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及对策研究

2022-01-21 07:07谢尚森张婧茹
关键词:发展潜力安徽省因子

谢尚森, 张婧茹

(1.阜阳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阜阳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引言

“新常态”是一种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缺点的新兴发展模式,它一改传统发展模式的不平衡、不可持续发展等缺点[1]。这种生态体育旅游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观念、健身观念的改变而改变。这种生态体育旅游既有观赏性的活动也有体育健身活动,在坚持新时代提倡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是一种双赢的绿色体育旅游活动[2]。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长期以粗放式方式发展,因此,在“新常态”发展要求下,进行全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安徽省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类型多样,主要由平原、丘陵和山地等共同组成。当地气候温和舒适,生息着5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和1300多种木本植物。皖南山区奇峰兀立,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0%(全国为16.55%)。据目前统计数据可知,现在安徽省有38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占一半,在全国排名中占首位。在这样的优势下,安徽省出台了“把我省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资源强省”的方针策略[3-5],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有了迅速发展,但是各地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潜力、发展速度等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要想解决安徽省的各地生态体育旅游的均衡发展,需要对安徽省各地的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进行专项分析研究。

1 文献评述

自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较多,经归纳和梳理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1 体育旅游理论研究

杨强[6](2011)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体育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体育和旅游,为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体系,同时将体育旅游资源类型分为康体型、观光型和赛事型3种类型。刘晓明[7](2014)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动力机制及面临的制度、能力、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推动,使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对接,形成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姜付高、曹莉[8](2020)认为体育旅游是特定区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一体化的结果,具有空间全景化、季节全时化、共享全民化等特征,在空间结构上呈现“点—线—面—域”的结构演变过程。苏建军、关丽等[9](2020)以体育旅游产业服务价值共创为基点,分析了价值共创对体育旅游产业的作用,认为价值共创是体育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动力、新活力。赵黎明、纪宁等[10](2021)运用三维非线性内生增长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经济增长指标进行建模、分析,认为适度的旅游产业对整体旅游经济的增长起积极正向作用,不可盲目开发、发展;不同的体育旅游发展规模有相对应的市场调节方式、方法与之匹配。

1.2 体育旅游模式建设理论研究

蔡仁杰[11](2010)为打造国家旅游目标,提出了海南省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新模式,即沙模式、水模式、山模式、舞模式和车模式。陈炜、凌亚萍[12](2018)对我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体育旅游模式进行研究,可通过体育项目展演模式、社区参与模式、“体育+产业”融合模式、中外合作开发模式等多种模式促进体育旅游的深入发展。李燕、骆秉全[13](2019)认为体育旅游主要通过政策协同、资源统筹、市场对接3方面发展路径,并且提出了体育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措施。涂佳[14](2020)认为体育旅游模式应参考空间认同研究视角,驻足“空间构建”,创建“空间情境”,优化“文化生态服务感知”,推动体育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张建、张敏等[15](2021)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推动低碳、绿色、健康的旅游方式,认为生态文明理念的体育旅游模式应从多角度出发,关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把握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多元化、多角度、全方位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新模式。

纵观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理论和体育旅游模式建设理论研究动态,对我国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探讨,为我国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现存文献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进行研究,较少对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进行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基础上,进行如下创新设计:首先样本的选取方面对安徽省16个城市的体育旅游相关指标进行研究,样本的搜集难度较高,样本量较大;其次,充分考虑到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内部、外部问题,排除人为方面存在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对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进行深度分析;第三,影响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因素较多,本文运用“线上+线下”访谈的方法,从人力、财力、资源、环境4个方面对应李克特量表对各项指标进行研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指标选取、数据来源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徽省16个城市(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六安、亳州、池州、宣城)的体育旅游相关数据指标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搜索“体育旅游”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章,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国内研究现状,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访谈法:通过线上、线下对体育旅游从业人员、政府相关负责人、学校专家进行了访谈,从中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数理统计法:主要通过因子分析法,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法是指将物理或抽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具体见正文)。

