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尼 张恭 黎大志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012)
中国高校摄影教育起步较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摄影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师资水平不高及教学场地设备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想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摄影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体制进行优化改革[1]。摄影既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很多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或美育拓展的选修课程。湖南作为高等教育大省,同时也是中国高校代表的主要地区之一,通过调查并整理湖南省高校摄影课程开设的情况,对进一步推进湖南地区摄影课程建设、摄影专业建设,推进艺术教育或美育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高校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肩负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功能日趋加强[2]。为完成2017年《湖南省高校摄影教育体系研究》课题,同时能更好地了解湖南高校摄影课程开设情况。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摄影教学的创新实践教育,构建一个针对摄影教学的、相对完善的教育结构。
1.2.1 问卷调查范围“湖南省高校摄影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有效取样高校47所(图1),其中,本科院校22所,专科院校25所。
图1 湖南省开设摄影课程的高校分布图
1.2.2 调研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采访及走访的方式对湖南省高校摄影学会理事及各高校摄影专业的老师调研,了解到湖南高校摄影课程开设、师资力量、参加比赛获奖情况及场地设施等情况。
1.3.1 摄影课程开设情况 高校摄影基础课程的开设与时俱进。高校无论定位如何,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定位。在有效取样的47所高校中,摄影课程主要分为三类: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以及摄影讲座类。有关摄影课程开设专业必修课的本科院校有20所、专科院校17所;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本科院校22所、专科院校21所;开设摄影讲座的本科院校有19所、专科院校有16所。其中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既开设专业必修课,也开设公共选修课。
由此看出,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摄影讲座的开设率分别为90.90%、100.00%、86.36%;专科的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摄影讲座的开设率分别为68.00%、84.00%、64.00%。摄影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在本科院校摄影课程开设较为广泛,而专科院校课程的开设相对于本科较少,但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专科教育,摄影都偏向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本
科教育将摄影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比率达到了100%。
1.3.2 摄影课程作为专业课开设的情况 摄影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开设,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摄影艺术理论知识。比如:学生在拍摄前要进行一定的思考:为什么要拍?是要传达什么思想?对即将拍摄的题材进行综合分析,以及事后对照片做出合理评价等,使他们有意识地进行摄影创作,而不是一味地乱按快门乱拍。因此,摄影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高校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高校开展摄影教育有着较大的实际意义。
除此之外,摄影专业作为就业率较高的艺术专业备受学生关注,尽管高校都设置摄影类的课程,但目前湖南省内将摄影专业作为学位授予点的高校还不多,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中得知专科点2所、本科点1所、硕士研究生点1所,湖南师范大学作为博士点的摄影被归于美术学公共艺术方向(表1)。
表1 湖南省高校摄影课程作为专业开设情况
由于大多数高校开设摄影课程的时间还不长,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还处于摸索之中。以湖南本科院校为例,中南大学的摄影专业划分在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湖南师范大学将摄影专业归于数字媒体艺术;南华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也将摄影作为一门课程划分到视觉传达设计或数字媒体艺术下。每当毕业来临之际,无论是线上或线下参观湖南高校毕业展时,若要找寻摄影作品,通常需要在大的导视系统中搜索数字媒体或者视觉传达等之类的关键词。
由此可见,湖南高校大多将其设置为课程而非专业学位点进行人才培养。从线上线下调研情况来看,摄影系几乎没有。暂且不谈摄影的艺术性,就摄影本身属性的识别和定位而言,高校还没有适当的身份认证。只能依靠视野、新媒体、工业设计等领域为他们提供配套服务。摄影课程融合的完整生态链是高校摄影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
1.3.3 摄影课程教学设施情况 引入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宽敞的场地会使摄影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本科与专科院校的课程教学几乎都有实训场地及公用教学设备,学院会为专业授课教师准备相应的设备。但是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有设备,只有两所学校的学生没有设备(图2)。
图2 湖南省高校教学设施情况
众所周知,摄影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如果学校没有足够的设备资源和场地,摄影教学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基于这一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器材进入高校越来越广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也可以接触到设备来进行实践,而非“纸上谈兵”。
1.3.4 摄影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理论与作品的考核是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摄影课程的考核成绩来看(图3),90.91%高校聚焦在了“作品”之上,在这其中,60.61%为作品单独考核,另外30.3%为“笔试+作品”的考核项目,结课笔试仅占3.03%。
