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宏,倪 娜
(中国人民大学a.应用经济学院;b.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科技型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实体,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其中,中小企业群体激发的创新活力进一步落实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路径。截至2020 年,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 500 万家,对GDP 的贡献超过60%,并在过去四年中保持着近1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型产业的最主要特征和核心价值的体现,往往在企业资金投入中占据绝对的比例。企业创立初期,尤其在没有完成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时,企业在技术上的投资远远超过销售所得的收入。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短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避免的,而雪上加霜的是,这一类企业的融资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的成因可简单分为外因和内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困难主要为资产轻、产业化水平低、公司治理能力不成熟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等;而外因主要包括银行和风险投资者对融资环境的不信任、地方政府相应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不完善以及融资环境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没有解决,导致技术创新工作难以推进,因而企业形象和信用受到打击,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寿命和技术创新的产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估体系会为改善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企业内源性的风险来源不同,且企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也需要分别加以讨论。因此,本文将以生命周期理论作为基础,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加以讨论。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依托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转化为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依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的通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职工总数不超过500 人,年收入不超过2 亿元,资产总额不超过2 亿元。此外,企业在根据该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后得分不低于60分,且科技人员指标得分不得为0 分(即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可以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有着“重技术,轻资产”、技术人员占比高的特点。
生命周期理论最开始由国外的一些学者提出,例如Adizes 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效率上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及死亡期十个阶段。Greiner 则从企业的组织结构角度出发,将其分为形成期、方向期、授权阶段、协调阶段和合作阶段。该理论在国内沿用发展后,在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通常简化为五个阶段: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种子期。在进行市场调研并确认初步发展方向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任务是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而企业也通常由企业的创立者和初始技术团队组成,往往会由创立者的家族成员担任行政组织和财务管理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人员结构能够保证企业在这一时期的稳定性。由于这一阶段的产品或服务还处于开发阶段,并没有进入市场,企业几乎没有销售上的收入,无法依靠营业收支撑技术的开发和日常运营工作。即使在此阶段有大量资金投入,受制于创新能力的不足,一些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也并不显著。闫磊等调查表明,种子期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支出平均达到了销售收入的20 倍,但是,平均每个科技型中小企业仅有0.38 个专利,1.53 个发明、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使得本来就不受银行和风险资本青睐的中小企业更难吸引到外源性融资。种子期企业的另一个主要特征,也是贯穿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特征是资产轻。和传统制造业不同,在科技型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的资产以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为主,基本上没有可供抵押、质押的有形资产,向银行的贷款难度较大,这也就导致企业的大部分融资为内源性融资,即通过亲友借款,公司员工出资入股。有调查显示,在种子期的企业中仅有约18.75%的企业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过资金,其中只有一半的企业获得过银行贷款。综上所述,种子期企业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能力和无形资产比重较大造成的低偿债能力,对这一时期企业的风险评估应适当增加技术角度的评估,考察无形资产的含金量以及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2.初创期。进入初创期后,企业研发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这一阶段的资金投入会显著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增加了实验室成果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化的部分。此外,由于中小企业欠缺创新能力、产品技术壁垒较低,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往往会有同质化严重、模仿者众多等情况出现,因此,企业通常需要继续对技术创新的投资。而由产品带来的市场营销、渠道拓展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也就导致在种子期靠自有资金和内源性融资的模式无法继续实行,合理的外源性融资计划将成为必然的选择。企业的管理结构在这一阶段第一次出现了变化:由于产品进入市场,企业由小规模科研团队向具有生产经营职能和严密组织结构的经济实体转型,而企业创立者的角色由科研团队负责人向企业家角色转化,企业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同种子期时技术人员密集的情况不同,在这一时期,企业需要大量负责市场营销、管理的人才,也因为销售收入的出现,企业的财务结构也更加复杂,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有一定的需求。这些变化和新的需求往往让没有准备的企业创立者措手不及,导致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多、财务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些问题若不解决,短期内会导致银行、风险投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融资困难。在现金流显著增加的时候加剧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营销和进一步技术创新,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即便短期内找到了合适的融资渠道,不合理的人员结构和管理模式将会为企业日后发展留下巨大隐患。
3.成长期。经历了初创期对市场的尝试和管理制度、管理结构的磨合,成长期的企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型科研团队到科技型生产实体的转变,企业的产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接下来的任务也从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策略创新变为拓宽市场、打开分销渠道。在企业规模不断变大的时候,企业的经营需要创立者按照合理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权给职业的经理人。企业的市场拓宽能力、销售能力,以及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则是这一阶段考量企业融资能力的关键特征,而评价的指标也可以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以及经营能力三方面去衡量企业的绩效问题。
4.成熟期和衰退期。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产品的稳定销售,并且不断增加可抵押资产,风险也已经逐渐降低。这一时期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并已经开始逐渐形成规模,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也趋于完善,新的事业部也不断地分化诞生。在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在稳步发展的同时扩大规模,这就需要对技术创新的不断投入和融资渠道的积极开拓。若企业在成熟期时安于现状,没有保持管理和技术上的创新性,则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并因为技术落后,产品跟不上时代,生产效能下降陷入困局。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核心目标是更新设备,开辟新的发展道路,开发或者引进新的技术,进行二次创业。
