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里有个示范村

2022-01-19 11:07田亮
环球人物 2022年2期
关键词:张林嘉善共同富裕

2022年1月,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林带记者参观横港村。(本刊记者 田亮/摄)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之际,《环球人物》记者走访了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这里曾是养猪大村,头戴三顶“帽子”: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生态环境薄弱村、经济相对薄弱村,如今是当地有名的“美丽乡村”精品村。

2020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96:1,位居全国前列。而嘉兴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1,城乡差距为浙江最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41万元、3.98万元,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

横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林告诉《环球人物》记者:“2020年我们村的人均收入是4.19万元,在嘉兴市算高的了。我们正在抓紧核算2021年人均收入,预计会突破5万元。”

横港村的民居沿河分布。(本刊记者 田亮/摄)

横港村的民宿。(本刊记者 田亮/摄)

收入十年翻了十倍

2021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全国唯一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意见》开篇即说明了从先富到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意见》解释了为什么是浙江:“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选取部分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张林和村民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一个村庄10年来共同富裕的实践,远比我们预想的更精彩。

记者从上海虹桥站乘高铁到嘉善,仅用了24分钟。嘉善素有“接轨上海第一站”之誉,早年形成了独特的“13579”现象,即:10%的嘉善人到上海工作、学习、生活;30%以上的工业品是为上海企业配套或通过上海进入其他地区;50%的农产品销往上海大市场;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資和县外内资是受上海的影响而进入嘉善。

在“13579”年代,横港村向上海市场提供的产品主要是生猪。“我们这一带有养猪的传统,我们村在2016年以前是一个有名的养猪大村,在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了2.39万头猪,418户居民中80户是生猪养殖大户。这导致全村9条河道中有8条是垃圾河、黑臭河。”张林说,他出生于1979年,小时候还常到河里游泳,读初中时就下不去脚了。

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将嘉善作为基层联系点,要求把嘉善县建设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示范点。201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了《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提出建设“三区一园”(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城乡统筹先行区、开放合作先导区、民生幸福新家园)的目标任务,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同年,浙江省开展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以下简称三改一拆)行动,嘉兴开始推行生猪养殖减量提质。横港村的很多猪棚是违法建筑,需要拆除,可猪是养猪户的主要财产,养猪户不愿意拆猪棚,更不愿把猪卖掉。一名村民直言:“村干部不容易,家家户户都要走,家家户户去说,要是弄得不公平,还要被骂。”

张林举例说,有100头母猪的农户,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二三十万元。不过,遇到市场行情不好,是要赔钱的,养得越多赔得越多。为说服大家腾退生猪,张林首先带头拆了自家的猪棚,当时猪棚里还有11头小肉猪和1头母猪,由张林父母养着。父母觉得,儿子2012年12月刚当上村支书,要是不带头拆,难以服众。“其实我们家的猪棚不是违法建筑,但我们还是拆了。”接着,村干部纷纷带头拆除。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啃下来了。

“最开心的就是把猪棚拆了,把环境整治得焕然一新了,很有成就感。最难的是给村民做工作的过程,沟通受阻、不被理解,感觉有点委屈……”回顾10年来的酸甜苦辣,张林如是说。

不养猪,村民收入怎么办?张林号召大家转型,比如种植黄桃、葡萄等经济作物。张林的表哥马国喜曾是养猪大户,有50多头母猪、2头公猪、600多头肉猪,后来变成了拥有18亩葡萄园的果农。实在想养猪的,张林就帮他们联系,到外地从事规模化养殖。

张林琢磨,要增加收入,关键在集体经济;要发展集体经济,土地流转是关键。到2018年,拥有1945亩土地的横港村,已实现土地流转1906亩,即农民把土地租给村集体,每亩每年可获1200元租金收入。不仅如此,2016年以后,村里还鼓励农户把多余的房子也出租给村集体。村里400多户,长住村里的只有大约1/3,很多只有老两口,房子空着也是浪费。张林说:“我告诉他们,那些空的房子留着也是放些柴火,一分钱效益都没有。租给村集体,每年都能拿到3万多元的租金。他们一听就动心了。”有了土地、房子,村集体就可以统一规划发展蓝图。

比如,村集体在村南部开辟出200亩耕地,冬天种油菜花,等春天油菜花开,金黄一片;夏天种彩色水稻,等秋季水稻成熟,色彩斑斓。“我们以前是种双季稻,如今我们的收入来源不再依靠多产水稻,它是为旅游等第三产业服务。收割水稻本身不能获得多少价值,我们更看重的是其带来的附加值,比如用于写生、研学。”张林说。2020年,横港村累计接待团体约470批次,吸引各地游客14万余人次。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曾主持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的研究制定,多次到嘉善进行实地调研。他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我国人均耕地少,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经营模式,实现不了农村现代化,无法容纳现代化经营模式、先进的科学技术,大企业也进不去。抱团取暖、发展集体经济,进而实现规模经济,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2018年,台湾客商严恩权找村集体租下70亩土地,种植玫瑰花,用于提炼玫瑰精油,销往上海。“我们还租给他7幢房子,用于建设台湾风情民宿,哪怕住一晚的价格高达2000元,仍然供不应求。”张林很乐意为台商跑前跑后,既给村集体增收,又让村民就业,更重要的是带动本地村民创业——横港村不像江苏华西村、河南南街村那样拥有大型村办企业,而是像大多数村庄一样以农业为主。风情民宿的火爆让村民意识到:我也可以这么办呀!村民马冬梅原来在省界收费站当收费员,省界收费站取消后待业在家。2019年,她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白墙黛瓦的民宿。2020年,她又租下旁边一些土地,扩大经营,如今年收入超过15万元。现在,村里已经有十多家农家乐和民宿。

