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茬高度对矮化密植花椒芽菜生长的影响

2022-01-21 09:24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单株长度数量

段 洁

(渭南市临渭区林业工作站,陕西 渭南 714000)

矮化密植是蔬菜、药材等经济木本植物生产叶、芽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方便管理,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单位面积经济产量以及经济效益[1-3]。花椒芽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纤维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4],具有温中散寒、除湿止呕、杀虫止痛等食疗价值,作为传统高档蔬菜,近年来市场化、规模化生产开发也为花椒树资源利用开辟了一个新的重要方向[5],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6-8],但在全国主产区韩城市,针对花椒芽菜生产具有现实意义的矮化密植尤其是平茬高度等栽培技术未见研究报道,为进一步推动当地花椒芽菜生产标准化、高效化,我们进行了矮化密植平茬高度试验。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在陕西省韩城市进行,该地为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的过渡地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 436 h,总辐射507.6 kJ·cm-2,年均气温13.5 ℃,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6.6 ℃、-1.5 ℃,晚霜终于3月底,年均晚霜期210 d,年均降水量590 mm,60%~70%集中在夏秋季,土壤以黄性土为主。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无刺花椒,苗木自繁而来;2 a生播种苗木栽植株行距15 cm×25 cm,平茬前平均地径11.0 mm、苗高98.2 cm,苗木生长健壮、大小规格一致,无病虫、损伤等,根系完整。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单因素试验设计,即设3个处理和1个对照,3个处理分别记为A、B、C,其平茬留茬高度依次为10、20、30 cm;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60株。随机区组排列。

2.2.2 试验实施 2019年春季移栽,11月中旬平茬,2020年3月上中旬开始调查,每隔3 d观测、记录1次萌芽状况;调查时在每个重复小区内大致等间距随机选择10个样株,编号、挂牌;调查项目包括萌芽期、发芽部位、芽体数量、芽体生长量、芽菜采摘时间、采摘量等。

2.3 数据整理与分析

利用dp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平茬高度对新芽萌发期的影响

早春花椒芽菜市场售价,一般越早越高,因此首茬芽的萌发时间和生长快慢直接影响芽菜生产效益。据观察试验平茬留茬高度30、20、10 cm首茬芽萌发时间依次为3月25日、3月28日和4月1日,即随着平茬高度增加,椒树首茬萌芽时间越早,留茬越高越有利于提早萌发,这可能与植株顶端效应有关,在植株高度基本一致情况下,留茬越高即平茬后最上部的芽因距植株顶端越近,平茬后保留的顶端优势相对就越强,但为了通过平茬拟制顶端优势、刺激植株多分枝、多萌发芽菜,平茬高度也不能过高。

3.2 不同平茬高度对首茬新芽生长的影响

3.2.1 单株萌芽数量 椒树芽菜产量与单株萌发芽的数量直接相关。从表1可看出,当有处理出现20%~30%植株的最早萌发芽长度达到市场需求的10 cm上下时,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之间每株平均萌发芽数量差异显著(P<0.05),处理C>处理B>处理A,表明试验平茬越高越有利于萌芽数增加。

3.2.2 最早萌发芽的生长 植株平茬后一般最上端的芽因顶端优势而萌发最早、生长最强,也是采摘上市最早者,其质量影响售价,一般芽菜长势越旺、越粗售价越高。从表1可看出,试验不同处理每株最长芽平均长度存在差异,处理C(7.91 cm)>处理A(5.57 cm)>处理B(5.38 cm),处理A、处理B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低于处理C(P<0.05)。同时,虽然长势旺盛的最上端芽(径基>1 cm)的植株占比,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C>处理B>处理A,说明试验留茬高度30 cm最有利于植株最上端芽的生长。

3.2.3 近地芽 相对于平茬后的顶端芽,近地芽一般生长最弱,达到上市长度要求的时间最晚,其长势对整株芽菜质量有影响。从表1可看出,试验不同处理近地芽基径≤0.5cm植株占比存在显著差异,处理C>处理A>处理B,表明留茬高度越大越有利于顶部芽生长的同时,越不利于基部芽的生长,这与植株春季芽萌发消耗养分而养分总量有限有关,因此,选择留茬高度既要考虑顶部芽也要考虑基部芽,综合权衡。

