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1-095-03
【本文著录格式】汪祖贵.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三语文复习策略探究[J].课外语文,2022,21(01):95-97.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学的环境与方式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语文新课标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在信息化环境下,需要进一步探索教学流程、资源支持、教学支持、学习评估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所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生长于信息化时代的学生认知渠道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容易接受丰富多样又富于变化的教学思路,而非一成不变的古板的方法。即便是看似最可能摒弃信息技术手段的高三复习,也可以通过大量信息技术的参与而带来意想不到的便捷和教学效果。
一、视频资料教学
课堂上播视频,教师有顾虑,学校领导有担心,尤其是在高三的课堂教学,偶尔的视频资料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新鲜和兴奋,有助于调节他们疲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低效教学是目前各阶段教学都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它的表征就是不顾学生接受情况地蛮教,学生疲劳低效地死学。低效教学消减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和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适时的视频资料教学能帮助解决这一危机。
当前的高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要求非常全面和灵活,学生既要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多了解时事,深入辩证地思考当前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些要求体现在现代阅读和作文考查等题型上。视频资料教学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些任务要求。本学期笔者给学生看了纪录片《美国工厂》和《差馆》。《美国工厂》讲中国企业家在美国开办工厂,片中有意识地展示了中美(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但没有孰是孰非的结论性评价。由于影片较长,我们看了四次才看完。但学生很喜欢,触动较大。事后学生就片中反映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并联系到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以及中国近些年所取得的惊人成绩,从而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反思了文化中对自我以及个体生活质量的忽略。《差馆》则以广州火车站派出所的视角,反映城市生活中底层百姓的状态。笔者希望通过这个片子,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唤醒他们的忧患意识,不要沉迷于国家的巨大进步中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诸如此类的视频资料展示,对学生的见识、思维和语文素养大有裨益,不是多做一套习题所能比拟的。
当然,视频内容必须是有选择的,视频教学的目的必须是明确的,绝不应是没备好课的权宜之举,也不应是仅图一乐的肤浅安排。
二、微课教学
微课即微课程,是指以微型视频等教学资源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课程。微课教学有制作简单实用(在计算机中安装一个如Camtasia Studio的屏幕录制软件即可操作)、容量小、时间短、适宜自主学习等特点,偶尔作为配合传统授课模式的补充,可以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以下简称我校)高三年级去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传染病疫情。疫情导致多个班教学受到影响。近期的流感疫情也导致全校二百多学生停课,高三三个班级全班停课一周,学生的高考复习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停课学生,尤其是本就没被传染而无奈被停课的学生,他们回家后虽被告知了复习内容,但完全的自主复习,缺乏教师的讲解,一方面会使他们感到单调疲倦,另一方面也影响复习效果。并且因为复习不充分,回校后教师还要回炉再复习。如此势必浪费大量时间,拖慢本就紧张的复习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录制几节微课,讲解几个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并安排好相应的配套练习,通过QQ、微信传到学生群中,那么学生在家的自主复习就会更加便捷,复习效果必然更好。
令人遗憾的是,微课教学似乎只停留在制作阶段,局限于各类微课比赛中,很少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合理的运用。这一方面由于教师习惯于传统授课手段,不喜欢也觉得用不上微课;另一方面是根本不了解微课,不知道它有什么好处,可以怎么用,以及怎么制作。作为当代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打开眼界,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技术手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淘汰。
三、远程直播授课
相较微课而言,远程直播授课离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距离更远。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远程授课的确无用武之地,但在某些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它却很实用,不失为传统授课方式的另一个重要补充。
目前常用的远程授课软件有钉钉、腾讯课堂、企业微信、gomeetnow和连通宝等。随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学的长时间影响,各种原本不是针对教学而开发设计的直播软件,接受教学用户的反馈意见,一改功能单一的特点,不断提升完善用户体验,最大化地适应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大部分都实现了屏幕共享(文档演示、视频播放)、录制课堂等功能,具有了同时听课人数多、师生互动方便、直观流畅、现场感强等特点。当前的远程直播课堂已经能够最大限度地模拟线下课堂,甚至能添加某些线下课堂所不具有的功能,如学生答案的即时大范围呈现。
在高三阶段,远程直播授课可以怎样发挥作用呢?我校高三年级有“培优补弱”的传统,即加强对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的额外培训。远程直播授课就可以在“培优”中使用(“补弱”不适合,因为学困生通常学习习惯不好,在远程教学中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培优”人数通常较少,加上学生自控力较强,学习习惯很好,远程直播教学的效果不亚于常规课堂教学。再者,有不少勤勉无私的教师愿意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无偿补课,但苦于没有好的手段,而远程直播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为全班或者个别有意愿学习的学生进行远程辅导,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班级的学风都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同时对师生而言较为便利,不用大费周章地集中在某一个场地,只需协调好一个时间,就可以异地组成课堂。另外,上文提到的停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远程教学。