处于企业发展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重点、企业特征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风险来源的多样性,因此对企业融资风险的评估需要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分别进行考虑。目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分为从评价方法本身和生命周期理论下的指标体系两个方向。在评价方法本身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模糊数学、BP 神经网络等方法的模型。对处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这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直接进行应用,但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立初期的创新能力、管理结构等特点,评价体系需要避免相关指标选取的随意性和过多的主观参与,这就需要配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讨论。
李漫漫针对生命周期中四个时期企业的投融资方特点给出了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以山东省的中小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该评价体系按照生命周期区分指标选取和权重的方法,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绩效进行打分,并依据技术投入产出比、职工人均专利数等指标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对于创新能力的评价,国家统计局于2006 年颁布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企业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指标、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四个主要指标。付腾针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特点对这些指标加以调整,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出发建立了一套评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给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方向。此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评估方法也成为了时下热门的研究方向。由于中小企业风险评估的传统指标体系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这些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和参考,因此在机器学习的应用中以监督式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神经网络)为主。这些模型一方面可以合理规避传统模型中因指标有限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指标体系中无法识别的多源异构的文本信息加以分析,从而实现对企业的高效、科学监管。
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特点,对基金进行合理把控、严格审查、进度跟踪并提供信用报告,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并方便银行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更科学具体的评价,进而保证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由于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重心和风险来源有显著不同,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应当由政府对企业的发展所处时期作出明确划分。在生命周期的划分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情况可以作为一个明确的判定标准。例如,企业开始向市场中投放产品或服务是种子期向初创期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标志着前期的技术研发工作已经初具成果,企业也开始初步的探索市场。而企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的最大改变是产品或服务是否实现稳定营业收入,这是企业一定偿债能力的初步体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开始进一步扩大规模,稳固市场。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是否形成规模可以作为成长期和成熟期之间转化的依据,这代表着企业有一个完善的体系和制度来推动规模化的进程,是企业营收能力的直接表现。企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明确划分可以帮助银行和风险投资者对企业的状态进行最具针对性的评估,降低投资的风险,也同时解决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问题。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在种子期和初创期,技术创新基金是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技术创新基金的评定和后续完成情况的跟进评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者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盈利能力给出专业的分析,而后者则可以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作出评价。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基金的评定需要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技术创新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并由专家评审后依据项目技术创新型、先进性、市场前景、经济效果和企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给出意见。并且,在项目评定并发放基金后,也会对项目进度和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查。虽然目前的评价和审查指标中还是存在指标较少、指标主观性和随意性强等问题,但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些审查报告和数据的积累是极大的财富,可以作为监督学习的辅助工具,通过合适的算法来不断优化调整评价和审查的标准。
各部门、各行业的监管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存续期内开展了各类监督检查,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管理情况、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企业法人责任落实和内控管理成效。在此基础上,还应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类型、严重程度以及问题发生的频次进行分类,建立风险评估指标,同时结合企业破产风险信号、企业创新力水平,科研诚信及银行贷款信用记录建立评估模型,以企业过往行为记录为依据,按照重要性原则,客观、真实地为信贷机构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扶持、资金资助时提供决策依据。此外,评估结果的适度公开对企业信誉、企业形象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金融机构融资时的信用等级产生影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财务、金融知识方面的不足也是财务风险较高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只有12.9%的种子期企业有未来三年的融资计划,而初创期企业也仅有21.9%制定了相应的融资计划。融资计划、企业发展重心的不明确使得企业在创立初期经营管理结构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银行和风险投资者的角度看来更加明显,并且也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对处于这一时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建立完善的融资风险评估体系之外,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避免会计核算和管理问题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项目的进行。
本文对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综述,对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经营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概述了目前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现状。本文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经营特点以及融资难点,结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运营风险和融资环境,根据企业内源性的风险来源以及企业不同的发展侧重,制定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相对合适的标准,以期加强对企业科研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