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东海,胡乃瑞,伯丽欣,朱平平,王炫志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污染治理也成为了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难题。传统的水质采样工作主要采取划船采水等人工模式,此方式下人工成本高,且无法对水质进行长期实时监测,难以解决突发性水质污染问题;现代水质检测系统大多通过RS 232串口通信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这种方式下数据准确率较低,且设备成本较高。大多数水质监测系统仅仅实现了对水质信息的获取,并没有对水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的河涌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获取水质信息并对水质情况进行评估,且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的优势。系统会将处理后的信息上报至云端,管理人员通过登录云端管理平台实现对水质情况的实时监测。
影响河涌水质的主要因素有PH值、温度、溶氧量以及浑浊度。系统由水质监测终端以及云端监测平台构成。将监测终端以浮标的方式放置在河涌中,对河涌的PH值、温度、溶氧量以及浑浊度信息进行采集,并建立综合评估模型对水质进行评估。通过NB-IoT模组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总体框架图
采集终端的水质采集模块包含温度传感器模块、酸碱度(PH)采集模块、溶氧量采集模块以及浊度采集模块。
终端的温度采集模块选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一款数字式温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通信协议,具有体积小、精度高等优势。DS18B20的输出引脚上拉10 kΩ电阻后与STM32L4相连,从而实现对温度传感器输出数字量的读取。
酸碱度(PH)采集模块能够输出0~3.3 V的模拟量信号,通过将酸碱度(PH)采集模块的输出接口与STM32L4的AD转换接口相连,从而实现对酸碱度(PH)信息的获取。由于PH电极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使用PH采集模块之前需要进行校准。将PH电极放入PH值为6.86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电位器旋钮使输出电压为1.7 V左右;再将PH电极放入PH值为9.18的标准缓冲溶液中,调节电位器旋钮使输出电压为1.3 V左右。完成校准后,即可使用PH采集模块获取水质PH值。
溶氧量采集模块采用希玛AR8010溶氧测定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反应灵敏的优势。温度的高低对溶氧测量有一定影响,该传感器还具有自动温度补偿的功能。STM32L4通过RS 485接口与溶氧测定传感器连接,从而实现对溶氧量信息的获取。
浊度采集模块采用TS 300浊度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利用光学原理,通过河水中的透光率和散射率对浊度情况进行判断。传感器内部安装有红外线对管。当光线穿过一定量的水时,光接收端将透过的光强转换为对应的电流,且光强与电流大小成正比。浊度传感器将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出接口与STM32L4的AD转换接口相连接,从而实现对浊度信息的输出。浊度传感器模块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浊度传感器模块电路
水质采集终端以浮标的方式放置于水面。为防止某些特殊情况(如浪潮、人为干扰等)使采集终端翻转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出现,在水质采集终端上安装有姿态传感器来判断终端是否出现翻转。姿态传感器采用MPU6050六轴传感器,它集成了3轴MEMS陀螺仪、3轴MEMS 加速度计以及一个可扩展的DMP数字运动处理器。通过IC协议对传感器进行读写,数据结果可从DMP寄存器读出。其通信方式如图3所示。
图3 MPU6050通信示意图
系统采用窄带物联网(NB-IoT)作为无线通信方式。NBIoT又称为广域物联网,构建于蜂窝网络,只占用约180 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相比于蓝牙、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NB-IoT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并且具有更低功耗。
系统采用NB-IoT模组BC35-G。主控芯片STM32L4通过串口通信方式对BC35-G进行读写,并通过向模组发送AT指令集从而实现终端的入网及数据的收发。STM32的TXD、RXD引脚与BC35-G的RXD、TXD引脚相连,其通信接口如图4所示。
图4 BC35-G通信接口
系统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的任务有:水质信息的获取、河涌水质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NB-IoT模块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云端管理平台的设计等。河涌水质检测系统的软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图5 水质监测系统软件流程
