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可以当“师父”来读的书

2022-01-20 23:19:10孙晨
曲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编著者连成前辈

孙晨

那还是20世纪70年代末,笔者刚喜欢相声的时候,如果能找到了一本关于相声表演或创作的书,会激动得脸红心跳如获至宝。

笔者花了两角六分钱买到一本《相声表演漫谈》(罗荣寿著),又过了几年,花了四角钱又买到了一本《相声艺术与笑》(王力叶著),基本每天都看,几乎翻烂了这薄薄的两本书。广播中、电视上的相声表演吸引了笔者,可怎么理解相声的奥妙,怎么解读曲艺艺术,怎么才能找到曲艺创作和表演的“高速入口”,还是从读有关相声的书籍开始的。所以,笔者对于书籍至今深爱不变。没有翻开的书皮里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有着巨大的知识诱惑。

笔者爱读书,所以更敬重能写书的人。笔者在看《山东快书表演艺术》这本书时,只看了目录,便对两位编著者的敬意油然而生。这是一本教材用书,它从山东快书的起源到流派,再到演变,最后到运用;从打板的姿势到演唱、表演的技巧,从形态的手眼身法步到情态,再到人物塑造;从包袱儿谈到山东快书的创作,再到作品赏析再细化,从传统作品开始讲到了现代作品。其中章节条目的设立逻辑合理清晰,引人入胜。仅一个艺术特色,就分为喜感特色、戏作特色、夸张特色、动作特色、悬念特色5个分类。可以说,这是一本学习山东快书的大全专著了。这是教材,这又不仅是教材。可以说,这本书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师父”。不玩笑地说,有这一本书在手,连师父都可以不拜了。

不行,不行,话得这么说:没有师父点拨,这书肯定能读懂,但不一定能吃透,最终也肯定不能把前辈艺术家的真本事“融在心里”“化到身上”。所以,作为了解和研究山东快书的人,读读这本书就可以了。如果是想从事山东快书艺术这行业,如果是想做一名优秀的山东快书演员,如果是想做一名优秀的山东快书作者,那一定得带上这本书,再去拜个师父好好地学去。

静一下想一想,在青岛的一次专家学习班上,笔者和王连成先生在午饭后相约散步。那天,我们有了边走边聊的接触机会。散步嘛,说几句夸青岛沿街怎么美怎么好的话很正常。可3句话不到,王连成先生就说起了他正在写的这本书。说他的“喷弹啃吐摩”,说他的“演唱六法”,说他怎么样在专家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习《系统论》。散步本来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他顺口而出的那些条理严谨的东西,让笔者听着也颇费心思,思维不跟紧了是绝对听不明白的,跟紧了就不是放松,就不是散步了。所以,笔者一边装作特别认真倾听的样子,嘴上“哼哼哈哈”地“量活儿”一样应对,一边由他投入地说去,笔者放任两腿好自由地漫步。可说到激动处,他会上手拉着你的胳膊让你停住脚步,然后把眼珠子从镜片后面瞪出来,强调着他的观点,让你关注他那瞪出来的小眼睛不敢走思。當然光盯着他听也就不能再走步了。所以,笔者对那次青岛散步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王连成先生在写书这件事。

后来,在上海的一个学习班上,王连成先生本来跟笔者约好,到了上海他要好好招待我一下。结果他见到了高洪胜先生,他们俩就没离开一步,估计他们的话题也全是在这书里面。

再后来,在百色曲艺论文比赛的一个活动上,我们又见面了。相约晚餐后散步,我们刚走出宾馆,他像“溜活儿”一样,依然还是这些话。笔者学乖了,他刚开了一个头儿,自己就抢先夸他,想让他知道,已经听他说过这些了。那样,我们也就能一心一意地散步了。可他倒好,听笔者夸他,话题一转,说这些也都是他跟前辈名家学习的过程。别看话题转了,话可一句也不少。他又滔滔不绝地聊起了高元钧先生,说起了刘洪滨先生,谈起了刘学智先生……谈了这些他敬佩的人,他再聊名家们的艺术观点和表演。说表演得有动作呀,于是王连成先生手舞足蹈,生生把我们两个人并肩平行的散步,变成了一个人横着边运动着表演、边行走的“个人专场”。他负责面对着笔者表演,笔者负责一边看着他的表演和倾听他的话语,一边看着路。

这也太投入了。当时,让笔者看到了创作者的真心投入真的是很疯狂的。王连成先生这样的状态就是“疯狂”的,也是充满了激情的,是念念不忘的、也是脱口而出的。从中可见,他把写这本书,当成了他那个阶段生活中最大的事情在做着。对于要写的东西,他不但烂熟于心,而且已经能默背讲读了。

说实在话,在曲艺界,也不止是曲艺界,应该说是在艺术界,有许多“名人”“名角儿”,他们能把自己所从事的这行儿“干”得很明白,在舞台上他们能演得很明白。可要让他说出来这是怎么“干”出来的,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干”的,混在一起跳跃着说说可以,可要让他说得明白了,讲清楚了,再讲出些条理来,这就有点难了。

想把一门艺术说明白了,想把一门艺术研究清楚,单靠“小聪明”“抖机灵”,单靠着跟前辈的“架式”一招一式描摹过来的本事是说不明白的。这事儿要做好,真得用心;这事儿要做好真得绞尽脑汁、挖空了心思地去琢磨,把前辈名家的艺术成就,化成自己的理解再总结出理论来这才能成。笔者佩服肯花这心思,肯下这力气去做这样事情的人。要做好、做明白这样的事,既要调动自己毕生的所有经验和库存,还要翻看很多书籍、查找许多资料,再去补充大量未知的新知识和新能量。这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才能完成的一项艰苦的工作。

要从前辈名家们随性而来的一举一动之中,找出经典和精彩所在,再从中总结提炼出艺术规律和理论,再进一步让这些理论去指导我们未来的艺术实践,为后来人留下可追可学的努力方向和样板。这绝不是一蹴而就、随口一说就能完成的简单的事情。

笔者认为,有了激情才能写得兴奋,有了爱才会写得投入,有了真本事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写出这样的精彩的书。

在浮躁浮名、热闹喧嚣的当下,作者“两年有余,每天都和太阳比赛,看谁先爬起来!”这就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和无私的境界。一位60多岁的人还能这样全身心的投入,还能这样静下心来用全部心思去做好一件事,值得钦佩。像这样深爱自己所从事的曲艺事业的有心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从这20多万字的书写之中,我们能从中看出编著者不仅是动了心思的,而且他本人是有才气、有耐力、有定力的,是下了真功夫的。

一本好书是启迪智慧的指路人,它能让爱好者稳稳地走上艺术追求的“高速路”。一本好书是坚实的阶梯,它能让追求者踩着自己的肩膀去实现艺术的理想。

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爱好中国曲艺的人,尤其是曲艺艺术的爱好者,一定要用心读一读这本书。虽然这是一本教材,可它没有故作高深,它不是晦涩难懂纯粹的理论读本。这本书一边说理一边说事儿,理论和事例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在这里,编著者是把表演和创作掰开了、揉碎了,一条条地捋顺了,再娓娓道来一一呈现的。

这本教材,从山东快书开始的那天书写到了今天,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明天,是为了能够读到这本书的人的明天。当然,更是为了我们曲艺事业能够蓬勃发展的未来。

那么,编著者凝神聚力、耗费心血写的这本书,就让我们用心地去读吧。

(作者:中国曲协相声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剧)(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编著者连成前辈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6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新书架
汉字小游戏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14
新书架NEW BOOK
新书架■NEW BOOK
县级综改“点”尚未连成“面”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0
连字成句
新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