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备考重在关键能力培养
——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为例

2022-01-19 10:30:08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冬油菜甘蓝型关键

湖北 李 柱

无论是2021年1月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还是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尽管形式上变化很大,但考查的目标没变,仍然是考查能力和素养,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原则,通过情景设置问题,几乎每题都在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高三地理备考过程中,一定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关键能力解读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使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是高水平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学科素养导向,承接学科素养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实际,《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符合考试评价规律的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第一方面是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群;第二方面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操作能力群;第三方面是涵盖了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群。根据高考的特征,高考评价体系将这三个方面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作为主要考查内容,以区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引导基础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中的重点内容。高考能够通过基于教育测量学相关理论与技术获取的考生(常模)能力分布,了解其实际认知水平,从而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区分,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服务。将能力作为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不仅符合高考的客观实际,也是衔接“能力立意”命题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与基于“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新时代高考命题工作有效连接,确保新时代高考“四层”考查内容能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增强考查效果。从“四层”考查内容的外在显性效果看,关键能力也是非常直观和明显的。将关键能力作为“四层”考查内容的重心,是推进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测量学的规律性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的关键能力也有所差异、各有侧重。例如,对于语言类学科而言,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知识获取能力群中的考查重点;对于自然科学类学科而言,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则是实践操作能力群中的考查重点。

(三)《史辰羲: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中的关键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学习者适应时代要求并支撑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基础。

地理科考查的关键能力应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其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指发现地理科考试中文字、图表、数据等蕴含的地理信息,判断地理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而加工地理信息,解读相关地理信息的含义,准确、快速、全面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地理信息;描述地理事物是指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阐释地理事物是指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过程与联系能够说明和解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是指综合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和方法,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论证地理问题,对地理现象与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观点。

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其重要地位

新高考分省命题后,命题质量是老师们最担心的事,做惯了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试卷,对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立德树人、引导教学、服务选拔”深有体会。而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试题给老师及考生吃了“定心丸”,指明了备考方向。在高三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必须吃透“四层”,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能力,它是重中之重。

【例1】(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7~9题)

油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一般以轮作或间作为主。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但产量低,易倒伏,不适宜机械收割。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性状,其越冬率、生长周期和产量与种植区生态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据此完成7~9题。

7.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是因为冬季

( )

A.风力大 B.气温低 C.光照强 D.降水多

8.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与

( )

A.无霜期显著正相关 B.海拔显著正相关

C.年均温显著正相关 D.纬度显著正相关

9.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搭建大棚 ②覆盖地膜

③培育良种 ④延迟播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7.B 8.A 9.C

【解析】本组试题以白菜型冬油菜、甘蓝型冬油菜生产特点为情景,设置三个有梯度的问题,首先考查我国北方种植白菜型冬油菜的原因,再对比考查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的关联因素,最后考查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可采取的措施,体现因地制宜的思想及农业科技的应用。

第7题,获取“白菜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纬34°以北地区,具有早熟、强抗寒等性状”这一信息,并解读“强抗寒”说明该地气温低,必须种植强抗寒性状的冬油菜,得出正确答案B。

第8题,抓住“甘蓝型冬油菜主要分布在较低纬度地区”这一信息,解读较低纬度地区与热量丰富有关联,故A正确。

第7题和第8题相对容易,第9题,从信息“白菜型冬油菜产量低,甘蓝型冬油菜具有高产优质”设置问题,能否将甘蓝型冬油菜种植北移?南北方热量有差异,可不可以改造自然条件?带着问题理解四种措施,部分学生立马可以获取③培育良种这一做法,但①搭建大棚与②覆盖地膜举棋不定,这两种措施都可以提高温度,但还是有差别,因为种植的是油菜,需要土地面积大,但产出不是很高,在考虑农业投入的时候必须考虑成本,显然①搭建大棚的成本高一些,还有信息“甘蓝型冬油菜抗倒伏”,说明甘蓝型冬油菜在北方种植不必采取挡风措施,所以进一步肯定,比较经济可行的措施是②覆盖地膜,正确答案C。

第9题错误率较高。错误归因一是没有考虑成本,二是没有正确解读“甘蓝型冬油菜抗倒伏”这一信息。由此体现获取和解读信息这一关键能力的重要性。

【例2】(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10~12题)

胶州湾为典型半封闭浅海湾(图1),鱼类种类丰富。图2示意该海域鱼类适温性组成及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图1

图2

10.胶州湾海域鱼类种类丰富,其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有

( )

①海域面积 ②海岸类型

③入海径流 ④沿岸洋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暖水种鱼类种类季节变化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气压 B.水温 C.风向 D.湿度