3.2.4 单株芽总长度 从表1看出,不同处理单株平均芽长度生长总量存在差异,处理C(41.4 cm)>处理A(27.6 cm)>处理B(24.9 cm),处理A、处理B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低于处理C(P<0.05)。说明留茬高度30 cm最有利于植株芽的整体长度生长,即有利于芽菜经济产量形成。

表1 不同处理的单株第一茬芽菜生长情况

3.2.5 单株芽菜产量 表1显示,不同平茬高度处理的单株平均芽菜产量为16.6~34.2 g,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处理C>处理B>处理A。表明留茬30 cm对单株产量最有利。

3.3 不同留茬高度对第二茬芽菜生长的影响

3.3.1 第二茬芽菜的萌发时期 观察发现,不同留茬高度处理第一茬芽菜采集到第二茬芽菜萌发的间隔时间基本一致,即5~6 d,可能是由于不同处理载栽植气候、土壤等相近环境条件下,不同留茬高度处理的头茬生产芽菜量抵消了因留茬高度差别引起的可供养分数量差别。

3.3.2 单株萌芽数量 表2显示,处理A、B、C的平均单株第二茬萌发芽数量为8.1~9.6个,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留茬高度第二茬芽菜平均单株萌芽数基本相同,即形成产量的基础基本一致。

3.3.3 可采芽数量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高度留茬处理A、B、C的单株平均可采芽(长度达到10 cm以上)数量依次为7.3、6.8、3.4个,处理A、B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都显著高于处理C(P<0.05),说明在一定留茬高度范围,椒树单株第二茬的可采芽数随留茬高度增加而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在树体较小的情况下,留茬较高的单株第一茬萌发的芽较多且生长消耗养分过多,只能满足较少的第二茬芽正常生长。

表2 不同处理的单株第二茬芽菜生长情况

3.3.4 最长芽的长度 表2显示,椒树三个不同高度留茬处理A、B、C的植株最长芽平均值依次为11.8、8.5、6.3 cm,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椒树第二茬最长芽的长度随留茬高度增加而显著减少。这可能也是由树体较小、储存营养物质量较少而第一茬芽数量较多、生长消耗养分较多共同作用引起。

3.3.5 单株芽的累积长度 表2可以看出,椒树三个不同高度留茬处理A、B、C的植株芽的长度依次平均为95.6、84.1、71.0 cm,处理A、B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都显著高于处理C(P<0.05),说明在一定留茬高度范围,椒树第二茬芽的累积长度有随留茬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在树体较小的情况下,留茬较高的单株第一茬萌发较多的芽后,给第二茬萌发能提供的养分大幅下降,只能满足部分芽的萌发与生长,这也为第一茬的生产管理提出了启示和要求。

3.3.6 单株芽菜产量 表2显示,不同平茬高度处理的单株第二茬平均芽菜产量为12.6~21.1 g,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处理A >处理B>处理C。表明留茬10 cm对单株第二茬产量形成最有利。

4 结论与讨论

(1)2 a生芽菜花椒品种植株,分别经10、20、30 cm等不同平茬高度处理后,在早春第一茬芽萌发时间,单株平均萌发芽数量、最长芽的长度、可采芽数量、芽总长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留茬高度30 cm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留茬20 cm;第二茬芽的萌发时间,单株萌发芽数量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单株最长芽长度、可采芽数量、芽总长度等3个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存在随留茬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因此,为增加整体产量,建议采取30 cm留茬高度。

(2)本试验研究材料为2 a生植株,采取对第一茬芽菜生产有利的30 cm较高平茬高度, 对第二茬芽菜生产较为不利,这可能是由植株个体较小、营养物质储存量较少,长势也相对较弱引起,但当植株树龄增加,个体增长变大、长势较强后,较高的平茬高度是否还会对第二茬芽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还需更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这也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另外,生产中有些林农为了增加当年收入,采摘芽菜3次以上,这种依靠树体积累养分萌发新芽的方式,是否会对来年芽菜的产量与品质产生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单株长度数量
通径分析在芸豆品种筛选中的应用探讨
小豆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无为市太平山枫香树不同单株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优良单株品比试验初报
统一数量再比较
爱的长度
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