“就在前几天,一个陌生人给我打电话,要订我们村里的民宿。我也不知道他是从哪知道我的电话号码,不过还是马上帮他订好了春节期间的民宿。”张林说。他预计,2021年除人均收入创新高之外,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将创新高,达到320万元,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只有33万元,基本上十年翻了十倍。

村里的“三次分配”

当然,吸引投资与游客有一个重要条件——环境优美。在生猪退养过程中,为改善村里河道水质,横港村把每周六设为“河道清洁日”。一到周末,村干部就带头赶到河边,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自發前往,有的提着垃圾袋沿着河岸边走边捡,有的扛起打捞竿驾着小船沿河巡视。后来,横港村又腾退了村主河道红旗塘沿线的16家“低小散”企业。2016年,横港村成为嘉善县在姚庄镇和大云镇重点打造的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如今走在横港村,可谓十步一景。

2021年7月,张林向村民讲解积分兑换活动注意事项。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张林就在思考基层社会治理问题。当村干部之前,张林在村外一家民营企业上班,做到了中层干部,熟悉市场运作。在他看来,建设“美丽乡村”,如果光靠喊口号式地说教,让大家爱护环境,作用必定有限,还必须制定明确、明细的奖励措施。

他想到了积分制。比如,根据农户周围的卫生条件分三档奖励,第一档一年奖励1400分,标准是房前屋后无堆放、无畜禽养殖、无违章建筑;第二档奖励1000分,标准是无畜禽养殖、房前屋后有堆放但非常整齐、无违章建筑;第三档是800分,标准是在沿河5米以外养殖畜禽、房前屋后无堆放、无违章建筑。

2019年,横港村“生态绿色加油站”开始运营。平时,村民可以用积分兑换牙刷、洗衣液、粮油等日用消费品,1积分相当于1元人民币。后来,非生态绿色相关的事项也纳入积分奖励制度。比如,参加平安巡防等志愿活动,每次积5分;获得优秀党员、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积200分;子女考上重点大学,积200分。当然,也有一些扣分项:不赡养老人或子女扣100分,有违法行为扣100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扣50分,破坏公共财产扣50分……年底时,对每家每户当年的积分余额进行结算,农户户头还剩多少积分,就可以领到多少元钱。

村里还与银行接洽,帮助农户凭积分获得信用贷款。“我们设想的是,积分越高,贷款额度越高、利率越低。比如超过1000分可获得20万元贷款额度,超过2000分有30万元的额度,不需要担保,只要农户提交申请,我来签个字。”张林说。2021年12月,中国银行嘉善姚庄支行向横港村村民吴丹投放首笔“美丽乡村贷”20万元,用于开设民宿,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只有4.35%。

2022年1月初,《环球人物》记者在“加油站”看到,2021年积分余额最高的是张镕超,有2592分,前5名都超过2000分。“2021年共奖励积分42.8万分,已经兑换掉7万多分,积分余额我们将如数以现金兑付并清零,开启新的计分周期。”张林说,“周边好多村子都来我们这参观学习,他们也纷纷建立起‘加油站,只是名字不尽相同。”

村民平日用积分兑换的日用消费品,是用集体经济收入从市场上采购得来,而集体经济收入,除留存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采购物资等,会通过不同方式分配到村民手中。

张林在带领村民拆除猪棚和腾退“低小散”企业时,对新增加的土地进行复垦和流转,建起了一座350亩的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园,主要用于种植花卉。“考虑到村内有50多名残疾人、低保户以及困难党员需要帮扶,于是我们在产业园内腾出5亩土地建造了‘五彩精准扶贫基地,即大基地带小基地。现在已实现脱贫,基地改名为农创基地,也是全县唯一一个村集体运营的农创基地。”张林说。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近年来多次到嘉善县调研。

2016年,70岁的老党员陈培根作为村里的帮扶对象,进入基地工作,每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2021年,农创基地实现毛收入31.6万元,除为2022年留存15万元用于雇工、买茶籽和肥料等,其他全部分给困难人群,60周岁以上的低保户和重度残疾人可分得800元,一般残疾人600元。此外, 60至69周岁的老人每人另发100元,70至79周岁的每人另发200元,80周岁以上的每人另发300元。“钱不多,但代表了村集体的心意,老年人会很感激集体。他们高兴了,村里的工作做起来也就顺心了。”张林说。