12.若过度捕捞暖温种鱼类,将会使胶州湾鱼类

( )

A.多样性下降,优势种改变

B.多样性下降,优势种不变

C.多样性增加,优势种改变

D.多样性增加,优势种不变

【答案】10.D 11.B 12.A

【解析】本组试题很具挑战性,选拔功能明显。这组试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尤其是信息获取与解读的能力。

第10题、第12题错误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凭感觉做题,忽视情景材料中的信息。第10题,胶州湾海域鱼类种类丰富的主要环境因子,套用答题模板,选择了①海域面积③入海径流,认为鱼类种类丰富,一定是海域面积广大,事实上图1的用意,承载了两个重要信息;经度差,纬度差都是24′暗示面积不大,另一个信息是有众多河流注入,所以③入海径流是主要因子,因此,含“①海域面积”的选项一定错误,排除A、B选项,但是“③入海径流”一定正确,C、D选项中,只有D含有“③入海径流”,本题正确答案为D。那么④沿岸洋流怎么解释?从图2中,我们可以获取“暖水种、暖温种、冷温种”这一信息,而且冬春都有暖水种,说明是沿岸暖流的影响,夏秋也有冷温种,由于信息“浅海湾”暗示水不深,那么影响夏秋也有冷温种分布的原因就是南下的沿岸寒流,而不是水深导致水温低有冷温种鱼分布。

第11题,暖水种鱼类种类季节变化较大,看图2可以知道种类数量春季是2个,夏季11个,秋季4个,冬季2个,显然可以反映出种类季节变化较大是水温导致。这道题的正确率比较高。

第12题,错误较多,学生在A、B选项中徘徊。都知道过度捕捞暖温种鱼类将会使胶州湾鱼类多样性下降,但是优势种是什么?为什么会改变?这还是信息获取的能力不够,图2的纵坐标是鱼种数量,那么统计一下就可以发现,四季之和即全年情况,暖温种全年40个,暖水种19个,冷温种19个,由此可知暖温种就是优势种。优势种为什么会改变呢?学生认为,水温、洋流、径流等自然环境因子没有变化,优势种应该还是暖温种,殊不知,人也是重要的因子,最关键的是图2的纵坐标鱼种数量的多少恰恰反映优势种的指标,既然过度捕捞暖温种鱼类,纵坐标反映的暖温种鱼种数量就会少,也就不会保持其为优势种地位。

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必须有意识地培养

从以上两组试题学生做的情况来看,对知识点的掌握较理想,但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亟待加强,如果在考试过程中不会获取信息,对获取的信息不会解读,恐怕也做不对题目,所以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怎样培养呢?

一是仔细领悟高考真题,尤其是做错了的试题,一定要深刻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是不是信息没有获取准确,或者对信息解读有误,多站在命题者的角度理解命题意图、考查方向,久而久之,能力就会提高。

【例3】(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地理,18题)

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湖畔浓荫馥郁(原题此处有图,图略)。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现,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

(1)拦沙是该溢流坝的主要功能,请说明理由。

(2)分析该溢流坝建设在图示位置的有利条件。

(3)要想保持芦林湖一湖清水永续利用,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在答第(2)问时,没有捕捉到“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这一信息,而将筑坝材料写成森林资源丰富,木材丰富,可就地取材。捕捉到了“临近公路”这一信息,但解读出现问题,认为靠近公路是有利于游客观光,显然没有理解命题者的意图,第(1)问已明确告知拦沙是该溢流坝的主要功能,所以为了后续利用,就必须将拦截的泥沙进行清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样,临近公路的用意就不难理解了——方便清淤。“临湖近”这一信息有部分学生发现了,但解读离题万里,有学生回答成“临湖近,有利于拦截湖泊流出的泥沙”,正确的解读是:离湖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拦截上游泥沙,保护湖水水质。

第(3)问,应该是比较好得分的,但学生对材料解读不够,死套模板而失分,尤其是关于水质方面,比如,学生知道要保护水质,但在措施方面表述为“防止附近化工厂污水排放”,这就不符合当地实际,材料中有“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著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哪有化工厂呢?由此可见,信息的获取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冬油菜甘蓝型关键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电脑迷(2022年10期)2022-11-08 02:41:30
高考考好是关键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2017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选育和栽培技术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室内水淹和田间模拟湿害对甘蓝型油菜耐湿性鉴定
获胜关键
NBA特刊(2014年7期)2014-04-29 00:44:03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中国商人(2013年1期)2013-12-04 08: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