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端
通常情况下,因为老年人免疫力和抵抗力下滑严重,老年科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病房住院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安全风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并导致医患关系不佳,严重可能还会造成法律纠纷问题[1]。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对于医院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与日提升,因此如何在老年患者住院过程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是医院需要全面分析、深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2]。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防范风险隐患,保障老年患者的健康安全,有助于为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基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精细化管理应用于老年病房安全管理的效果。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为11:9(22:18),年龄为60~79岁,平均年龄(68.41±4.53)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5例,高血压17例,其他8例。观察组男、女比为3:2(24:16),年龄为60~79岁,平均年龄(68.41±4.53)岁。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高血压16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纳入标准:(1)均为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2)年龄≥60岁;(3)全部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依从性较差;(2)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病房安全管理模式。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严格遵守医院医疗规章制度,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病房安全管理措施。主要方法包括:(1)优化服务体系。为了向老年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执行效果的监督。建立相应的精细化病房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对工作内容进行细分,根据具体情况将工作任务分配给组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如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等,尽职尽责,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优质、全面的服务。同时,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精细化管理相关知识,确立专门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相关培训,深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老年病房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细化质量控制内容。定期进行全面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工作,重点检查隐患风险因素,保证老年病房环境、设施以及各项药品、设备及物品的正常运行,确保护理安全性。(2)优化和完善管理体系,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确保基础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对人力资源及工作强度进行合理调控,改善排班方法,确保连续排班和弹性排班的有效融合。在工作过程中相关操作需要符合标准要求,填写文书时应确保填写的规范性;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果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上报。(3)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能力及技能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组织老年患者学习病房安全管理相关知识,使其了解安全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隐患,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4)优化护理工作流程,认真梳理原有工作流程,与老年病房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及全面化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出现不良事件问题。例如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膀胱冲洗液体和静滴液体混淆的情况,为了防止出现上述差错问题,对于存在风险的环节制作专门的膀胱冲洗液体的警示标识,达到防范警示的效果。(5)强化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对其进行皮肤护理,指导其勤翻身,使用气垫床,并且为患者制作专门的防疮工具,例如翻身垫以及水枕等,将其应用于易发位置的防护,并且还能有效改善因体位压迫所导致的身体不适。其次,严格遵守口服药督促制度,确保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够按时按量服药,避免患者由于记忆力下滑而发生用药不良事件,确保拥有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对于存在潜在危险行为的患者,例如精神意识障碍、病情突然恶化等,应实施紧急预案,做好交接班工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防出现不良事件。对于存在坠床、压疮、跌倒及药物过敏等高危患者,应为其设置专门的警示标识,避免不良事件出现。(6)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首先要保证病区具有充足的光线。其次应全面清理地面上的水渍,在卫生间以及开水房铺设专门的防滑垫以及警示标示,保证每一件物品的摆放规范,确保走廊和病房中无任何障碍,设置换门的安全扶手,以防患者滑到。最后,应将紧急呼叫系统和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在病房内,确保患者用厕安全,发生不良事件时能够及时通过紧急呼叫系统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除此之外,为了确保病房环境的舒适性,可以配置电视机、陪护椅,设置专门的阅览室,使患者感受到温暖。(7)建立老年病房安全管理系统。目前如何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医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有效减少和消除安全风险问题,需要全面分析不良事件。当下医疗系统中普遍存在不良事件报告、分析系统。因此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系统十分重要。老年病房管理不良事件上报至办公自动化系统,安排工作小组人员每日定时查收;将不良事件进行合理分类,工作小组通知告知相关部门,并通过会议或者电话形式进行认真核实;通过会议认真分析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
记录老年患者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使用问卷调查法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可分为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满意率=(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
使用SPSS 18.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n,%)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率比较[例(%)]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
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严重,外界感知能力较差,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因此在病房管理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和小的步骤,因为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4]。除此之外,从情感角度出发,部分老年患者都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情绪相对敏感,对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5],因此这更需要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进而有效提高安全管理质量,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6]。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为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则需要在使用传统常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和发掘新型管理模式[7],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对细节方面的管理,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差错事件[8]。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管理模式,相关研究显示将其应用于病房管理中效果确切[9]。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是通过细致、规范、合理方式,根据数据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方法提高病房管理质量,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0]。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将精细化病房安全管理应用于观察组患者效果确切,同使用传统常规病房安全管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管理质量分数高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改善管理效果,提高管理质量。主要原因为在具体实践应用该环节,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传统管理方式、内容、制度及流程等多方面的改善和突破[11]。通过对管理内容、步骤等方面的细化,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价值[12]。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组织相关培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工作人的服务意识。相较于传统常规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在于提升和完善管理方式,确保全部工作的精细化[13],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通过列表的对相关事项等进行分析,保证患入院后健康安全。同时还需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从全方位出发,加强对病房内环境的观察[14]。目前,精细化病房安全管理已经成为临床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该模式应用于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满足节奏较快、强度较高、类型较多的老年病房管理工作中[15]。除此之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也能够提高老年病房安全管理水平。现如今使用信息化手段发展卫生事业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也促进了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医院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质量。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老年病房各区域的安全检查,将监管检查记录记录在安全系统中,及时报告存在的隐患问题,并消除安全隐患。信息化技术对老年病房安全管控的氛围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防止风险隐患问题出现,医院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做好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及时解决,不管是老年病房内安全隐患事件还是医疗纠纷,都需要认真排查,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效果明显,能够提高病房安全管理的质量,有效减少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为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障其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