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融背景下多方协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22-01-19 12:43唐颖欣李要兵孙梦
湖南包装 2021年6期
关键词:湘西文化产业学科

唐颖欣 李要兵 孙梦

(湖南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下多次提出“文化自信”等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迎来了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1]。随着全球文化的侵袭与延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因其创造力与影响力的原因,在得到了极大关注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产业模式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尝试通过从多学科建设与交流的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的不同对象采取或给予不同方式的措施与建议,以湘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为例,为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的探索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渐被认可与推动。1997年,英国在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出台政策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2];而日本作为受到英、美影响较深的亚洲国家,在1996年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使得文化竞争力得到了很大提高[3]。2000年10月,国内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和改革文化体制的方针、任务和要求。目前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主要包含与旅游业相关旅游纪念品为主的文化创意实体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模式、以电视传媒为关注点的文化内容输出模式以及逐渐向集群化企业园区发展的创新模式等。其中,以旅游业为主的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模式虽然能有效输出文化产品,但受地域限制、品类特殊性等问题的影响,推广效果甚微;以电视传媒等新媒体文化内容输出模式能产生大范围的影响力,但由于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受众接受程度因受国外文化侵袭的影响较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集群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系统虽具备有利的结构优势,但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规划很难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学科交叉是“学科际”或“跨学科”研究活动,其结果导致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交叉科学。交叉学科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科学突破[5]。学科交融背景下,能尊重不同学科特点,鼓励个性发展,打破传统禁锢观念,推动深度交叉融合,努力形成新的学科增长点和新的研究范式。在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中,单一的从某个角度或学科开展对文化创意产业模式的探索显然无法满足其发展,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学科交融角度,对多方协作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探索,提升全民创新意识,营造良好文化创新氛围。

2 多方协作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从市场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想要成为地区支柱性产业,不再单纯依靠政府单向决策对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的规划,更需要自上而下联合企业、高校、基层组织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因此,从多角度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探索地区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政府、企业、高校、基层等多方协作的角度,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1)以政府为核心的文化影响力提升。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等着重促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任务与要求[6]。各级政府应针对地区差别,建立相应的机制及规划布局,加大力度从政策方面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对内根据区域文化特色建立文化产业重点,对外加大力度宣传及推广区域特色文化;通过重点文化产业扶持及亮点工程的打造增强文化影响力(图1)。

图1 以政府为核心的文化影响力推进措施

(2)以企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新能力培养。文化是企业发展最为持久的动力,企业的文化创新能力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可从3个角度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如图2所示。企业可从产品、技术、农业科技等众多领域入手持续加强对自身文化创新的研发,通过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文化内涵,树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从思想上将文化创新放在一个较高的地位;随着“乡村振兴”的开展,更好地聚焦区域、服务地方,把地域特色作为文化创新的重点对象。

图2 以企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新能力提升

(3)以高校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企业、社会组织创新能力提升的来源所在,因此培养文化创新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公共美术教育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搭建美育平台吸引高质量人才形成美术教育高地(图3),探索以高校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图3 以高校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4)以基层群众为对象的艺术审美提升。群众艺术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群众艺术审美的提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可以通过对市场中建筑、产品等形式的各类艺术作品加强审核,让群众被动接受高质量文化艺术作品;也可主动引导群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组织的活动或展览场所参观提高审美认识。

3 多学科交融背景下湘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湘西是土家族、苗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集聚地。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共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6项、省级6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人、省级70人[7]。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湘西虽然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但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图4所示,根据湘西非遗文化产业特色,融入多学科文化创意产业模式,探索湘西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模型,从多角度提供创新思路。

图4 多学科背景下湘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型

(1)基于传播学的文化推广。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不仅要在政策约束、法律法规管理方面加大对湘西非遗文化的宣传和管理力度,更应该开拓新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利用新媒体媒介与技术实现文化产业的拓展。从推广的角度来说,政府可以利用传播学的传播特性,充分发挥政策宣传、传媒媒介优势,调动市场文化工作者的热情,扩大文化影响力范围。以湘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为例,通过联合新媒体对非遗文化从业者及相关机构,扩大线上线下宣传渠道,采取多端并行的传播模式,加大推广非遗文化力度,达到理想效果。

(2)基于经济学的创新开发。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利用经济学整合有限资源,创造更大价值,围绕湘西非遗文化产业中具备可操作性的经典故事、特色建筑、文化习俗等深入开发湘西文化创意产品及品牌,在单一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品牌故事、梳理品牌形象、开发产品系列等方式创造更大价值。以织锦为例,融入民俗故事、结合地域风格,创新图形样式、探索技术及机器改良、构建品牌文化等,从而提升当前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3)基于教育学的人才培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教育功能是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为本,通过人才的培养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企业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培养,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学的奠基,因此基于教育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湖南是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教育强省,文化艺术情操的培养不仅可以通过高等教育学习来获得,也可以更广泛地普及到义务教育中,可以在义务教育校园开展类似“湘西非遗文化进校园”、普及开设高等学校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美育水平。

(4)基于艺术学的审美提升。艺术学是指系统性地研究关于艺术的各种问题的科学。湘西非遗文化是湖湘文化浓墨重彩的体现,部分民众对其认可程度与认知程度还停留在固有的制作方法与展现形式上,或是对其形式或内容的不认可。可以通过创意非遗哺育大众提升民众审美与文化自信,同时通过线下非遗活动的开展,走向基层、面向大众,提高群众艺术审美包容性。

4 结语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经济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与潜在需求不断升级,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通过结合多学科特色,围绕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基层探索出新的模式,分别从传播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艺术学4个维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探索,最终以湘西为例得到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型,提升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从多学科角度分析并构建湘西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本文仅在学科自身的属性及优势方面进行研究,学科之间的关联关系仍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未来将围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式的研究。

猜你喜欢
湘西文化产业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走进湘西凤凰城
“超学科”来啦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湘西 国画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