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患儿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01-20 06:12艾长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肛门直肠动力学

艾长玲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以及胃肠道疾病所致的原发性顽固性便秘。FC是导致儿童排便障碍最主要的病因,约占便秘儿童病因的95%[1]。根据FC便秘的病因可分为出口梗阻型(OOC)、慢传输型(STC)和混合型(MIX)FC[1]。据2006年采用罗马Ⅲ标准确诊的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为在0.3%~8.0%,FC是儿科消化病门诊患儿就诊中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就诊儿童数量的25%。FC患者临床症状以排便时有直肠下坠感和疼痛感,伴有恶心、头晕、腹胀、腹痛、纳差、烦躁等伴随症状。儿童罹患FC后会出现不思饮食、进食偏少,随着FC时间的延长,部分患儿发展为营养不良,对其身体发育及心理造成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影响其体智发育[2-3]。同时儿童FC会出现粪便在消化道内长时间滞留,导致粪便中的有毒物质如吲哚、酚类、胺类吸收进入肠道,加重患儿的病情进展[4]。儿童FC即使进行规范治疗,短期也不会取得明显效果,需要长时间从患儿病因出发进行综合干预。如何防治儿童FC应引起家长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是诊断和评价FC患儿病情的主要指标之一[5-6]。本方案通过对比分析FC患儿和健康儿童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分析其存在的差异,了解FC患儿的严重程度。通过与健康儿童人口学资料、饮食生活习惯、心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能影响儿童罹患FC的危险因素,为临床FC患儿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7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FC患儿158例设为观察组,按照1∶1选择性别、年龄可比的158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纳入条件[7]:①患儿年龄4~18岁,不限性别;②所有患儿均符合《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诊断标准(适于4~l8岁儿童)》[8]中对FC的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③患儿及主要照护者认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医护人员对相关量表解释内容,并配合完成相关测评;④获得完整的人口学资料、饮食生活习惯资料及其他研究方案所需检测结果;⑤患儿和(或)家长了解参加研究方案利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①合并肠道疾病患儿;②合并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患儿;③有神经系统病史者;④存在可能影响患儿正常排便的其他疾病如神经肌肉疾病;⑤其他可能影响调查结论的因素者。对照组受试儿童纳入条件:①、③、④、⑤同观察组,排除条件同观察组。

1.2 方法

对两组受试儿童进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查,比较两组受试儿童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情况,统计两组患儿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习惯等与功能性便秘相关的指标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儿童FC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儿童功能性便秘对策。

1.2.1 肛门直肠测压[9]由经过培训的消化内科医师对所有入组受试儿进行监测。所有受试儿童检查前均对其及家长讲解检查注意事项,使受检者能遵医配合完成各项检查。于检查前1 h对受试儿童予以清洁灌肠排空肛门直肠,将测压系统矫正归零。嘱受试儿童取左侧屈膝卧位,引导患儿转移注意力,缓缓将导管(经石蜡油润滑)插入肛管,待测压孔进入肛门约5 cm时停止,受试儿休息5 min以适应导管。休息后按照定点牵拉法测量肛缘5~2 cm处各间隔1 cm的压力,各点测量完成后停留在2 cm处,此时的压力为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嘱受试儿用力收缩肛门并保持,此时压力为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通过测压导管顶端的气囊将10 ml空气注入肛门,每次以10 ml量为梯度注入,当患儿提示想排便时所注入的空气总量为直肠最低敏感量,再继续注入空气至受试儿不能耐受,此为直肠最大耐受量。

1.2.2 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习惯等资料收集制定患儿人口学资料收集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就读情况、家庭月收入、主要照护人、家族遗传史、出生时体质量等;生活饮食习惯收集测评指标:主要照护人对FC相关知识认知情况、饮食中果蔬比例、每日饮水情况、食物过敏史、不良排便习惯、肠道菌群、每日活动量、抗生素暴露情况等;心理情绪状态测评指标: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等。对调查测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各项资料收集方法、测评方法及判断标准,其他资料采用病历档案、面对面询问等渠道获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儿童发生FC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儿童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最低敏感量、直肠最大耐受量较对照组受试儿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2.2 两组受试儿FC发病可能相关因素比较

观察组患儿饮食中果蔬比例、不良排便习惯占比、抗生素暴露占比、主要照护人对FC相关知识认知合格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儿FC发病可能相关因素比较

续表

2.3 可能影响儿童发生FC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儿童是否发生FC作为因变量,将表2单因素分析中P<0.1的指标进行赋值,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日活动量<5 h、饮食中果蔬比例<20%、不良排便习惯、抗生素暴露是儿童发生F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主要照护人对FC相关知识认知是其保护因素,见表3、表4。

表3 变量赋值表

表4 影响儿童发生FC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FC是儿科及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患儿由于疾病原因导致多种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痛、厌食等,影响患儿营养物质摄取、消化及吸收[10],大部分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11-12]。了解可能影响儿童患FC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规避,降低儿童FC发病率是儿童保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3]。但目前临床对于F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文献显示[14-15],FC可能与患者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顺应性增高及排便反射异常等相关。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FC患儿及健康儿童进行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并分析可能影响儿童罹患FC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旨在为儿童预防及治疗FC提供参考。

结果显示,FC患儿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直肠最低敏感量、直肠最大耐受量较健康受试儿童高。提示FC患儿直肠对粪便的刺激耐受程度高,即反应相对迟钝。这可能与FC患儿直肠较长时间受到粪便压力刺激,导致排便反射能力下降,从而降低了直肠敏感性而导致便秘。大便的过度充盈引起结直肠的容量反射导致肛门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及盆底其他横纹肌的反射性收缩,从而在肛管区域形成高压带,排便时必须通过增加腹压等动作使直肠上方的压力超过肛管高压带,方能实现排便。说明FC患儿肛门直肠动力学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FC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经FC患儿和健康受试儿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习惯、照护人情况等对比分析显示,儿童罹患FC可能与其家族遗传史、主要照护人对FC相关知识认知、饮食中果蔬比例、每日饮水量、食物过敏史、不良排便习惯、肠道菌群失调、每日活动量、抗生素暴露等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每日活动量<5 h、饮食中果蔬比例<20%、不良排便习惯、抗生素暴露是儿童发生F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主要照护人对FC相关知识认知是其保护因素。这些数据总体反映了儿童罹患FC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饮食习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密切相关[16-17]。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可以通过照护人、医生共同努力得到改善的因素。提示临床应重视对儿童及其主要照护人进行FC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制定规范的儿童抗生素应用标准,避免抗生素滥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FC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FC患儿存在肛门直肠动力的异常,每日活动量<5 h、饮食中果蔬比例<20%、不良排便习惯、抗生素暴露是儿童发生FC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儿童照护者的健康宣教,养成良好饮食、生活习惯,尽可能避免抗生素暴露,对降低儿童FC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肛门直肠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肛门瘙痒如何治疗
肛门瘙痒不止为哪般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利用相对运动巧解动力学问题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