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态度与行为的代际传递现象及机制研究
——基于观察学习理论视角

2022-01-20 14:28张惠红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子代双亲代际

黄 翔,张惠红

(东南大学 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1189)

每个人都向往健康的体魄,这是幸福生活的来源,长期进行身体练习可以改善身体各方面机能。近年来,繁重的课业和长时间久坐,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降低,没有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是根本原因。必须做好全社会动员,致力提升体育参与。态度是对某种现象的一种先有观念,作为行为的内化,可以说态度对锻造强健体魄至关重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突出个人与家庭的相互作用,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促进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家庭成员互相影响,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全民健身运动[1]。体育态度具有继承性与传递性,个体的体育态度与行为会在家庭环境中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行为具有传播性,家庭成员的先验示范会影响其他成员的体育锻炼习惯。在体育领域研究代际传递带来的影响,是促进全民健身发展的助燃器。本文旨在讨论代际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父代的主导性以及子代的主观能动性。以观察学习理论为视角阐释代际间信息传递的机制,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更加深入地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及缘由。改善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行为,结合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两个分域,创造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使终身体育理念深入人心。

1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回顾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代际传递

父母的影响下子代形成了对世间的好恶以及价值态度[2]。代际传递是指:父代的能力、观念、行为、社会地位等向子代传递的现象,主要指子代的各种行为与父母有一定的相关性。父母一代传递给子女的各种特征,不仅包括身心特征,还包括各种社会特征,可能是优质的身心特征与社会特征,也可能是一些不良的特征,二者存在直接关联[3]。同时,还存在逆信息交流的情况,即父代向子代学习的情况。

1.1.2 体育态度

态度属于一种比较持久的个人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对外界刺激发出的反应,受到态度调节。“体育态度”即为人们对参与体育运动及体育运动产生的作用的认同度与外在表现,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因素构成[4]。其中情感因素是体育态度形成的核心所在,它对认知与行为倾向产生交叉影响[5]。

1.1.3 体育行为

关于“体育行为”的概念阐释,学者们众说纷纭,但大体方向趋于一致。体育行为是指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和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体育综合素质在人的行为中的直接反映。广义的“体育行为”可以延展为各种与体育发生交叉的行为活动[6],是有目的、有意识运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去满足客观体育需要产生的行动。

1.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2.1 文献回顾

1)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个体的体育态度一经形成,会影响其体育行为积极性及体育活动效果,个体体育态度是在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双重因素影响下,经历服从——同化——内化而形成。由于自身的独立性,对于体育态度的主观意识和判断能力有所差异,在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家庭教育方式以及理念,学校教学方式以及内容,社区的传播媒介以及平台都会影响个体体育态度的形成[7]。体育行为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受到个体、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内在的需要催生了体育行为的发生。从体育行为的缺失角度来谈,发现除学业负担过重,缺乏锻炼时间和精力等外在因素干扰外,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以及缺乏锻炼技能和锻炼兴趣直接导致了体育行为的缺失[8]。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并非独立存在,影响个体体育行为的内在因素在于是否正确认知体育态度,能否清楚了解体育锻炼的功能及其价值意义。有关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的讨论,大多是从个体自身与外界环境两方面,个体的情感因素是个人对态度对象在评价基础上产生的心理体验,外界环境因素则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是最初也是最为持久的影响因素。

2)代际间信息传递对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上世纪5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提出“代问题”,社会位置的区别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代单位之间价值观、社会态度、行为方式等的不同[9]。受信息交流的影响,代单位间认知与行为相似性越高,代际传递就被认为越成功。有研究表明,家庭成员对子代的体育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的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行为存有偏见,将会直接影响到子代的体育态度[10]。从家庭体育的各个组成维度来看其对子代的影响,发现家庭文化层次对子代体育锻炼认知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收入对子代直接体育参与有显著影响。家庭体育之所以能够对子代的体育态度与行为形成的各个层次产生作用,与父代所表现出的体育态度,并在日常行为中反复强化密不可分[11]。有学者论证父母与子女在体育行为间的代际互动关系,子代在最初形成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受到父代的影响。子代成长过程中逐渐接受了其他场域的文化,使得代际互动关系呈现双向社会化模式。意味着子代增加了对体育积极意义的理解与吸纳,带动上一代体育锻炼,扭转其惯有的体育思维定式,形成双向互喻的信息交流[12]。亲子间价值观的相似性,同样是家庭内循环代际传递的标志,源于相同环境中拥有一个共享的意义系统与价值观氛围,家庭成员内化特定的价值观,并发展出相应的适应能力[13]。代际间的双向信息传递,有利于家庭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趋同,进一步论证了体育在传承家庭文化、进行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体育态度在父代的重复演绎下形成,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则在个体动机驱动下,形成稳固的动力定型,固定的心理定势,并逐渐巩固成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4]。

