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丽凤
(南平市高级中学,福建 南平 353000)
2019 年思政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强调各学科与思政课要携手发展,同心同向、循序渐进育新人。因此,高中化学课程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时代需求,是培养高中生担当意识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高中是青少年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秉承同心同向、循序渐进育新人理念,做好高中化学与新思想的融合教学,方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中化学课程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思路是教师要在站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基础上,提升专业课的思政素养,将化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对接,在教学内容融入典型案例,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活化学课堂,与各学段、各学科协同联动,构建“大思政”新格局。
1.部分化学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思政素养较低。学校对教师培训力度不够,甚至有教师认为思政与化学教学无关,思政学习全凭自觉,零散而不成体系;2.教师有惰性,只求单纯教书,对思政与化学课程融合的方方面面缺乏研究;3.教师对自我道德修养没有具体要求与目标。
1.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编写合理、内容充实、知识精深、实验丰富、栏目众多。然而“原理知识”理论性强,难度大,占据主要篇幅,吸引关注,相比较之下,思政素材零散、隐蔽,很容易被忽视。2.“化学前沿”“微项目”“化学与技术”等展现学科前沿的栏目经常被打入“冷宫”,让学生课后自行阅读,甚至自动忽略。3.与化学史相关的栏目“历史回眸”“化学与技术”“追根寻源”像小丫鬟般站在角落,无法凸显其德育功能。
教学方式陈旧,传统填鸭式的教授法依然是主要方式。知识教学是重点,思政教育可有可无。原理知识深奥,学生学习困难,很多教师习惯用教授法反复强调,练习强化,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任务重、课时紧,教师舍不得花时间开展渗透思政教育的化学学科活动。情景式、合作探究、项目式教学只见于公开课。开展学科活动涉及外出参观工厂、调研,涉及安全、经费等问题,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实施者,是影响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以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首先,化学教师要自觉更新理论。化学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化学书”;而要聆听时代声音,紧跟时代步伐,巧借学校党总支部安排学习的理论资料,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其丰富内涵与意义。其次,要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思政教学能力。教师要有思政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课题研究,挖掘教材的思政元素,探寻课程思政的路径,方能使融合课程落地生根。最后,要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人格魅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祖国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者与接班人。[2]
《化学反应原理》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历史回眸”“化学前沿”“活动·探究”“追根寻源”“微项目”等栏目都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环境保护等德育素材,非常适合进行化学学科的思政育人。
1.研读新教材,建立思政案例资源库
《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思政元素具有隐蔽性、分散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查找切入点,通过典型案例,将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融入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目标(部分案例如表1)。
表1
2.紧追时事热点,挖掘学科前沿的思政元素
近年来,中国在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化学学科前沿中取得一系列成绩。为研发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新材料与新技术,我国化学工作者夜以继日地研究,无数次屡败屡战,终于取得成功。他们身上的责任担当、科研品质、团队精神、爱国精神都值得当代青年学习;与明星、网红相比,这些科研工作者才是中华民族的榜样。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紧追时事热点,充分挖掘这些学科前沿隐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充当正能量的传播者,带领学生向这些先辈们学习、致敬。
2021 年9 月17 日下午,举世瞩目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成功着陆”,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笔者在这时给学生教学《微项目设计载人航天器用化学电池与氧气再生方案》:根据航天器飞行时间长短选择合适的电池反应;轨道舱和推进舱使用太阳能电池阵—镍镉蓄电池组系统,工作原理为:Cd+2NiOOH++2Ni(OH)2,电池在光照区充电,进行能量储存;在阴影区放电,进行能量供给;通过反复充放电,满足飞船长期飞行需要。返回舱则使用银锌蓄电池组。2021 年6 月17 日至9 月17 日,三名中国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完成空间科学实验、出舱活动等任务。载人航天器携带的物资和能源有限,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如何解决?在这个真实情境中学生巩固了氧气再生的基本思路,如图1。
图1 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再生氧气的大体流程
3.引入化学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化学史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科学方法论、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在融合教学中,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化学史实,以中国化学家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事例,使学生领略科学家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科学品质,凭借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热爱化学,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家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比如,在《揭秘索尔维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教学中,推出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在欧美垄断制碱业的背景下,1921 年侯德榜接受实业家范东旭邀请回国,经过5 五年摸索,打破技术垄断,成功地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神秘面纱,并进一步改良工艺流程,研发出侯氏制碱法,1933 年出版《纯碱制造》。[3]同为福建人,学生倍感骄傲,精神振奋,学习热情高涨。这类可敬可爱的科学家,在我国化学史上比比皆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经历190 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青蒿素;蔡馏生放弃外国优越条件,回国组建吉林大学催化动力学研究中心,等等。
为使思政教育与化学教育水乳交融,教师需要打破知识“满堂灌”的格局,创新教学方法,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素养。
教学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四种:讲授式、问题探究式(情境、问题链)、训练与实践式(演示、分组实验、项目式)、信息化教学法(微课、翻转课堂)。实践发现情境式、项目式教学特别适合融合教学,这两种教学形式灵活、容易开展,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比一般的思政课亲民、接地气,渗透德育效果好。
1.开展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有生活生产情境、问题情境、社会新闻、实验情境等。情景式教学可以获取学生最佳专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深对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2021 年9 月福建莆田疫情反扑,当地实行全员核酸检测。有媒体推测林某杰可能是隔离期间感染了病毒,隔离场所84 消毒液如何消灭病毒,NaClO 溶液为何呈碱性?为什么不直接生产HClO 消毒?再如,讲“电化学腐蚀原理的应用”,创设情境:自嗨锅或保暖贴,从而增强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2.开展项目式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4]教师是顶层设计者,要创设基于现实世界的学习情境,设计问题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微项目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是工业节能之低碳技术创新的典例。教师可创设贴近生产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2021 年9月,东北多地拉闸限电刷屏,碳中和/碳达峰、“能耗双控”政策也被推向舆论中心。为实现双碳目标,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将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工业节能,建筑、交通减排等。教师根据这些情况设计问题链,布置项目任务。
项目1:选择合适的化学反应合成甲醇
项目2:CO2(g)+3H2(g)=CH3OH(g)+H2O(g)ΔH=-48.97 kJ·mol-1ΔS=-177.16 J·mol-1·K-1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
学生通过项目任务建立绿色化学理念,体会用自发性判断、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等学科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反应原理》每章末新增设的“微项目”是本章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教师应该克服困难,舍得花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项目式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走进工厂、环保局、质监局等。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实现理论知识→高阶能力→核心素养的转化,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水到渠成。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宗旨,课题组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三个路径进行探究,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也遇到一些问题:化学专业知识与新思想的有机融合,“度”如何把握;团队如何全面开发思政经典案例,还有哪些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
课题组在化学思政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今后将尝试在校本作业编写中渗透爱国主义、环保、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需要改革教学评价制度,使之与课程思政相匹配,才能促使课改实现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素养教育的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