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带相控阵列天线的设计

2022-01-20 02:14:12徐远超金志峰
航天电子对抗 2021年6期
关键词:馈电相控阵波束

张 青,张 进,赵 旭,徐远超,金志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

0 引言

在日益严峻的电磁环境背景下,具备宽带多功能相控阵体制的雷达已成为先进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现代战争也对雷达提出了新的要求,可利用宽带相控阵完成对雷达、电子战、通信等多功能的一体化设计,以提高其对抗及隐身能力[1]。

要实现宽带相控阵,首先组成天线阵列的辐射单元必须具备宽带的性能,这有许多选择。TEM喇叭天线能够达到2个倍频程,并且波束对称、增益高,其他常见的宽带天线还有螺旋天线、对数周期天线等形式[2],但都需要馈电巴伦,而且天线的体积也较大。不过在常规的相控阵天线结构要求下,上述的天线形式都不适合与后端的微波电路集成,这使得加工制作遇到了困难。

开槽天线,属于端射行波天线,通过在涂覆于介质衬底层的金属板上开槽而成,因槽的形状不同而使天线有多种形式,如指数渐变开槽天线(Vivaldi)、线性渐变开槽天线(LTSA)、固定宽度开槽天线(CWSA)等[3],对它们激励可以采用常规的微带线、带状线等馈电结构来完成。Vivaldi天线具有体积小、频带宽、结构简单等优点,适于用作宽带宽角扫描相控阵天线的阵列单元。

1 单元结构及设计

首先进行单极化Vivaldi天线单元的仿真优化,Vivaldi天线是一种按指数规律渐变的槽形天线。在理论上,具有无穷的带宽。由于馈电方式的不同,形成各具特点、不同形式的Vivaldi天线。本文在设计中,采用了带状线的馈电方式,该形式的Vivaldi天线同微带线馈电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宽带特性以及极化纯度,在方向图的对称性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通过在天线单元上增加金属化过孔来消除频带内扫描驻波的奇异点。为减小天线的损耗,提高辐射效率,采用低介电常数的介质板材料进行设计加工,板材选用Rogers5880型号。

考虑到天线有3倍频程带宽要求,兼顾阵列天线波束扫描时的宽波束要求,选取Vivaldi天线作为天线的基本单元,天线单元结构图如图1所示,单元采用金属化过孔结构减小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保证天线波束扫描时的增益性能。

图1 天线单元结构

天线开口大小H、天线的长度L和指数渐变率α的大小直接影响天线的辐射性能。按照经验,设计原则[4]为:

1)天线开口的宽度分别由设计的工作频段的高、低截止频率决定,通常取开口最宽处为低频截止频率所对应工作波长的0.5倍左右,最窄处宽度为高频截止频率所对应工作波长的2%左右,考虑到宽带阵列的组阵需求,同时兼顾天线增益,天线开口选取低频截止频率所对应工作波长的0.25倍。

2)天线的长度L为0.5~1个中心频率工作波长,完成从馈电部分到辐射部分之间的过渡。

3)指数渐变曲线可由y=C1eαx+C2得到,其中为指数渐变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按照设计要求和以上设计原则,天线开口大小H为11.6 mm,天线的长度L为25 mm。天线单元为带状线结构。天线单元阵中无源驻波及6 GHz、12 GHz、18 GHz增益方向图性能如图2-4所示。

图2 天线单元驻波图

6~18 GHz单元天线增益E面及H面性能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E面/H面增益性能

2 天线阵列的设计

图3 H面单元不同频率增益方向图

图4 E面单元不同频率增益方向图

采用8×8天线阵列进行仿真,64单元阵列天线结构如图5所示,天线阵列单元间距决定在工作频带范围内是否出现栅瓣,是否出现在实空间,阵列单元间距取d=11.6 mm。由公式d≤λ/ |1+sinθ|可以计算出此间距下天线在±45°内波束扫描不出现栅瓣频率为15 GHz,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波束扫描主要考虑15 GHz以下的设计结果,在15 GHz以上进行宽角波束扫描时会出现栅瓣。

图5 天线阵列结构

阵列天线单元驻波如图6所示,波束扫描增益方向图如图7-12所示。

图6 单元阵中驻波图

图7 H面6 GHz波束扫描方向图

图8 E面6 GHz波束扫描方向图

图9 H面12 GHz波束扫描方向图

图10 E面12 GHz波束扫描方向图

图11 H面18 GHz波束扫描方向图

图12 E面18 GHz波束扫描方向图

6~18GHz阵列天线增益沿着E面及H面扫描性能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E面/H面波束扫描增益性能

3 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宽带天线采用指数渐变开槽Vivaldi天线单元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保证天线在6~18 GHz内的匹配、二维大角度扫描等性能。该天线形式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易集成等诸多优点,在天线性能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使之更适合工程应用。分别仿真天线在6 GHz、12 GHz、18 GHz时的单元性能及波束扫描性能,可以看出,阵列天线在18 GHz波束扫描到45°时,会出现较高的栅瓣,这是由目前天线组阵方式及单元间距选择造成,是超宽带阵列有大角度扫描增益需求时必然出现的问题。在6 GHz、12 GHz波束扫描到45°时,E面±45°扫描波束内最小增益分别为14.1 d B、19.0 dB,H面±45°扫描波束内最小增益分别为16.0 dB、20.0 d B,波束扫描时增益性能良好。

猜你喜欢
馈电相控阵波束
一种低轨通信卫星单天线馈电链路切换方法
航天器工程(2023年2期)2023-05-31 08:06:32
相控阵超声技术在PE管电熔焊接检测的应用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16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认证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5:20
电磁轨道炮馈电方式分析及耦合仿真研究
基于多种馈电方式的毫米波微带天线对比研究*
通信技术(2020年9期)2020-09-27 14:04:02
毫米波大规模阵列天线波束扫描研究*
通信技术(2019年3期)2019-05-31 03:19:08
一种相控阵雷达的通讯处理器设计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16
相控阵雷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子测试(2018年15期)2018-09-26 06:01:46
圆阵多波束测角探究
电子测试(2018年6期)2018-05-09 07:31:54
Helix阵匹配场三维波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