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中国·湖北 荆州 434000
荆州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兵家必争之地。“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古城历史悠久,早在1982年就被列为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素有“文化之邦”美誉的荆州以关公文化最为著名。荆州是关公戎马生涯中的最后镇守之地,也是其威震华夏、封圣显灵之所,最早对关公的信仰和崇拜就产生于荆州地区。这对于荆州地区的城市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随处可见的与关公相关的历史遗迹和建筑就可见一斑。
基于荆州古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文化基础,荆州市政府提出“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以推动荆州市的经济发展。2012年荆州市政府联合湖北省鄂旅投公司合力打造关公义园,意在构建关公文化的旅游品牌。古城风貌与关公文化的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融入城市肌理中,为荆州市的旅游事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文化优势[1]。
荆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具有特殊的保护地位。关公义园作为“荆州旅游新地标”,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展现了荆州形象,不仅传播了城市的文化价值与观念,同时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示。
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应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古城拥有的文化遗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而旅游业的发展又为古城保护创造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如何在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以文化旅游促进荆州市的发展,是“旅游兴市”战略下的聚焦重点。荆州古城的文化遗产与历史基因为关公义园的修建提供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而关公义园却对古城风貌与格局的保护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出现割裂[2]。
关公义园自营业后入不敷出,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荆州旅游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荆州市的地标性建筑,关公义园的建设未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不仅忽略了地质承载力是否满足关公义园的建设要求,而且周围的商业配套设施也难以支撑其发展。关公义园依水而建,其建设用地的地下为淤泥质层。而关公像体量巨大,其建设用地下的地质环境难以承受其重量,导致关公像下沉。巨型关公像还属于违法构筑物,其审批手续中仅涉及基座部分,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中的规定。
关公义园的收入来源以参观游览为主,周围缺少相关的配套设施,难以激发游客的二次消费,也就无法发挥对周围经济的带动作用。关公义园周围的餐饮设施和酒店设施在空间布局上也较为分散,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影响游客使用的便利性。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关公义园不仅未能充分结合本地资源,对于带动景区周边的经济发展也成效甚微。
历史风貌区内的建筑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保持良好的尺度感。如果新建建筑的体量或高度过大,不仅会破坏城市优美的天际线,还会破坏历史名城整体上的尺度感氛围。为了保护历史城市的空间形态和风貌特征,所以古城周围的高度控制是重点控制内容。关公圣像距离荆州古城318m,位于古城风貌协调区。为了保证从古城墙上向外远望时城市轮廓线的完整性,《荆州古城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此范围的限制高度为24m,而关公圣像连同基座在内高达57.3m,严重违反了《荆州古城保护条例》中的规定[3]。
从城市内部空间看,关公像与其周边环境的互融性较差,在形态和尺度上与古城违和感较强,破坏了古城的观赏背景。从城市外围空间看,关公圣像高耸云天,使旧城平缓开阔的天际线被分割,对荆州古城传统的空间格局产生较大影响。综合分析可知,关公像不仅成为古城风貌协调区内的景观障碍点,空间上与其周围环境也不能保持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形象[4]。
关公像作为关公义园内主要的视觉景观,和观赏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视线关系。根据马特尔斯所总结的观赏高耸建筑物的经验公式可知[5],观赏者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也就不同。如图1所示,根据纵向视觉关系公式,设D为观赏距离,H为关公像的高度。当D/H=1时,此时人眼的观测角度为45°,可欣赏到关公像的局部细节;当D/H=2时,此时是人眼的正常垂直角27°,能够欣赏到关公像的全貌;当D/H=3时。此时的观测角度为18°,可欣赏到背景在内的关公像风貌,空间具有开放性。由此,关公像的最佳观赏距离位于半径至少为115m的距离范围内,而大于半径为115m范围内的区域已位于关公义园主景的边缘区或园外,使得一个观赏性游园内部的观赏价值大打折扣,从而降低了关公义园的景观效果。
图1 关公像高度与人眼视线的关系(图片来源:自绘)
“文化地标”是城市的名片,不仅能展现城市独特的魅力,还可以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可是一味追求建筑形式,忽略了古城肌理的保护,最后只会沦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关公像一建一拆的费用高达3.3亿元,重金打造的关公义园无疑是城市建设中的败笔。关公义园的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城市问题的缩影。当前,很多城市都陷入了盲目打造地标性建筑的浪潮中,以夸张的建筑形式博取眼球,甚至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出现造价昂贵的地标性建筑,最终酿成严重的后果[6]。
一座城市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文化精神的不可取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那样,“历史文化才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就是守住了城市之魂。任何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都应以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为前提,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坚守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中国湖北荆州当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将目光聚焦于文化旅游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协调好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应有之义。
关公义园的修建是荆州文旅业发展的转折点,也为之后的城市发展思路敲响了警钟。论文以荆州关公义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关公义园的规划发展与古城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基础上,探究导致关公义园发展疲软的多方原因,以期为之后的历史名城保护起到警示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