3)基于观察学习理论解释代际间信息传递方式的研究。在对子代的体育态度与行为进行演绎时,父代可以通过角色楷模的形式为子代提供榜样,子代则凭借观察或模仿学习父代的态度与行为[15],这是在观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延伸。班杜拉以依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有观察榜样的作用作为论点,建立起了社会学习理论的知识框架。研究者们认为班杜拉对观察学习理论的解释过程,为父母与孩子进行代际间信息传递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观察学习理论以认同为视角分解代际间信息传递的内容,作为榜样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一,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从而借鉴学习自身应该如何行动。上一代的教养方式对下一代起到榜样作用[16]。综上所述,在家庭这个初始的环境中,父母的态度与行为总是有着潜移默化的持久性影响。目前有关观察学习理论的研究多为与教育领域的结合,与体育领域的交叉相对空白,但通过研究可发现观察学习理论对于态度与行为具有积极的规范作用。

1.2.2 研究假设

本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观察学习理论视角,其强调从示范过程中学习,认为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形成[17]。基于此,本研究假设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具有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子代体育态度与其双亲体育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子代体育行为与其双亲体育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双亲积极的体育态度与行为能促进家庭体育锻炼的良性循环。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庭内部子代与其双亲的体育态度与行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以及东南大学图书馆、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阅了有关观察学习理论、代际传递、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等相关论文百余篇和专著数部,为本课题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根据调查研究的需要,采用自编问卷《学生及家长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活动调查问卷》。对健身态度、体育行为以及外部环境三个维度进行72个条目的信效度检验,利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问卷信度。结果显示三个维度总分为0.912,健身态度维度、健身习惯维度、外部环境维度得分分别为0.894、0.693、0.811表明该部分各测量条目内容间的一致性较高。问卷采取预调研,两周后重测,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57,Sig<0.05,信度良好,测量结果可靠性强。进行结构效度检验,KMO=0.91,Bartlett检验Sig<0.05,表示原始变量间相关性很强,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公因子对总方差的解释量为67.158%,且因子载荷的绝对值介于0.429-0.866之间,都大于0.35的可接受值,说明该问卷结构效度高。

2.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得数据导入 R-4.0.5 软件进行汇总整理。体育态度的选项设置采取李克特量表法,体育行为得分的计算方法为次数、时间与强度的乘积[18],根据选项反向设置,得分越低,体育态度、体育行为正向程度越高。与人口学相关的变量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采取Mann-Whitney-Wilcoxon进行显著性检验,采取Kruskal-Wallis进行方差分析。对于体育态度及行为与代际间信息传递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究体育态度与行为的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为本研究的结果分析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样本的基本情况与人口学变量影响

本文随机抽样了东南大学2018级的463名大学生,调查范围覆盖各个院系,以这46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现场投递与回收的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回收有效问卷456份,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调查对象包括男生225人,女生231人。有40.57%的受试者其母亲受过高等教育,50.88%的受试者其父亲受过高等教育。受试对象主要居住在城市地区的占比77.85% ,独生子女率为66.67%。在自感健康问题上,仅9.65%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为了探究影响子代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相关因素。选取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被调查者的性别、家庭居住地以及母亲、父亲的文化水平进行了方差分析,探索分类变量与定量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性别不同会给其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得分带来显著差异(表2),男生的体育态度与行为相较女生更为主动。母亲的文化程度不同会给被调查者的体育态度的得分带来显著影响(表3),母亲的学历越高,被试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越低,表明其态度越积极。由于母亲学历较低,可能比较忽略体育方面的发展,对于文化与体育之间的观念更为传统,表现出了明显的文化代际传递特征,即“边缘化体育”的特点。父亲的文化水平给受试者的体育态度评分也带来了细微差异,同样呈现学历越高,其子代体育态度越趋向于积极的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同时,分析证明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的不同这些影响因素的差异并不会给观察变量带来显著影响。

