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2022-01-19 09:02王林雪沈红霞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创融合人才

王林雪,李 怡,沈红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126)

中国正处于产业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都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中国高校“双一流”的建设目标,高校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要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更多一流人才[1]。未来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必然对中国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则是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专业教育是通过开设不同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双创教育则旨在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通过在专业教育中设置双创类课程、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渗透双创内容,以及开展课堂之外的双创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实践双创教育。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虽然在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有所不同,但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开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现学科交叉、知识共享、专业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以及校企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兼备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融合效果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在因素的影响。

1.1 内在影响因素

1.1.1 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意识是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核心驱动因素。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作为融合体系的核心,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色的创新创业意识对融合的结果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作用。

首先,对于教育主体教师而言,进行双创教育更多的应是主动渗透式的教学,应具有较高的自主参与度。拥有丰富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师如果有意愿主动进行有关创新创业的培训以及自我能力的提升,让双创教育的主导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那么将会有效提升两者融合的效果。

其次,对于教育客体学生来说,面对双创应该表现出主动积极自信的状态,敢于参加双创活动,敢于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明确区分双创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选择不同于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来进行双创教育课程这种更偏重于实践操作与经验积累的学习,会更加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1.1.2 组织支持

1.1.2.1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战略定位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否处于学校的战略定位影响着二者的融合。当前,中国高校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各行其道,没有实现有效的融合,“重专业教育、轻双创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对于二者的融合还处于“只重形式,不重结果”的阶段,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的理解尚不到位,从而导致教育融合长期停留在宣传层面上。所以,为了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高校必须抛弃形式主义,将这二者的融合提高至学校战略层面,准确把握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1.1.2.2 资金投入

高校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融合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工作的正常运转,资金投入的越多,越有利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1.1.2.3 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构建

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构建直接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效果。教育部推出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所有高校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2]。但当前中国高校双创教育的课程开设还集中在学生拥有自主选择权的知识普及式的选修课程上,这类课程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课程内容设置单一化,这些特点都会影响到教育的融合。所以有关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设计是教育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系及内容设计越合理,融合的效果越好。

1.1.2.4 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影响中国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高校双创师资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师资数量短缺、教育培训力度不足以及双创的科研能力不强。部分高校选择定期聘请企业高管进行双创教育的推进,这部分外聘教师一般以讲座或项目指导的方式进行活动,影响时间短、范围小,开展长期课程的外聘教师数量较少。高校要想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解决双创教育的师资力量问题。

1.1.2.5 双创教育平台的建立

双创教育平台的建立也会对这二者的融合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以学校专业特色为基础建立起包含有专业知识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模拟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双创教育综合平台,通过综合平台的建设帮助学生吸收消化课堂内容。平台建设完整度越高,二者相融合的完成度则会越高。

1.1.2.6 校园双创氛围的营造

双创氛围的整体营造也是组织支持层面的一个影响因素。近几年来,为了加快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国家、省、校各级以及行业企业等组织的双创竞赛数量日益增多。但目前中国高校学生对于双创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具有较强的投机心理与短视的利益观,双创教育各类活动的学生参与率较低、受益面较窄,仍没有形成较为良好的双创氛围。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要形成较为良好的双创教育环境文化氛围。

1.1.3 制度保障

任何系统的运转都需要有严谨科学的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为其融合提供保障。

第一,高校的管理制度会影响到二者的有机结合。高校的教育融合应是多职能部门的有序管理,学校通过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融合相关职能部门,在统一领导与部署下,推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第二,良好考评体系的建立会对融合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角色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以及适度激励,有助于加快教育融合的速度。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要对自己的融合结果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标准,定期对融合现状进行考评,在考评结果的基础上对后续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对于教师而言,学校要认可从事双创教育与从事专业教育工作具有同等的价值意义,对于教育融合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有效的激励,以此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的积极性;在学生层面,将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纳入必修课程中,根据课程的复杂程度给与学生适当的学分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竞赛,对取得优胜成绩的学生实施奖励。设立双创校园基金,为成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以支持其商业化的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双创教育的热情。良好的考评体系会使教育主客体的双方对参与双创教育充满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促进融合过程的完成。

1.2 外在影响因素

1.2.1 创新发展的需要

2020-09,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提出“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3]。随着创新发展需要的不断升级,人才需求量的日益增多,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迫在眉睫。

1.2.2 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国家、社会以及企业不同层面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都会影响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中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国家各项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的参与,这一“人才缺口”正需要由各大高校所培养出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进行补缺,“人才缺口”越大,对高校的人才需求越大,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越迫切。

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会加速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当前,中国仍存在“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拥有双创能力的人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来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教育融合,高校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在这种全新教学体系的培养下,培养出更多具备双创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型人才的助力。创新人才为企业不断注入新观念、新想法,成为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所以说,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会影响到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1.2.3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的支持程度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效果成正相关关系,国家政策的支持度越高,越有利于教育融合的完成。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高校要着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要着力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强化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4]。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包含但不限于税收优惠以及免费创业服务等政策,以此促进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工作。

2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在交互机制

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在因素来看,在融合过程中,融合的效果主要受到创新创业意识、组织支持以及制度保障这3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同时,这些影响因素的三级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教育融合的内在交互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在交互机制图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否处于学校的战略定位是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前提,高校不能简单将其与一般教改活动划等号,教育融合应是长期规划。

在学校的战略布局下,资金投入的数量会影响到多个因素。首先,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通过多种渠道招聘校内外优秀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聘请具有双创经历和成功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双创导师等;其次,完善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双创平台的构建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才能得以实现;最后,校园双创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宣传、开展各类双创教育文化活动来实现,拥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管理体系与考评体系的正常运转也需要资金的保障。

教育主客体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则贯穿整个融合过程,同时意识的培养还与组织支持、制度保障这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随着组织支持度的不断提高、制度完整度的不断加强,双创教育的受众群体范围更大,教师学生对于双创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入,教育主客体的创新创业意识随之增强。同时,在创新创业意识逐渐增强的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双创教育所涉及的活动不再被动化、形式化,组织支持与制度保障的完成度随之增强。

从战略定位出发,到资金投入对6个三级因素的多重影响,再到创新创业意识与组织支持、制度保障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10个三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在交互机制。

3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外在动力机制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内在交互机制是教育融合的基础条件,但教育的融合仅满足基础条件不能直接取得效果,这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同样需要来自外部因素的不断刺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主要会受到创新发展的需要、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支持这3个外在因素的影响。从前文影响因素的分析过程中,也可以出这3种外在因素会推动这两种教育的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正是因为创新发展需要的不断升级,过去的专业化教育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全新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国家、社会以及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是教育融合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何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创新人才缺口”是现阶段中国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就推动了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通过教育的融合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社会以及企业不同层面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层面上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教育融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创新发展的需要、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政策支持这3个因素分别作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前提条件、主导力量以及重要保障形成了教育融合的外在动力机制,如图2所示,其对高校内部的教育融合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图2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外在动力机制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刻画出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如图3所示,在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才能够得以实现。

图3 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图

猜你喜欢
双创融合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破次元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融椅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