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

2022-01-19 18:39:04金振娅
科学导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主战场澜沧中国工程院

金振娅

“我最年轻,我来干!”面对贫困发生率高达41.17%的云南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朱有勇毅然决然地担起了中国工程院对口支援的重任。

那一年是2015年,身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家的朱有勇已不年轻,即将在年底迈入花甲之年。可他认为,自己是云南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彼时义不容辞。

没有耽搁,朱有勇带着团队,奔赴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到地方,没有停歇,朱有勇就马不停蹄地深入澜沧县各村寨,到多位农户家进行调研。

俯下身子,跪在地上,观察土壤、环境,朱有勇发现澜沧县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人均可利用土地多、种植条件好,不愧擁有“边陲宝地”之美誉。

但是,为何富不起来呢?“拉祜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素质性贫困造成该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出生于农村的朱有勇感到心痛,“我们来晚了,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这是朱有勇的初心,也是他不断创新农业科学技术动力。作为一名党员,“响应党的号召,投身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他认为,这是他的责任。

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村里建立科技小院,每年200多天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朱有勇带领团队,按下了澜沧扶贫的“快车键”。

寒来暑往,转瞬间就是4年多,随着科技力量的注入,曾经的“冬闲田”变成“效益田”,平均亩产3000公斤的冬季马铃薯,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在松树林下有机种植三七,每亩效益6-8万元,农户每亩收入达6000元;开办了全国首创的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让2000余名农民学到了“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冬早蔬菜”等栽培技能。

昔日人畜混居脏乱的山村,仿佛擦去了尘埃,焕发出了勃勃生机。2019年,这个美丽的县城,实现从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的跨越,成为了全国科技扶贫的有力示范。

猜你喜欢
主战场澜沧中国工程院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4
“亮剑”脱贫主战场的人大力量
人大建设(2019年7期)2019-10-08 09:03:48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软件(2017年3期)2017-04-20 07:56:34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软件(2017年1期)2017-02-27 03:11:00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中国糖料(2016年1期)2016-12-01 06:49:06
健康扶贫,贫困农村是主战场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6
网络打假应成为社会治理主战场
公民与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 04:11:41
把重建一线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战场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地震研究(2014年3期)2014-02-27 09:30:46
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澜沧基督教调适及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