表2 体育态度与行为的性别差异

表3 母亲的文化程度对体育态度影响的差异

3.2 被试大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与代际间信息传递的相关性检验

被试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2,p<2e-16),证明拥有积极的体育态度能带来良好的体育行为。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与代际间信息传递之间的两两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大学生体育态度与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度、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度呈中度正相关,与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体育锻炼时父母的陪同情况呈偏弱正相关,且结果具有显著性。大学生体育行为与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参与度、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度、体育锻炼时父 母的陪同情况呈弱正相关,与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度呈偏弱正相关,结果具有显著性。

表4 大学生及其双亲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相关(r)

3.3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通过逐步回归法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如表5所示),进一步检验代际间的信息传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选取人口统计学指标与代际信息传递作为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分别剔除各个变量后计算AIC值,直到无法再剔除其他变量 ,在AIC值达到最小时获得最优回归方程。为了检测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回归诊断,通过采用vif函数检验多重共线性、计算DW统计量检验独立性,通过对解释变量进行变换处理满足误差项的等方差假设。修正方程后误差项满足Gauss-Markov假定,样本具有独立性、正态性以及等方差性。最终确定大学生体育态度模型引入父母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sig:***,t<0.01)、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度(sig:***,t<0.01)、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度(sig:***,t<0.01)三个自变量。大学生体育行为模型引入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度(sig:**,t<0.01)、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度(sig:***,t<0.01)两个自变量,各参数系数结果显著,且方程通过回归诊断进行修正达到最优。从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发现,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与父母体育消费的支持程度有着双重影响。

表5 大学生及其双亲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研究一致,子代的体育态度及行为与其双亲的体育态度及行为呈显著相关,但行为的相关性低于态度[19]。这与个体的独立性有关,虽然倾向于认同双亲的体育态度,行为与态度也呈高度相关性,但并非以一对的关系,因自身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体育行为受限更大。随着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生长与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与行为在性别上呈现较大差异,性别不同是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差异的成因之一。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受其母亲文化程度影响,母亲学历越高,大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越发趋向积极。这可能与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有关,感性角色的担当使其传递的信息更加柔和且影响深远,细水长流式的观念传递,在价值观意识形态教育上有着更显著的作用。

以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对标双亲的体育态度与行为,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双亲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从认知方面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20]。双亲具有良好的锻炼体验预示其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体育态度影响行为认知,决定体育行为,并在家庭内部进行信息流通。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度牵引着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正向发展,在情感方面获得支撑,健康的信念传递增强了对大学生体育态度的控制感,产生进行体育行为的意向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创造和谐的系统循环环境,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收获优良的情感体验。意向对体育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显著性水平,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度越高,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就愈发积极,从物质层面生发锻炼动力,侧面印证家庭收入的代际积累会影响观念传递。建立回归模型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进行预测,发现父母所外放出的对于体育锻炼的认知、行为与意向,潜濡暗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其所能感知到的双亲的体育态度与行为,在双边关系中具有一定中介效应。

4.2 影响的作用机制分析

4.2.1 由认同触发个体认知建立

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的多数行为都是通过示范过程而观察学会,就像是一套编码程序,编码信息从人们观察到的他人的态度与行为中获取,经过转换形成操作观念,这一编码信息是日后行为的向导。观察学习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把信息从注意原型中抽取出来,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语言符号保存在大脑,然后进行酝酿、发酵与重复。只有将获取的新知识反复进行实现,才能与自身产生认知与行为匹配。即必须经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与动机过程[21],具有连续性。体育态度价值观的认同作为学生对体育行为的习得的前提,可以借鉴注意习得阶段的注意过程和保持过程。在享受家庭乐趣的过程中,观察学习各种不同行为方式,在家庭环境中,双亲加之的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子代在建立自己的体育认知时,从过去的经验和情境中形成知觉定势,影响他们对待体育态度及行为的看法。在保持过程中,对待体育态度的认知是认同的基础,作为内化性的记忆,属于内在的理性的认知。注意过程使子代从双亲的惯习中习得相关内容与知识,在保持过程将所习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个体体育态度与行为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注意过程的感性认同,与保持过程的理性认同两阶段。

4.2.2 反应结果的价值诱发行为动因

由反应结果引发的学习行为,也是观察学习的内容之一。因双亲的影响,子代收获预期性思维,其示范结果让子代拥有对未来结果的基本判断,做出预见性的行为。就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未知的事物及其产生的可能结果,进行提前准备,不会因为遭受到寒潮的侵袭才想起添置冬装;不会领略过饥渴的煎熬才记起果腹充饥。多数的行动的动因,以对未来结果的大致预测为前提。在拥有积极体育态度与强体育行为的双亲不断陶染下,潜意识里子代会认为,踊跃的体育表现为开阔的心境、健康的身体积累了更多资本。在预见功能的持续性刺激下,子代的行为与想法会接续强化,也为发展恰当的健康行为增添了成功的可能性。体育态度的代际传递属于抽象的示范过程,在条件得到充分满足时,子代会在日后对这种抽象示范进行反复检验。由于双亲态度与行为的一再呈现,子代会依原型判断而改变自己的体育健康行为标准,从示范中,抽象出一般行为结果,并做出属于自己的决策。