河涌水质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李虹宇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出了影响水质的主要评价因子。因此参考李虹宇等的研究,本文选取河涌温度、酸碱度、溶氧量以及浊度作为模型的输入评价因子。
根据温度、酸碱度、溶氧量以及浊度这四个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水质综合评估模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各个评价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按照温度、酸碱度、溶氧量以及浊度的顺序,构建判断矩阵如下:
根据判断矩阵中的各个参数,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得出了温度、酸碱度、溶氧量以及浊度这四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别为:41%、27%、20%、12%。因此可以得到河涌水质综合评估模型为:
式中:代表水质综合评估得分;、、、分别代表温度、酸碱度、溶氧量以及浊度的评估得分。将各个评价因子的评分求和后得到最终的水质评估得分。
参考我国地表水资源环境监测采用的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将河涌水质分为Ⅰ(优)、Ⅱ(良)、Ⅲ(中)、Ⅳ(差)、Ⅴ(极差)五个等级。评估标准见表1所列。
表1 河涌水质评估标准
系统采用NB-IoT作为无线通信方式。通过串口向NBIoT模组BC35-G发送AT指令实现监测终端的入网以及数据的收发。采用LWM2M协议接入服务器,首先向BC35-G模组发送“AT”来检查模组是否正常;发送“AT+CIMI”检查卡槽中是否有SIM卡;发送“AT+NCDP=49.4.85.221,5427”设置监测终端接入地址为“49.4.85.221”、端口号为5427的服务器;发送“AT+CGATT=1”设置模组打开协议栈;发送“AT+CGATT=0”配置模块附着网络;发送“AT+CEREG?”检查模块是否成功接入网络,若返回1,则代表接入成功。成功入网后,通过“AT+CIPSEND”指令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系统的云端监测平台选用华为OceanConnect物联网开发平台。OceanConnect平台功能齐全、开发便捷,平台为用户提供开放服务器及接口,简化终端接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在OceanConnect开发中心新建 “河涌水质检测平台”项目,并对Profile文件及编解码插件进行开发。在Profile定义中新增名为“monitor”的服务,并在该项服务下新建“Temperatue”“PH”“Turbidity” 以 及“Dissolved_oxygen”四项属性,并设置为全部访问模式“RWE”。新建完成后,需要对平台的编解码插件进行开发。平台需要接收采集终端上报的温度、PH值、溶氧量以及浊度四项数据,因此需要在编解码插件中新增四条消息,并配置相应的地址域已经响应字段。配置完成后,绑定终端设备的IMEI码,即可实现云端与终端的连接。
系统分为水质采集终端以及云端监测平台两部分。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河涌内共部署了3个水质采集终端,每个采集终端之间间隔不小于25 m,采样时间间隔设置为20 s。首先在各个采样点处通过专业仪器获取各项数据的精确值,并与水质采集终端采集到的数据相对比,得出各个节点的测试结果见表2~表5所列。
表2 温度测试结果
表3 PH值测试结果
表4 溶氧量测试结果
表5 浊度测试结果
由测试结果可知,温度的测量偏差不超过0.45 ℃,PH值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1,溶氧量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7 mg/L,浊度的测量误差不超过2 NTU。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为精准地获取河涌水质的温度、PH值、溶氧量以及浊度,测量精度超过当前大部分水质监测系统。
系统的云端监测平台界面如图6所示。
图6 云端监测平台界面
经测试,云端监测平台能够正常接收到终端的信息并进行显示,还能够实时显示出河涌水质情况和水质评估结果。
本文设计了基于窄带物联网的河涌水质监测系统。在此过程中,研究了河涌水质综合评估模型的建立、水质采集模块的设计、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云端监测平台的设计以及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等内容,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水质采集终端对温度的测量偏差不超过0.45 ℃,PH值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1,溶氧量的测量误差不超过0.07 mg/L,浊度的测量误差不超过2 NTU。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河涌水质信息的获取以及数据的远程传输、接收等功能,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实现了对河涌水质的综合评估,大大提高了河涌水质采集监测的高效性和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