图3 湖南省高校摄影课程考试评价情况
摄影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虽然理论必不可少,高校在期末考察之时会结合理论且更注重实践作品成品,甚至大部分高校的期末考察直接选择用作品进行评判,体现出摄影实践重于摄影理论知识的评价导向。可见摄影逐渐成为湖南高校注重实践培养的一门课程。目前而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综合发展是大多数高校共同关注的。
1.3.5 摄影课程疫情期间开设情况 针对2020年突发的疫情,高校和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疫情防控期间,湖南大部分高校通过互联网实现“停课不停学”,根据有效采样的47所高校100%开展了相关的线上教学;对于MOOC线上教学资源使用及使用校外网络课程(如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占比63%,使用联合开发及自主开发的课程占比45%。
因此,保证课堂师生的无障碍、无场地限制的交流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展现。与传统线下摄影课程相比,它突破了纸媒课本的束缚。摄影作品可以更好地利用MOOC、超星等课程资源,方便更多学生快捷交流。
1.3.6 湖南高校师资队伍教学情况 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是评判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此次高校摄影课程统计,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各个地州市摄影课在职老师1~15人不等,高级职称教师1~10人不等。
教师在理论方面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带领学生熟悉摄影设备和资源,通过外拍和外出摄影写生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然而,对于一些非摄影专业却开设摄影课程的高校来说,这些高校都会有自己的专职教师,但这些教师大多只具有一定摄影基础的专业,摄影理论基础欠缺。总的来说,摄影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对摄影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1.3.7摄影教育取得的成果 通过摄影课程学习是否更好理解其专业,可通过参加比赛获奖或论文发表作为检验途径。在对高校师生进行调查采访时发现,与摄影有关的国家级课题有12个、省级课题25个、校级课题37个;参与赛事的占90%,参与课题研究与发表论文占81%;有55%的答案明确选取了研究与奖项类别;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大于10篇、在国家级与省级期刊发表文章超过140余篇;在国际与国家级比赛中获奖超过50次、在省级与校级比赛中获奖超过170次。可见高校摄影教育注重课题研究与比赛中奖项的获取,同时高校也参加摄影展以此展示成果。近年来参加国际影展与国家级影展近20次、省级与校级影展近90次,可得知省内高校的摄影教育涵盖面广,但从取得的成果来看,省会城市无论是教学成果还是论文、获奖相对于其他城市的成果收获较多(表2)。
表2 湖南高校摄影教育取得成果
参加摄影比赛或者展览是为了提升师生审美能力,树立师生健康向上、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加强师生对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至于如何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相关的专业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如若提供相关资源,高校师生是愿意参与到学术研究以及相关比赛之中。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教育部旨在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不同学科更上一个台阶的新举措,也可以看作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其目的是让教育更加适应国家发展,提高人口素养,是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必要举措和保障[3]。新文科作为现在艺术视野之一,发展新文科是当前高校美育课程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任务。
2017年美国西拉姆学院率先提出“新文科”概念,他们所阐释的新文科主要是专业重组,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专业课程界限,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国新文科开始浮出水面[4]。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性、开放包容性和技术人文性。新文科视域下,应从多个维度对认知语言学研究进行观察[5]。由此可见,跨专业、跨学科的培育方式使新文科教育具有连通性。
在教学目标定位方面,摄影离不开美学,美学在摄影艺术中不可或缺,从摄影师找寻灵感到最后作品诞生,对人的评价的整个欣赏过程都蕴含着审美内涵,突出了独特的审美本质。从摄影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生活和艺术的美,从美中想到摄影,打破摄影固有思维,结合所见、所想、所看打破构图规则和标准摄影规则,进而促进能力的提升。
当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数字化、网络和多媒体平台的应用,在枯燥的理论教学中可以增加生动性。而运用数字多媒体教学既能保证教学手段的丰富,又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欣赏和分析。在摄影创新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运用动画、视频、声音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关于摄影方面的理论课程也在高校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重视创新性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摄影理论课程需要创新,应在课堂上多与新媒介结合,在传授理论课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当老师”、做课件,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讲解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也可以加大学生对理论的深入了解。
基于创新和个性理念,保证教育理念的更新。在高校摄像实践课程中,需要保证摄影的艺术创作。因为摄像在当前作为一种技术和艺术,在摄影设备、控制光线条件下,能将画面内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也能促进对自然和人文理念的关注,提升欣赏人员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6]。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摄影课程中需要逐步实践与探索,创造出多样化的摄影风格是课程教学中应该重点要求的。