2.3 指标选取

2.3.1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构成因素设计 本课题组在查阅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访谈等多种交流方式对安徽省各市领导及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访谈,初步设计《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构成因素预测表》,该表总共45个题目,主要涵盖人力、财力、资源、环境等方面。选择李克特量表5点计分方式,其中1分至5分分别对应的是“非常不相符”至“非常相符”[16-17]。

2.3.2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构成因素的建立 在借鉴他人相关研究基础上,根据生态体育旅游的特点和本地实际情况,通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确定构成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组成要素。在研究对象的16个城市中随机抽取5个城市,合肥、芜湖、阜阳、亳州、宿州,以随机的方式对300个受访者展开前期调研活动,为确保调研活动的指向性,发放问卷的地点有公园、旅游景点、健身广场、酒店等,问卷采用直接发放、填写、回收的操作模式,其中有效问卷292个,有效回收率是97.3%。

通过SPSS23.0软件给调查问卷展开信度检验,调查问卷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0.906>0.9,这就说明该问卷有着较大的信度。然后再进行KMO球形检验分析以及Bartlett检验分析等,其中KMO的参量值为0.927>0.9,Bartlett的参量值Sig.=0.000<0.001,说明在整个调查问卷45个题项中存在共同因子,能够展开因子分析活动(见表1)。

表1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构成因素与系数

由表2得出Cronbach’s alpha值为0.905,代表结果的可信度值为90.5%。信度系数在0.9以上,则说明信度非常好,因此我们可以继续进行统计分析。

表2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构成因素可靠性统计

通过AMOS 23.0给问卷调研量表展开验证性因子分析,了解问卷调研表对应的结构效度情况。

参考Hu与Bentler的倡议,选择CF分析模式(即比较拟合程度指标)和标准化假设模型SRMR(即整体残差值)对模型拟合度进行判断。通过软件分析得知,本文的问卷调研表中CFI>0.9,SRMR<0.05,表明问卷调研表对应的结构效度情况趋于良好(见表3)[18]。

表3 预测问卷拟合指数

通过以上2方面的验证,《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构成因素预测表》完成编撰活动。总共涵盖上述的4个方面39个因素。

2.4 数据来源

为保证本论文引用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本论文引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安徽省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安徽省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以及2019年统计年鉴,以及安徽省各地市的地方日志、各地的旅游、交通、文化等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等。本论文根据研究中的具体需要,在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之前先进行量化处理,将研究对象根据等级高低进行分级加权处理,再汇总计算得分,最终由“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对研究做出的贡献(见表1)。

3 实证分析

以2019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相关指标为基本样本,借助新兴统计分析工具SPSS,从各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财力方面、人力方面、资源方面、环境方面)对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的经济发展活力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3.1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方面的潜力分析

在对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方面进行潜力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KMO球形检验分析以及Bartlett的检验、分析可得,P值均小于0.05,这证明了这些经济财力方面的数据可以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各因子的特征率、贡献值(见表4),从统计结果看,只有前3个“初始特征值”大于1,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75.489%,故选取前3个公共因子作为主因子。

表4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支持评价指标总方差解释

“因子分析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各项因子的样本数据来求解因子载荷矩阵,但是由此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出现了相关性不明显的现象,这不便于专业人员对于因子的解释。并且,依照0.5原则可以看出,研究得出的各项指标、数据对各项因子的解释不清晰(见表5)[19],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因子研究的进行,需要根据科学原理对各项因子进行正交变换旋转,得到旋转前、后各公共因子载荷表,同时将前三个公共因子分别以F1、F2、F3表示。

