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2-01-19 05:35:30曲艳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理疾病

曲艳红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当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常见的胸痛症候群。该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快,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中会出现短暂的胸痛、闷胀及上肢疼痛,严重时往往会导致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并出汗,患者经常伴随恐惧心理,反向加重了心绞痛的症状。心绞痛病因尚不明确,诱因主要为体力劳动、常年疲劳、情绪激动不适、饱餐腹胀、心动过速、吸烟、天气影响等[1]。疼痛产生的原因是心肌内积累一定量的代谢产物,(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和各种酸性物质),使心脏受到刺激,沿自主神经传入纤维末梢,经1~5胸交感神经和相应的脊髓节段,传至大脑皮质,产生疼痛的感觉。发病以中老年人为主,且以男性居多。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两种。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疗效。如患者心理状况不佳,情绪紊乱或兴奋可导致病情恶化,进而引起心绞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尤为重要[2-3]。本研究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4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满意度,探析了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4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例数20例。其中试验组年龄34~83岁,平均年龄(58.33±3.41)岁,男12例,女8例。常规组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8.12±3.21)岁,男13例,女7例。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①心理疏导:住院患者住院后,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治疗环境,减轻或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意义,并向患者介绍先进的疾病治疗技术,了解现行治疗策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患者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护士应不断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心声,及时掌握患者实际需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心理压力,逐渐改变其急躁易怒、争强好胜的性格,保持心理平衡。②加强健康教育: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可通过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充实患者知识,引起患者注意,教患者如何自己观察病情,指导家属发现患者的异常或不适,告诉患者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根据医嘱及时告知患者服药作用和不良反应。关心患者生活生理,尽量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有安全感,从而更加信任医务人员。③加强病情监测: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活指标的变化,定期做好检查,正确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肌肉放松训练,避免患者出现功能减退。迅速发现异常并及时通知医师,协助医师进行后续对症治疗。在此期间,如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患者应尽量平躺或静坐,这样有利于身体恢复。避免参加竞赛活动和屏气用力运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和长时间工作。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等发病前驱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务人员。及时测量血压、心率,做心电图,为判断病情提供依据。患者应总结出针对自己的发病原因,从而控制好疾病诱因,可极大程度的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提高舒适感受,患者终身受益,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压力。④饮食指导:护士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有利于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要告诉患者不要进食凉、辣等刺激性食物,可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应该少食多餐。进食高纤维、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能够保持大便通畅,排便过程中避免用力,减少心血管事件。确保饮食均衡,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有效防止便秘的出现。改变家中做饭的烹调方式,少油少盐,少做勤做。如果患者平时饮食口味较重,可逐步减少辣椒、盐、油、糖的摄入量,短时间内逐步适应。减少外食次数,控制速食,零食尽量避免。⑤运动干预:保证患者的作息规律,按时休息,因为良好的睡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体力疲劳,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合理引导患者按自己的兴趣进行床边活动,如走路、打太极拳等,如果患者不适需要及时停止,必要时在监测下进行运动耐量的探索,6 min步行试验是运动科学有效的检测方式。根据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制订合理的运动计划,逐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减轻症状。建议进行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将逐渐增加,形成规律,最大运动量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宜。适当运动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⑥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所以要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三手烟。根据患者吸烟年限及数量,指导患者戒烟,也可在戒烟门诊的帮助下逐步戒烟,必要时给予药物干预。坚定患者的戒烟信念,深情讲述吸烟的危害,帮助患者意志坚定的彻底戒烟,可以用身边的例子打动患者,不要等到心肌梗死发生再戒烟。同时应指导饮酒患者限酒,如必须饮酒,则应该严格控制酒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 mL、100 mL、300 mL。在戒酒过程中,少外出参加聚会,减少应酬,规律饮食、生活是戒酒良方。⑦用药指导: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学会自我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按医师要求定时进行化验检测,保证用药安全,保证各个重要脏器功能。硝酸酯类药物在使用后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头胀、头痛、头晕、心跳加速、心慌等不适,症状可随药物代谢而逐渐减轻直至缓解,向患者做好解释,以消除患者顾虑。硝酸甘油应随身携带,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注意应轻轻嚼碎后舌下含服效果更好),可连服三片(每片5 min)。如果服用硝酸甘油后疼痛症状不缓解,或心绞痛发作比以往频繁、程度加重、疼痛时间延长,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警惕心肌梗死发生。硝酸甘油存放于棕色瓶内并放于干燥易取处,以免潮解无效。开瓶后每6个月更换1次,以确保疗效。⑧制度管理: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治疗质量,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护士自我提升与自我管理是重要的干预基础。在工作中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待人和善,愿意亲近患者,主动做患者的知心朋友,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促进依从性的进一步提高。了解患者的癖好及禁忌,掌握患者性格特点,爱好、专长,家庭情况及工作场所、关系。特别是家庭、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对解决心理问题特别有效。分析患者的思想顾虑、心理状况等,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前瞻性的做好心理准备,防范不良事件。解释工作要到位,讲解问题或知识要有耐心,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尽早发现问题,解决不良事件,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平静的接受诊治。语言行为要有艺术,讲究方式,考虑方法,对患者尊重有理,经常性的关心安慰、体贴周到,鼓励赞扬,对细微进步毫不吝啬的表扬,使患者对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充满信心。擅长处理应急事件,当患者遇到激动、生气等意外时,要有策略的进行制止或疏导,做好必要的处置及诊疗,尽快平息不良事件。对病房进行有序管理,限制探视人员数量及探视时间。来往人员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谈论的事件尽量不要困扰到患者。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让患者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并方便患者休息。清洁人员工作时间段要固定,打扫过程快捷,减少噪声及污染,尽量不叨扰患者。湿式清扫和无尘打扫作为推荐。打扫后开窗通风20 min,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建议医务人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对解决患者心理问题,及时监测患者情绪变化极有好处。⑨科室建立微信公众号,患者或家属扫码进群,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解决患者有关疾病方面的问题,使患者更有安全感。在群内及时发布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分别以()、(n,%)进行描述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 护理前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和表2。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表2 护理前后两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2.2 满意度 试验组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是100.00%,而常规组的满意度是70.00%。

