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娜 宋小玉
西安翻译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
20世纪40年代,彩色电影逐渐在商业范畴内得到良好发展,在此之前,虽然有对该方面技术展开研究,但对于电影色彩的呈现多是以染色实现的,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保证其整体效果。到上世纪40年代后,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逐渐增多,并通过与场景的有效融合,营造不一样的环境氛围,凸显影片独特性的同时,带动人们的情绪,使观众主动展开思考和分析,增强了电影的观赏度,推动了电影工业蓬勃发展。而本文就将对电影中色彩的情绪性表达展开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电影本就是综合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通过对画面、声音的有效处理,带给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以此实现与观众情感上的共鸣,加强电影的感染力,加深受众的记忆。在电影制作中,构图、灯光、色彩是较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前两者是电影自身具备的特征,后者则是通过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色彩成为电影中的重要元素是在上世纪40年代以后,有关色彩的研究需要从影像、表现和结构这三方面进行考量和分析。最初色彩的出现只是为增强电影影片的观赏效果,让人们在屏幕上感受到更加真实的内容,之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及艺术理念的融入,电影制作对色彩元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将其从自然真实逐渐向艺术真实过渡,从而更加生动地进行了电影故事情节的渲染,完成情感的有效传递。色彩具有撼动人心的作用,在情绪性表达上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是色彩中最为艳丽的一种颜色,也是光谱波长最长的颜色。红色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单独的使用可产生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红色的运用能够让人联想到血液、火光等内容,该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凸显生命、血腥、暴力、革命、爱情等情节内容。另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也会在一些节日中以红色进行装饰,以达到预示美好生活的目的。
黄色属于明快色调的一种,波长为中长度。黄色的使用会让人们联想到轻快、活力、希望等内容。一般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作为营造热情洋溢情景、展现希望之光的效果;也可被用作渲染剧情,呈现轻佻、轻薄之感。另外,中国古代会将黄色作为权利、财富的象征。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利用大量的黄色调进行场景的渲染,并通过黄色的变化及其他颜色的配合,推动剧情,体现从华丽到颓败的转变过程(如图1)。再比如《幸福的黄手帕》中,利用黄色来展现幸福与和平的意境效果。影片中黄手帕的出现经过巧妙处理,虽然出场不多,但每一次的出现都能够恰到好处的进行画龙点睛,尤其是结尾处黄手帕的出现,凸显出家庭的重要性。而在一些西方国家,黄色还可被当作反面意象的营造颜色,如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这部电影,就是利用黄色对女主人公形象加以塑造,将其疯狂与不安分的性格直观展现出来(如图2)。
图1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图2 电影《杀死比尔》
蓝色是波长最短的颜色,人们在看到蓝色后,会存在视网膜收缩的情况,从而将较为激动的情绪加以抚平,给人冷静、克制之感。蓝色也是一种比较纯净的颜色,透过蓝色可联想到海洋、天空、宇宙等事物,让人产生冷静、理智、安详、广阔的情绪。蓝色的收缩性在电影中的运用可呈现一种理智、准确的效果。此外,蓝色的运用还能够展现抑郁、压抑的感觉,如《蓝色》影片,就是利用蓝色来展现主人公压抑的内心,以及找寻自我的痛苦过程。
绿色是自然界中较常看到的颜色,代表着希望、安全、舒适、平静、自然、生机、青春等情绪内容。在《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中,绿色的应用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纯真的感情生活;在《天使爱美丽》影片中,绿色的使用则呈现天真浪漫之感;而在《风之谷》《幽灵公主》等动画影片中,绿色则代表着爱与和平,以及宫崎骏对于保护自然的美好愿望。同时,绿色也是一种极具弹性的色彩,在电影中也可营造反面效果。作为一部颇具魔幻色彩的黑色成人童话,电影《水形物语》充满着浪漫、奇幻之感。蓝绿色作为大海和水的象征,成为贯穿整个影片的主色调,不仅能够突显影片的魔幻色彩,还可展现出一种较为畸形的情欲。