四、作业考试化评价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三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但是高三的作业任务实在不少,很多学生如果不够专注,学习效率较低,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当一定要选择哪一科作为不完成的对象时,语文通常难逃首选的命运。为什么选择不做语文作业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语文作业的评价方式非常模糊、不精确,学生不清楚自己究竟有没有回答正确,也不明确自己到底是否掌握了正确方法,自己这段时间是否有长进,就得依靠两周或每月一次的全级性的考试,学习效果的反馈明显迟滞,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定和学习策略调整。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实验: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反馈。第一组每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两个月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不变,再进行两个月的实验。结果第三组的成绩进步显著,第二组成绩稳中有进,第一组成绩则不断退步。实验结果显示,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及时了解,有助于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我校高三备考强调平时“作业考试化”,但只是口号,落实并不精细。“作业考试化”的提法其实与反馈效应实验的结果在理解上是暗合的,这种做法对语文科作业而言意义更为重大。我校与智学网合作,所有测验、模考都可以在智学网上扫描、评阅,具体进行到个体学生和每个小题的精细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某个學生的某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不妨每天一次或数天一次,把作业编排成试卷样式,每题赋分,扫描评改。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可以多设置一些方便机改的选择题。比如,这几天复习的是文言实词,那么作业就可以是25个实词选择题的测评,算出一个分数,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自己这方面的掌握情况,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上来了。
依托智学网的作业考试化的做法,虽然教师会在出题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但教学的有效性程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五、打卡监控落实
即便到了高三阶段,很多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还是很差,学习欠缺主动性和计划性,只有家长或者教师在一旁监督才能学习。这样的学生在非重点高中非常普遍。学生在校学习通常问题不大,因为有教师监督。但在寒暑期,他们在家学习受到的监督力度小得多。首先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小孩的作业;再者家长并不清楚小孩每天该做多少作业、质量如何,因为高三的作业对绝大部分家长而言是相对困难的。结果就是小孩假期中间根本不做作业,临开学了才疯狂赶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
有效的监督手段还是要有的,比如微信“小程序”里的各类“打卡”小程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或者定期在上面提交自己的学习结果(图片、文字、微视频),哪位同学没有及时完成,一清二楚,可以通知家长督促打卡完成。如此家校配合,便可以监管好学生的假期学习生活。久而久之,“打卡”也会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对小孩而言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教师的远程监督,势必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但如果学生假期的时间利用充分,作业质量高,学习状态保持良好,对教师下一学期的工作而言减轻了不少负担。权衡后未必吃亏。而对学生而言,则受益良多。
六、结语
当前,不少语文教师尚未意识到信息技术化的教学发展大趋势,还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心满意足,不思求变。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一线语文教师先要打开思维,摒弃偏见、固执,学会与时俱进,在思想上做好接受的准备。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充分自如地运用在目前条件下还不现实,但已有了不少可为的空间,就应该在现有条件下对语文教学不断进行信息技术改造,而不是坐等所有条件都发展成熟才去尝试。硬件条件会越来越齐全、先进,比如,将来会有学生人手一台的电脑设备,更智能教师端管理设备,信号传输更快捷的5G、6G网络等,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化改造工作也会随之不断拓展、深化。
当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也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课制宜,不可一刀切,不可勉强,不可为了赶时髦而为用而用,应当与传统授课手段配合使用。具体情况适合怎么教学就采用怎样的手段,自由切换,灵活处理。比如,某堂课教师希望有课堂的临时生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未必方便,还不如最原始的教师依据课堂情况而定的即时手写板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吴彦文.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3]肖笛.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陈丽.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探索[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附 注
本文为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堂生成性活动方案设计及评估的研究”(1844300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汪祖贵,1984年生,湖北阳新人,硕士研究生,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课堂生成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