从旋转后的因子数据中可以推出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贡献率(见表5),其中第一个公共因子F1在变量旅游收入(X1),GDP(X2),邮电、邮政业务总量(X4),旅游外汇收入(X5),第三产业(X6),大口径财政收入(X7),科研经费(X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9),交通、运输业务总量(X10)9个变量上的载荷较大,X1(0.722)、X2(0.635)、X4(0.846)、X5(0.435)、X6(0.653)、X7(0.490)、X8(0.380)、X9(0.582)、X10(0.572)反应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关指标,而这也是影响安徽省区域生态体育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这也证明了安徽省的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是拥有理论依据的。所以上述的九个因子成为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支持的九个重要区域经济因子(见表6),这九个区域经济因子也是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重点考虑因子。这九个区域经济因子对最初的变量方差有着一定的影响。第二个公共因子F2,在变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3)、农村村民可支配收入(X11)、城镇居民消费方面支出(X12)、农村村民消费方面支出(X13)、人均GDP(X14)5个变量上的载荷较大,X3(0.281)、X11(0.213)、X12(0.218)、X13(0.312)、X14(0.267)这5个指标是对当地居民的个人收入、消费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潜力的五个重要指标,因此被认证为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财力支持的重要个人经济因子。这五个个人经济因子对初始方差的贡献率为32.429%。第三个公共因子F3,在商品零售价指数(X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16)这两个变量上的载荷较大,X15(0.430)、X16(0.519)反映的是安徽省市场经济发展相关指标,对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具有加强和阻碍两种作用,所以被认证为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支持的市场发展因子。这些因子对初始数据方差的贡献率为10.415%(见表6)。

表5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支持各公共因子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

表6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支持公共因子命名

通过成分矩阵建立线性组合方程,从而求得三个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数,其中各种数据由表5可得,最终得出F1、F2、F3这三个因子的得分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F1= 0.722X1+0.635X2-0.876X3+0.846X4+…-0.720X16

F2=-0.834X1-0.487X2+0.281X3-0.529X4+…-0.429X16

F3= 0.119X1+0.004X2+0.117X3+0.005X4+…+0.519X16

以上方程组是各个变量对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根据求得的主成分的变量回归方程组以及三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建立安徽省16个市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支持潜力综合得分方程S1(见表7)。

S1=40.459F1+32.429F2+10.415F3

首先将最初始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全行业的因子平均水平科学的设置成零点。其中,当地的财力支持水平、当地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与S1值成正相关。正值则表示当地的旅游需求潜力比安徽省的平均水平要高,负值则表示当地的旅游需求潜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表7可知,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在财力支持方面有4个城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合肥、黄山、芜湖、六安,其余12个城市的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在财力支持方面要比安徽省平均水平低,淮北、宿州和亳州是排名最末尾的三个城市。

表7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支持潜力综合得分表

3.2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在人力、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潜力分析

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对安徽省各个地级市进行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在人力、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潜力分析,分别算出各个地级市的综合分数(综合分数由人力、资源、环境三方面的数据综合得出)(见表8)。其中,分值越大,说明该地区的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越大。正值说明安徽省政府对当地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支持力度比安徽省的平均支持水平要高,负值则相反。由表8中的数据可以知道,除了亳州、池州两个地区的人力资源低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其他地级市的人力资源都高于安徽省的平均人力资源水平,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占据全省排名的前三。从资源的支持与利用潜力看,安徽省各地级市排名为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淮北、黄山、池州,排名的前五名资源支持与利用潜力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后三名资源支持与利用潜力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环境方面,其中有9个城市的发展潜力高于安徽省的平均发展潜力水平,其中发展潜力相对较大的分别是黄山、宣城、六安3个城市,有7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环境方面看,较差的城市按排名分别是蚌埠、淮南、淮北。