3 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疾病,症状较轻的患者采取相关药物可控制病情,症状重者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4-5]。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大多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情绪所致,心理及日常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研究表明[6-9],负性情绪如激动、恐惧、愤怒、紧张等,或机体在劳累不适(如剧烈体力活动)、过饱、气候变化或寒冷等会诱发并加重心绞痛发作。由于血管扩张功能减弱,相应减少冠状动脉供血,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需要指出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往往较差,对疗效的提高不利,良好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0-12]。

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科学的护理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宜的护理方案。在动态把握病情的前提下,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3-17]。通过心理、生活、教育、药物等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调节脏腑、血管功能,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6-7]。护士在工作中也要不断提升自己,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护士在观察患者病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诊疗工作的哨兵,对危险预警要充满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与患者亦师亦友,做好观察、照护、精准实施治疗的本职工作[18]。急性心绞痛的病因很多,根据临床资料显示[8],大多数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心理状态有关,因此,目前对急性心绞痛的治疗应特别重视心理护理干预。精神上的焦虑不安和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此时患者体内的几种茶酚胺会升高,导致患者心跳加速,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绞痛症状。帮助患者了解心绞痛的病因病理,从患者主观能动性入手,提升治疗感受,延缓疾病向加重方面发展,体现了医疗的整体性。以人为本的诊疗是治病的基本,患者终身受益。心理护理、环境保护、疾病观察及健康教育等措施可缓解患者心理,调节身体内环境,可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19-20]。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而其中试验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缓解心绞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理疾病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5:54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11-17 06:59:17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