。
如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化润疆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未来,上海援疆力量将持续推动更多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项目落地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