黑色与白色是相对的两种色彩,黑色指的是没有任何光可进入的视觉范围,白色是可以吸收任何颜色光的色彩。在电影中,白色通常都会被认为是无色。在《英雄》这部影片中,通过大量黑色的运用彰显秦王朝的冷酷与威严,就连潜行者所穿的服饰也是黑色的。电影中对于色彩的合理运用,主要是为透过色彩进行情绪的表达,以此凸显影片的独特之处,做到气氛的有力渲染,这样人们在影片观看的过程中,才能通过不断变化的场景、营造的氛围,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变化,加深观影印象。
另外,色彩的运用也是情感凸显的重要手段,对于影片自身独特风格及韵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影片《辛德勒的名单》全片都是黑白色调,只有结尾纳粹失败,犹太人缓缓走来,画面由黑白变为彩色,给人以希望与生机。色彩在电影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利用色彩既可表达情绪、感受,也能够将创作者背后想要表达的理念加以说明。色彩效果和表现意义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和色彩关系中产生的。在色彩语言的文化差异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之间的交流,电影的普及传播,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电影中用于表达作品特点的元素有很多,如情节、演出效果及拍摄技术等。摄影与电影之间本就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摄影中色彩的控制在电影中同样适用。色彩作为视觉构成的重要元素,色彩运用的准确性越高,视觉效果也会越加清晰,这样拍摄出的影片效果也会更加感染人,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一部影片拍摄之初,应该先确定其色彩风格,以保证影片内容上的连续性。色彩风格的确立需要导演对剧本有充分的了解,在表演和画面的配合上,声音的选择上有明确的意见。摄影师应跟随导演的步伐,在特殊的处理上给予导演建议。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和顾长卫就是摄影师出身,可见摄影师对影片的把握至关重要。
一部电影应该有一个主色彩作为支撑,之后通过微观部位的变通处理,来提升色彩的协调性,表达情绪。观众观影过程中,对于色彩的感知主要是受到心理和生理感受的双重影响完成的。为彰显影片效果,需要对色彩加以科学调节和处理,从宏观的角度将影片想要呈现的基调展现出来,如《红高粱》中的红色、《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金黄色、《孔雀》中的绿色。以微观细节调整,进行情绪化的渲染,引导人们思考和感悟,了解导演表达的情感内涵。例如《归来》中,人物的头发、面容、衣着都以灰白为色调,展现凄凉之感。但是女儿的衣服则以大红为主,显示出人物心灵和时代的对比与碰撞。宏观色彩与微观色彩需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应用可以使影片更具感染力。
影视摄影是具备标准摄影技法的,使用中可采用标准技法,也可凭借摄影师的技巧和手段,展开创新优化,保证拍摄内容的质量,凸显色彩的特征。如胶片的干涩感,可借助光线的调控,按照不同色光加以科学处理,呈现一种老旧之感;再比如在天气不好的场景中,存在顺光或逆光情况,可借助滤光镜、曝光控制或者后期调色等手段的运用,凸显色彩特征,达到彰显主题剧情的目的。例如《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旗袍装束,从多个角度都需要摄影技术的支持,如背影的沉静,头发的投影,手指的苍白,嘴唇的红艳等。色彩控制需要摄影师在实际拍摄中能够找到颜色的归属感,在艺术表达上突出重点,这不仅是视觉的感知,更需要对影片的内心冲动。
影片中色彩的科学运用主要是为体现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及超现实主义这三种理念要求。传统电影色彩运用中,自然主义的呈现相对较多,但随着电影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超现实主义类型的电影逐渐成为主流,并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色彩的运用也呈现出与传统电影的不同。而现代主义电影中的色彩较为自由,运用程度及范围并没有明确标识。现阶段,电影色彩的运用多是从主题、情感、情绪、气氛这四方面加以考量的,以确保风格及美感的统一。色彩的运用中更加注重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而达到艺术渲染,增强情感表达,提升电影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在电影发展阶段,色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色彩情绪性表达的研究也成为推动电影业发展的关键。加大对色彩的重视力度,确定色彩风格、运用程度的把控,可以更好地凸显电影主题基调,升华电影的艺术价值,为观众打造优良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