表8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各指标经过主成分分析后的评价值及排名

3.3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综合比较分析

通过对表7、表8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排名表和综合比较分析表(见表9),并且从表9可得,综合排名靠前的五个城市按排名分别是合肥、黄山、芜湖、安庆、六安,因此,可以看出这5个城市的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其中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中心。合肥相较于其他城市来说,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势分别体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因此合肥无论是经济发展状况还是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都要好于省内其他城市。其中黄山作为安徽省旅游重点城市,在财力、人力、环境方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具有非常大的潜力,芜湖虽然在人力、财力、资源和环境方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差距不大,说明芜湖在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经济方面发展潜力较大。马鞍山、宣城、滁州、池州等4个城市的综合得分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小,具有一定的挖掘潜力。铜陵、宿州、亳州、蚌埠等4个城市的综合得分为负值,说明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政府应当加大管理、投入力度等相关措施,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排名靠后的按排名分别是淮南、阜阳、淮北等3个城市的综合得分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分析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皖南城市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高于皖北地区城市。

表9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及排名

3.4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区域差异分析

为更好地研究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区域差异性原因,现将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财力、人力、资源、环境潜力四项指标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0),聚类分析结果将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合肥,其因子得分为8.145074,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在财力、人力、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发展潜力最强;第二层次是黄山和芜湖,其因子平均得分是3.19435,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其中黄山作为安徽省旅游城市,在发展潜力方面较强,黄山、芜湖综合实力排名居第二、三位,属于潜力强区;第三层次是安庆、六安、马鞍山、宣城、滁州、池州、铜陵、淮南等8个城市,其因子平均得分为0.475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除了淮南,其它城市均是皖南城市,从排名看,淮南地区综合得分排名14,其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在4~10之间,属于较强区;第四层次是宿州、亳州、蚌埠、阜阳、淮北等5个城市,其因子平均得分是-1.0459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排名在11~16之间,属于潜力弱区。

表10 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分层聚类结果

综合分析,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从南到北呈逐渐减弱趋势,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出现南北失衡状态,究其原因,在调查的39项指标里皖北地区很多指标较弱,加之在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资源开发深度上的欠缺,才最终导致这种失衡状态,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从财力资源看,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合肥、芜湖、黄山和六安,其中合肥最强,最差的是亳州;从人力资源看,除了亳州和池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它14个城市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其中最强的是合肥,其次是马鞍山和淮南;从产业资源发展看,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有5个城市,最强的是合肥,依次是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从产业发展环境看,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有9个,其中最强的是黄山,依次是宣城、六安、安庆,最弱的是淮北;从总体来看,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呈现南北失衡状态,南方城市普遍高于西北方地区城市;从聚类分析结果看,全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分为四个层次,聚类个数分别是1、2、8、5个,最强的是合肥,较弱的是宿州、亳州、蚌埠、阜阳、淮北5个城市。

4.2 建议

合肥处于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的最强区,占据第一层次,应当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旅游等区域优势,将合肥建设成安徽省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其次加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充分挖掘生态体育旅游经济潜力,实现更大提升;黄山和芜湖属于安徽省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强区,占据第二层次,尤其是黄山属于竞争力较强城市,黄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资源和独特的地貌,积极开展极限挑战、徒步、滑翔等生态体育旅游,另外黄山可以凭借其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客源市场,打造休闲体育度假基地,实现旅游经济与体育的充分结合,最后要加强黄山地区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生态体育旅游环境,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是黄山地区的短板,应加强人文生态旅游开发。处于第三层次的是安庆、六安、马鞍山、宣城、滁州、池州、铜陵、淮南,当务之急是加快体育旅游经济发展潜力、积极开发田园观光、采摘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生态、体育、文化旅游活动,另外六安在发展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同时,还可以发展红色生态体育旅游,走红色生态体育旅游与自然生态体育相融合的发展之路。处于第四层次的是宿州、亳州、蚌埠、阜阳、淮北,属于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较弱区,这5个都是皖北城市,当地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体育旅游经济的管理力度,积极宣传生态体育旅游经济人文价值,转变发展观念,市场经济与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充分结合,将对皖北城市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安徽省因子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9中国首批试点城市5G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白皮书(节选)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