提高审美水平,让学生所拍出来的作品更加规范,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但在传统摄影教学中,循规蹈矩的模式给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摄影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理论中学会分析、在实践中得到学习,在摄影课程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视野,增加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开阔视野。
目前手机摄影和无人机航拍摄影逐渐加入到摄影课程中,让学生可以对多摄影器材进行全方面的实践。在不断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够得到提高,而且对摄影有了新的认识,保证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并不是以教育理念规约教学行为,而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环境、教材依其创造性做出恰当的回应。换言之,理想的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以艺术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高效且愉悦[7]。高校在线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对教学质量和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助学者这一身份的辅助职能并非一成不变,是动态变化的[8]。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是高校摄影课程更好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学校可以培养现有教学团队的技能。比如,可以聘请有经验、有知名度的摄影师到学校讲课,也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到大型摄影机构或工作室兼职学习,通过实践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摄影技能。
其次,针对摄影专业特质为教师制定专业评判标准,不唯“分数论”,重复、机械、呆板、无趣的日常教学缺乏创造性、想象力和审美性,艺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分离。从宏观上看,艺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将摄影艺术的概念、思维、情感、形象、创作等特点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发展需要和教学情况进行创作,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美感,同时结合实践、竞赛、论文展示综合能力。
此外,应鼓励教师接受短期培训或深造,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术及专业水平。支持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行业研讨会议及论坛,认识更多的业界大咖,开阔视野,更新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到各行业中进行社会实践,了解当下就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将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带入到课堂之中,也为帮助学生就业做准备。
最后在湖南省摄影行业内外增加交流机会,以及发挥各高校摄影协会的组织职能,多举办高校摄影比赛、交流活动,增强摄影的学术交流。
很多高校的专业摄影课时少,与其他专业课衔接不合理,学生不能进行较好的系统学习,但新媒体的出现能使课堂合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和新媒体资源。
一方面,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摄影实践教学课程的发展,实现在线课堂与线下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确保摄影课程与新媒体能以多种方式整合,实现整体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与传统摄影相比,新媒体技术打破了纸质教材的束缚。摄影作品可以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更加有效的传播。高校摄影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创新。高校将网上摄影教学与线下摄影实践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学准备时间,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多元化环境下高校摄影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
针对摄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调查的结果,应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突破传统的框架,构建广泛的摄影教育学习和教学体系,并设置相关的公共艺术选修课。高校摄影教育应将人文素质培养纳入其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摄影水平。学校应该改善教学设施和丰富资源,尽可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设备资源,高度重视教学实践,学生从课堂内到场地外,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学会相机或手机的操作方法。
社会化媒体不断丰富,手机摄影技术不断进步,借助社会化媒体,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在进行手机摄影照片或视频的传播中,大众传播媒介占据重要地位[9]。若能把手机摄影作为一门在高校开设的基础选修课程,这样对于摄影的选择的受众也会更多,在课堂上也可做到人人都有设备。
摄影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的综合性课程,师生双方要学习进步,给摄影多一些学习空间,加强实践条件建设,增加交流讲座频次,组织开展省级权威摄影大赛,加强现场和主题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湖南高校摄影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湖南高校摄影课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线上或线下,都应进行相应的改革,确保学生能学到一些东西并且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在课程设置上,要为师生建立完整的课程实践体系,使师生更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环境。高校也应把摄影教学重视起来,提高摄影课程教学质量,培养文化知识和审美实践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以达到总体的进步和发展。希望湖南高校更加重视摄影教育,为艺术专业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