在记者到访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张林接到一个电话,得知一位胃癌晚期的老太太吐血,他马上赶了过去。老太太说,她已经治疗过多次,也花了不少钱,老伴也有肿瘤,儿子早年因车祸去世,他们只有一个孙女。“她说,她还有5000元钱,但不想再治了,想把这5000元留下来办后事。我告诉她这样不行,必须要治,马上住院去!”张林在微信群里发起捐款倡议,第二天一早就筹集到1.13万元,让老太太顺利住进嘉善县人民医院治疗,病情稳定下来。“我们把钱拿过去,她流了眼泪。我也要流泪,为我们家家户户帮她而感动。”张林说,“县纪委一位同志得知此事细节后跟我说,这样做就对了,是在为老百姓着想。”

通过转移支付、捐赠等,这个千余人的小村庄实现了社会财富三次分配的微型闭环。

不光是经济上富裕,还要精神上富有

“共同富裕除了收入提升维度,还有其他维度,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们在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上的支出是刚性开支,人们的支出是一样的,可是不同人群的收入是有差别的,这将拉大贫富差距,所以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恒山说。

以便于量化分析的医疗保险制度为例,我国在1998年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9年确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进而形成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医保三驾马车的结构,而这时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保费支出和医疗保障水平存在差异。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保费支出和医疗保障水平均等化,三驾马车变为两驾马车。

2021年11月,嘉兴市公布2022年度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标准为1790元/人/年,其中个人缴费640元,各级财政补助1150元。张林和村两委研究决定,进一步减轻村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补贴了近20万元,其中为60至69岁老人每人补贴240元,每人只需自付400元;为70至79岁老人补贴440元,每人自付200元;80岁以上老人全部由集体补贴。

2021年1月,橫港村举办“村晚”。

“共同富裕的第三个维度是精神富裕。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政策层面也鼓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的实施招数往往不多或有效性不够,缺乏配套支撑。现在是时候改变一‘硬一‘软的状况了。我们国家的物质基础已经发展到应当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前进的阶段。”范恒山说。

张林也说:“共同富裕不光是经济上富裕,还要精神上富有。”2013年,嘉善县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意见,制定出台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5年内全县有50%以上行政村建成文化礼堂。2015年,横港村的文化礼堂建成。“依托文化礼堂,我们每周都有小活动,每月有固定活动,每年办‘村晚。”张林说。

2016年1月,横港村第一届“村晚”举行,此后每年春节前,“村晚”都如约而至。“村晚”当天中午,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欢聚一堂,享“百家宴”,共度新春。下午,大家就一起看“村晚”。“我们借‘村晚这个平台展示我们本地的戏曲等,村里的舞蹈队这时也大放异彩。我们还把一年来在环保等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编排成节目,让大家在欢乐中了解村里的工作。”张林说。到了大年初一,张林总是在早上5点之前第一个到村委值班。横港村有新年吃烧麦的传统,他要把提前订好的烧麦发给村里的老人,老人们在村里的养老中心开开心心地吃着烧麦,开始新的一年。

“2021年,我们举办了‘寻找知青活动。我们村曾来过24名知青,他们知道这个活动后非常高兴。我们每年还举办稻田音乐节、旅游节等。”张林说,今年春节过后,他还打算把分布在各地的本村乡贤聚集起来,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

2021年3月,司法部、民政部印发通知,命名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横港村名列其中。这得益于微网格制度的有效执行。横港村划分为29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由一名老党员和一名新党员担任微网格长,对接5至15户居民,向辖区内农户传达和讲解村里、县里乃至国家的通知、政策,并从村民那里收集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我要求老党员微网格长每个星期要到辖区内的农户走访两次,了解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外来人口等情况。我们每两个月开一次联户例会,每个微网格的两个微网格长要事先交流一下,两个人解决不了的事要在例会上汇报。如果村里也解决不了,我们再提交到镇上。”张林说,“我们村两委总共就五六个人,看不到所有事情,而微网格长就看得很细。”

微网格长吴学萍是一名新党员,平时把政策、防疫知识等转发到本微网格微信群,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并在每个月用一个傍晚走访农户。前不久,村民向她反映,经常有车停在红旗塘大桥下,导致其他人和车辆在桥下转弯时视线被阻挡。她把情况报告村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在张林看来,无论是“村晚”等文化活动,还是乡贤回乡、微网格长与农户心联心,都凝聚了大家积极向上向善的共识和爱国爱家乡的朴素情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平稳发展。

此次浙江之行,不禁让记者回想起30年前。1992年春,在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后,北上视察上海途中,邓小平的专列途经浙江。当时,浙江的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已初具规模,南方谈话给浙江人民以莫大的鼓舞。当年冬天,1992年12月15日,邓小平乘专列到达杭州,在这里住了21天,他谈道:“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了不行,太大了也不行。”

30年前,邓小平的话给浙江带去先富的春风和共富的思考。如今,当记者离开嘉善时,看着生活富足、风景如画的现代化村、镇、县、城在车窗外一一远去,感受到共同富裕的春风正从浙江吹向四面八方。

猜你喜欢
张林嘉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嘉善:江南明眸善睐的眼睛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奋斗的“新生代农民工”
严局的德牧
套狼
满地找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