4.2.3 榜样示范的替代性强化作用

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产生的是子代的单方面学习,之后才会产生父母与孩子的互动,由于被观察者的示范形式不同,信息在学习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传递效果就会不同。其次是外部控制,要注意示范与强化的区别,双亲采取有形的干预,通过教导与示范帮助子代建立行为标准。创造性的示范作用也是子代与双亲的体育行为关联度低于体育态度的原因,即使是子代接受并认同双亲的体育行为,他们也不会一并采纳模仿原型的所有特点。观察者本身、观察对象的特征以及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学习效果产生。当子代发现,双亲因为优良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端正的体育锻炼态度而收获了强健的体魄时,他们便会增进体育锻炼行为,这是替代性强化的作用,是一种带有奖赏性的有效示范。子代作为观察者通过双亲的行为受到肯定而被强化,这是行为产生的动机因素,通过强化促进正向行为的发生或者削弱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观察学习理论的角度看待体育态度与代际传递的关系,体育态度一般承袭父母的经验。针对自我强化,子代看到父母体育生活中积极的态度与行为时,会模仿或沿用。当大学生发现父母体育生活中的消极面与不足时,会试图逃避或期待自己的未来态度会有所改变。替代性强化将观察者的比较判断融入进了强化影响的操作中,将所获取的积极的信息作为动机的效果,在双亲身上所观察到的结果作为标准,判断他们的体育态度以及行为是否可取。家庭体育不能脱离社会,而学校作为子代学习体育知识的场域之一,与家庭体育产生联动,子代可以将从学校学习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给父代,在家开展体育活动,从而带动父母进行锻炼。

4.2.4 动作再现的符号表征转变

将符号表征从基本的运动能力发展成为精密的动作技能,在不断演练后,通过示范练习进行纠正。动作的再现过程关系到子代是否将双亲的榜样示范,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榜样示范者的体育行为,是其体育态度的外化,如何打破对示范者的简单行为崇拜,在于对体育态度的内化。父代需要将自身的体育态度表达成具体实践,向子代进行传导,使其能够从获得中触动,快速且准确的转化为内在需求。动作的再现过程是家庭体育内部信息的循环,这是一个适于子代进行模仿学习、观察并自省的环境,在家庭体育内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例如喜爱篮球比赛的家长,时常会带动子代表现出同样的兴趣,篮球画面刺激大脑皮层,引发技能学习的动作模仿。家长再进行示范进一步加深刺激,提供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展示成功的行为。子代通过动作再现进行技能稳固,产生与父代对同一行为与态度的共鸣。把符号表征转变成具体行动是观察学习的操作层,实际应用是一个不断将态度与行为进行再匹配的过程。

5 结论

1)子代在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趋向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2)子代的体育态度受其母亲的学历影响,表现出文化代际传递现象。

3)子代的体育态度与行为与其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参与度、父母对于体育锻炼的支持度、体育锻炼时父母的陪同情况以及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4)从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发现父母的体育锻炼参与度、父母的体育锻炼支持度、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情况建立起的模型,其联合预测力为47.6%。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由父母的体育锻炼支持度、父母对于体育消费的支持情况建立起的模型,其联合预测力为15.7%。

5)以观察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影响子代体育态度与行为的机制,从反应结果引发学习与示范过程中学习两方面入手,判定其机制可由认同触发个体认知的建立、反应结果的价值诱发行为动因、榜样示范的替代性强化作用以及动作再现的符号表征转变四个方面进行解释。

有关代际间信息传递对于子代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塑造更有引导性、针对性的家庭体育模式,对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形成和谐的系统循环,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子代双亲代际
新世纪以来的“代际之分”与“代际之争”
——论代际批评的“有效”“有限”及其意义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春节,代际弥合好时机
“这里为什么叫1933?”——铜川“红色基因”代际传承
古巴代际权力交接受世界瞩目
材用樟树子代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长期低剂量金雀异黄素导致雄性子代大鼠肥胖及其机制研究
不同种源文冠果优良子代测定
举世无双
让老人重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