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公 一切唯实 一身正气
——读《习近平在上海》

2022-01-21 02:16☉陈
政工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调研上海干部

☉陈 渊

栏目编辑:韦国良

2007年3月至10月,上海处在社保资金案发生不久的特殊时期,习近平“受命于危难之际”任上海市委书记。短短7个月时间,习近平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迅速扭转了当时上海的被动局面,让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地位更加名副其实。他的一言一行则充分体现了刚来上海时,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2021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分18篇连载了第八部反映习近平成长历程系列采访实录《习近平在上海》,对习近平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作了生动翔实的呈现,为党员干部更为深刻、更加自觉地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核心要义、丰富内涵提供了基本资料。

一心为公

习近平第一次在全市党政干部会议上就表示,到上海来工作就是要当好公仆,尽力为上海人民多办实事、好事。在上海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带领上海市相关领导班子成员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引导全市党员干部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坚守。社区调研时,居民要送手工编织牛给习近平,他很快回答说“哦!我知道了,你是要我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习近平由内而外的公仆意识深深感动了在场干部群众。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习近平都对自己从严要求,市委办公厅和其他单位报给他的材料,包括自己订的报纸、刊物,每天晚上不看完他是不睡觉的。

习近平为人非常随和,不论走到哪里总能和基层群众聊到一起、想到一处,始终将民生放在心上。面对上海社会矛盾多、上访现象比较严重的现实情况,习近平提出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带头推动实行“三访三服务”工作。“三访”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党组织定期“下访”基层群众、基层党组织主动“走访”联系身边群众、党代表固定时间地点“接访”基层党员群众,“三服务”就是领导干部牵头协调协同服务、街镇窗口接待服务、基层组织自助互助服务。此举有力遏制了信访不断上升的势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面对农民工子弟教育难题,提出“农民工子弟在上海受教育,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为主”,使得来沪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在上海接受义务教育。时刻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以“零死亡,少伤人、少损失”作为防台防汛防灾、应急抢险的工作标准,努力把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习近平看问题不是站在一时一地,而是着眼长远,从大局考虑,自觉把上海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来审视和部署。他很早之前就开始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问题,但他不是只站在上海这一地作利益考量,而是站在有利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全力支持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并主动承担起“龙头”的引领作用,使长三角区域更加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为如今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高度重视自主创新驱动城市持续发展,离开上海后,他每年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审议都要谈科技创新,继续指导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紧紧抓住世博会这个重大机遇,在筹办中带动发展,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延续到上海未来发展中,充分展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厚底蕴和文化魅力。得知东方卫视不是每晚都同步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及时纠正并严肃强调,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不是代表中央电视台,而是代表中央的声音。

一切唯实

习近平到上海之初,正处在上海人心不稳之时,但他并没有盲目表态,而是以谦逊沉稳的态度、以扎实的调研开局,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他把每周四定为专门的调研日,有的时候安排一天,有的时候安排半天,密集的时候一周甚至有好几次调研,工作量很大、节奏也很快。并且不是“认认门、见见人、了解了解情况”那么简单,而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展开的,走的每一步、部署的每一项工作都很有章法,从整体上看有着严密的逻辑。每次调研都是轻车简从,从来不搞大排场,也不给基层提特殊要求。调研结束都要召开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了解基层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这些扎实的调研,习近平深入了解了上海最为真实的实际情况,体察了上海基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展现了他的战略思考和执政理念,回答了上海究竟应该怎么发展的问题,为上海接下来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上任之初的主要工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既要通过党代会来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准确把握和指导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也要直面对陈良宇违纪案和社保资金案的总结反思。与此同时,习近平提出“三不”观点:不因人废言、不以人划线、不要背思想包袱,凡是已经证明是好的经验一定要继续坚持,不能因为某个领导犯错误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否定工作本身、否定干部群众付出的努力;做到“三个区别开来”,把市委集体作出的正确决策跟个人的错误区别开来,把个人的严重违纪行为和执行错误决定的行为区别开来,把工作中的态度和个人的观点区别开来。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研究,习近平对事关上海今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重要判断,亲自领导起草了一份各方面普遍认可的党代会报告。市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统一了思想、稳定了大局、凝聚了人心,一扫之前的低迷之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强党的建设作了十分重要的阐述,其实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就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习近平组建了上海市委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大项目都是由领导小组开会决定,这个基本格局一直延续到现在。习近平到各区县调研都有不同的主题,但民生问题和党建问题是他每走到一处都必提的两个问题。基层党建特别是“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党建,是上海党建工作的一个亮点。习近平到上海后进一步总结提炼为“单位党建、区域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把不同层次、不同线性结构的单位,通过创新机制实现互联互补,把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共同服务于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也是习近平战略思维、战略意识、战略眼光的突出体现。

一身正气

新一届市委产生后,习近平马上主持起草了《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工作规则》等三个文件,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市委的制度规定。他非常注重倾听班子里每一位同志的意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每次召开专题会都会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一般不打断发言的人讲话,最后会把大家的意见进行归纳,再谈自己的看法。每次的总结发言都非常清晰明了,为后续贯彻落实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不是简单以多数通过就完了,而是尽可能减少分歧,充分酝酿以后再执行。与他共事过的干部都讲,他是很平和的一个人,从不乱发脾气,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习近平注重以陈良宇违纪案警示广大干部,并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要仔细算好三笔账:一是算好利益账,坚持正确的利益原则;二是算好法纪账,坚持法纪原则;三是算好良心账,坚持良知原则。还强调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权力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当时上海在干部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有的干部“一干两制”,就是一人兼两个身份,既保留党政干部身份,又是某个国企的高层,在职时拿的是企业的高工资,退休时又以公务员身份退休,两边的好处都要占。习近平明确要求干部管理不能“一干两制”,要挣钱就不要想当官,要当党政领导干部就不要考虑挣钱,之前去企业的干部再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可以选择留在企业或者回到公务员系统,以后愿意到企业去的干部,关系全部转到企业,也在企业退休。之后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制止,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上海人一度被诟病“精明不高明”,社会上对上海的心胸和眼界也提出了质疑。习近平很短时间内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把上海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中重新定位,重塑上海城市精神,认为原来的8个字“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还不能承载上海的历史使命,又加上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8个字,把上海精神的塑造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直至今天,这16个字仍然激励和鼓舞着上海人,影响着上海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决心与态度。而习近平本人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精神的集中体现。“习书记有一种深得人心的领袖气质”,和他共事、与他接触过的上海干部群众都有这种共识。对于基层群众,他从不打官腔、讲排场,到基层调研从来不是一下车就讲大道理,而是多看、多听、多问,和老百姓聊天说的都是百姓听得懂的话,问的都是百姓关心的问题;他和群众交流得非常深入,一些人提出想和他合影,他从不拒绝,每次都是高高兴兴地拉着大家一起拍照,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他非常重感情,离开上海的那一天,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去告别,与见到的每一位同志握手,还同大家合影留念,就连车队的司机师傅也没有落下。

猜你喜欢
调研上海干部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