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读《地质摄影》有感

2022-01-20 07:03王红闯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1年11期
关键词:摄影家摄影教材

◎ 王红闯

我与著名地质摄影家赵洪山深交已久,高等学校旅游地学规划教材《地质摄影》[以下简称《地质摄影》(教材版)]出版后他专程从北京给我寄送了一本。

粗粗翻阅一遍,我的第一印象是“文图并茂”。作为读者,一切的认识皆始于“看”,书中大量精美的摄影作品,着实让人一见倾心。正因为欣赏作者的摄影作品,我们所编辑的《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就曾多次刊登其摄影佳作。

翻阅过后再从头细读,在查阅了大量摄影基础知识后,我发现作者在“摄影”中独家选择了“地质”这一门类,瞬间在无形中为摄影增加了知识内涵,赋予了摄影技术诸多的社会责任。这一选题可谓新颖且不落俗套。而当我从书架上取下厚厚的美国版《摄影教材》时,陡然发现赵洪山此书正填补了我国简明摄影教材的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为我们的摄影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提出了赋予摄影作品“科普”功能的新要求。《地质摄影》(教材版)传播的正是关注祖国河山、爱护地球的意识,以及保护美好家园、守护“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细赏封面,“简明扼要”的直观感觉扑面而来,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彩丘地貌和展开的摄影胶卷,以非常直接而毫不夸张的方式,聚焦了张掖的地质构造。作者把地质景观作为拍摄对象,无论封面上有无相机镜头,读者都会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地质影像,萌发“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摄影教材”之感。

如此看来,封面的设计真是独到而新颖,让读者在翻开书本、读到第一个章节之前,就已走进了摄影的世界,来到了地质摄影的空间。

怀着对“新”“奇”的期待打开这本《地质摄影》(教材版),开始时,我还很担心自己会因为专业知识的不足而无法很好地理解书中内容,然而当我慢慢开始阅读,我愈发觉得作者并不是在向读者灌输一种自己定性的地质摄影理论,而是在展示自己真实的思考过程,同时启迪读者以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该书在第一章解答了“什么是地质摄影”,表明这不是一本有关摄影技术的专著,而是围绕地质知识、社会责任及以地质摄影技术的深刻影响展开简述,挖掘、剖析了地质摄影的内涵和意义。作者思维独到,发人思考,我的第一感想便是:这是一本旨在阐述地质摄影而非单纯讲解摄影技术的书。

作者在书中展开的关于地质摄影价值的思考、用图片说话的讲述方式以及对摄影理论的精辟总结,无疑为高等学府的地质学子带来了一门崭新的自选课程。

全书共由九章组成,从地质摄影真实与表象的关系、地质摄影的独特性以及其摄影技术入手,到地质摄影作品赏析、地质现象、拍摄技术参数以及点评所赋予照片的附加意义,再到地质摄影的拍摄要求和拍摄要点,直到摄影是一门艺术进而升华到地质摄影的价值,并向读者阐明了地质摄影所依赖的多元化文化与国家体制(航空摄影)之间的冲突,每章看似各自独立,实则循序渐进,逻辑严密,符合思考逐步深入的过程。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和第六章。可能正因为我不是摄影家的缘故吧,那是我反复阅读次数最多的章节,故而最终理解的深度也较其他章节更到位一些。当然,这也得益于作者的讲解简明扼要,相比其他摄影专业书籍要容易理解得多。

第六章的知识点比较集中,把摄影的思想与艺术融合在对地质摄影构图的讲解中,就更便于读者理解。这其中,作者把摄影构图细分为复杂构图、简单构图、对称构图这三种构图方式,既简洁又明了。作者特别指出,摄影就是一种视觉角度的选取,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经过截取的物体图像,但其实,完整的被摄物体才是“真实”。摄影就是这样一种构图的艺术,当然,经镜头所选取的亦并非虚假,它只是一部分的真实。那么,被摄物体实际上就是相机面前待选取的对象,至于如何选取、呈现,那都是摄影师视角与思考的表达,因而,摄影的构图具有简洁与复杂之分。尽管初次看到这一观点时我感到诧异,但顺着作者的视角去看、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想,便会发现这是很有道理的。

总之,《地质摄影》(教材版)的出版,可谓是为高等教育开设地质摄影自选课程提供了一本“投石问路”的教材。

地球诞生后在几十亿年的运动中,给人类留下了太多宝贵的地质遗产,等待我们去开发,去利用。地质遗产存在的意义,使人们能够置身其中去感受,从而去享受,而不是等待着一个定格的画面。但如果不用相机去见证地球演变的历史,那实在是摄影者一种大大的缺失。摄影是重要记录的手段之一,毕竟通过眼睛和相机记录下来的地质演变大不相同——靠眼睛记录下的风景储存在记忆中,而相机记录下的演变过程,则是亘古不变的地质档案。

我想,这就是作者编著《地质摄影》(教材版)的目的。作者选择以简明读本的形式,用地质摄影家的视角来诠释世界的影像与真实,就好像拿着相机在拍摄这个世界。尽管这本书还有种种不足——那是摄影背后的种种隐情,但这一切过程中的丝丝缕缕,最终都将升华为保护青山绿水的真情。

掩卷深思,随书回顾了作者30多年的摄影历程后,我对于地质摄影概念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当目光再次投向封面,我不禁发问:地质摄影者透过自己相机的镜头,将看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其实,这本教材的结束语诠释了以上答案:“我热爱地质,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热爱祖国大地上的一草一木;我酷爱地质摄影,喜爱世界上的每一条江河,喜爱地球上每一处地质遗存。祖国山河的壮美,使我对祖国有无尽的眷恋;地质地貌的奇特,令我对她们痴迷不已。每当我站在高山上、河湖边,我的心灵好像在一瞬间得到了净化,一种责任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二十多年来,让祖国美丽的山川河流翩然入镜,把世界奇特的地形地貌呈现给世人,成为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猜你喜欢
摄影家摄影教材
教材精读
摄影家杨荣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陈建(摄影家)
教材精读
动物摄影家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