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视线

2022-01-20 04:32王永生
中关村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关村辅助事业单位

王永生

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等6个事业单位挂牌

2021年12月24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所属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等6个事业单位,在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裕惠大厦挂牌。这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本次事业单位改革中,以构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相适应的科技治理体系为统领,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推进事业单位整合完善,重塑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形成了18家事业单位的新格局。

此次挂牌的6家事业单位分别是北京科技創新促进中心、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中关村政府采购促进中心、北京科技人才发展中心(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中关村分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发展中心。其中,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是副局级事业单位,其他5个事业单位是正处级事业单位。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所属事业单位改革之后,这6家事业单位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精尖产业、服务科技园区发展、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承担了重要使命。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许强表示,此次6个事业单位在中关村核心区挂牌,标志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这一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质性落地、即将圆满完成。在此前部分机关行政职能和工作专班入驻裕惠大厦的基础上,这一批事业单位集中入驻,进一步充实了直接服务科技园区、服务创新型企业和高精尖产业的工作团队,有利于进一步擦亮中关村的金字招牌,统筹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整体优势,更好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日前,科技部官网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办法意在规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提高引导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科技创新。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管理办法》指出,引导资金支持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四个方面。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主要指地方聚焦探索未知的科学问题,结合基础研究区域布局,自主设立的旨在开展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如地方设立的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计划、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主要指地方根据本地区相关规划等建设的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包括依托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转制科研机构设立的科技创新基地(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要指地方结合本地区实际,针对区域重点产业等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包括技术转移机构、人才队伍和技术市场建设,以及公益属性明显、引导带动作用突出、有效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惠及人民群众广泛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等。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主要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型县(市)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跨区域研发合作和区域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研发活动。

据介绍,本办法所称引导资金,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改革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引导资金由财政部会同科技部管理。

办法指出,引导资金采取项目法和因素法相结合的方法分配。具体到采取因素法分配的引导资金,分配因素主要有:地方基础科研条件情况(占比50%),体现科研机构、研发人员、科研仪器设备、研发经费投入、基础研究投入等基础科研条件情况;地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情况(占比50%),体现地方支持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情况。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21”正式发布

2021年12月21日,《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21”正式发布。数据显示,首都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攀高,科技自立自强稳步推进,2005年至2020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总指数从60分增长至162.11分,整体增幅达170.18%,15年间,平均增长率为6.90%。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自2012年开始发布,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团队,研究开发的一套具有首都特色,全面翔实、客观公正地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报告显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呈现四个特征:一是大量头部企业集聚,创新资源规模质量突出。2020年,北京拥有93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达到2.6万亿,占全国独角兽企业总估值的43.3%。根据《财富》杂志统计,2021年,北京拥有60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世界其它城市相比,具有显著集聚优势。

二是制度创新不断突破,创新发展政策环境突出。2020年以来,北京紧抓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契机,加强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投资和人才流动自由化便利化,出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五新”行动方案,发布高精尖产业规划,不断完善政策举措,为创新主体提供了优越的创新环境。

三是科技引领转型升级,创新成果产出绩效突出。截至2020年末,北京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3.6万件,比上年增长18.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56件,比上年增加24件。新经济实现增加值1.3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科技创新赋能经济发展效果显著,创新成果正在助推北京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

四是技术交易蓬勃发展,创新辐射带动能力突出。近年来,北京科技创新的辐射影响能力不断提升,技术交易生态体系建设持续呈现新气象。2020年,北京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4万余项,成交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0.9%。输出津冀技术合同5000余项,成交额347.0亿元,增长22.7%。

首都科技發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表示,北京作为我国科技资源最为丰厚的地区,具有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但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发展需求,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北京的科技、人才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创新发展的短板尚需进一步补足。

报告提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大胆创新,坚持首善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不断探索走出新路子,建成制度创新高地,为各类创新主体创造更好科研生态、技术生态、产业生态。

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完成全球首个AI辅助诊断眼科多病种临床试验

2021年12月16日,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眼科多病种辅助诊断AI的临床试验结果。据悉,这是全球首个通过人工智能对于眼底图像进行眼部多病种辅助诊断的临床试验,由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北京致远慧图科技有限公司申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在国内多家区域中心医院联合开展。该试验的完成标志着AI在眼部病变方面的综合筛查诊断能力得到临床确认。

眼底是全身唯一可直接观察血管和神经的部位,通过眼底照相,可以发现大部分眼底病,还可以提示许多全身性系统疾病的进展。据悉,人工智能对于眼底图像进行眼部多病种辅助诊断的临床试验试验历时近两年,针对数十种眼部病变在多中心的临床场景中对近千位受试者的眼底图像信息进行了前瞻性临床试验。

入组受试者的诊断信息经由六位三甲医院正高级专家反复确认取得一致后作为金标准与AI辅助诊断的的结果对比判别其临床诊断分析能力。试验统计结果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统计室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人工智能对于眼底疾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可以显著提高眼科医生的阅片诊断能力。

眼科多病种辅助诊断AI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眼部病变进行辅助诊断的SaMD(SoftwareasMedicalDevice)系统。这一系统通过先进的医疗人工智能算法、标准化的阅片工具和完整的过程质控,对眼底照片的特征和病灶尺寸、病变程度进行训练和学习。AI模型基于数十位眼科专家对数万张眼底照片的判读、圈点、标注,学习专家在眼部疾病领域专业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对眼部疾病进行自动识别,进一步对多种眼部病变的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这一辅助诊断AI对于眼底多种疾病的诊断的精准度高,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靠,能够提供准确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服务。眼科多病种辅助诊断AI在临床领域的应用能够更充分满足眼科基层筛查和诊断的需求,提升医生在眼科疾病方面的诊断能力、提高诊断效率,并进一步提高眼科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

猜你喜欢
中关村辅助事业单位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