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峰华
(二)围绕“我”的学习与生活,彰显“我”的感悟与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指出:“坚持加强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功能。”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与评价中,自然也需要彰显“我”,于是,围绕“我”的学习与生活,彰显“我”的感悟与思考应该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重要主题,我们来看下表:
2019—2020年,全国各地18套作文题,关涉这一主题的就有11套。其中,2018年上海卷的“需要”与“被需要”;2019年全国Ⅲ卷就小林漫画“毕业前最后一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北京卷第2题“2019的色彩”,江苏卷“你如何认识‘物各有性,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浙江卷“假如你是创作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是你的‘作品’,你如何对待你的‘读者’”;2020年全国Ⅰ卷在班级读书会上就“齐桓公、管仲与鲍叔”谈自己感触最深的人物,全国Ⅲ卷以“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为主题给高一新生分享感悟与思考,北京卷第2题“一条信息”,江苏卷“如何理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浙江卷就“我们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谈自己的看法。这两年,除全国Ⅱ卷、新全国Ⅰ卷、新全国Ⅱ卷、天津卷未关涉该主题,其他试卷的作文题都有关涉该主题,而全国Ⅲ卷、上海卷、江苏卷和浙江卷更是两年均属于该主题。2021年全国各地8套试卷中有6道题都在关注“个体”成长与发展,如全国Ⅱ卷的结合自身发展谈理想的实现,新全国Ⅰ卷的“体育强健体魄”,新全国Ⅱ卷的“写字与做人”,北京卷第2题“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上海卷对“时间与价值”的思考,浙江卷对“得失与起点过程终点”的思考,都围绕“人”字做文章。此外,几乎所有作文题都看重“你的看法(感受)”的表达。可以说,2021年高考作文题彰显对“人”的关注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探讨语言、思维、文化、文明、音乐艺术等话题
“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化”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自然会体现在高考作文题当中,与文化相应的语言、思维、艺术、文明也出现在高考作文题当中,如下表:
相比前两大主题,这一主题在题量上远远不及:2020年全国各地作文题均未涉及;2018年至2019年,16套作文题当中仅有4題,分别是2018年全国Ⅱ卷从思维角度探讨“幸存者偏差”问题、江苏卷“思考语言与生活、语言与生命、语言与文明的关系”,2019年北京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20年上海卷的“中国味”,2021年8道作文题有3道作文题关涉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汉字文化”等。这一作文主题虽然少,但只要存在这一主题之维,我们就应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