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超,杨雪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55)
图书分类是将图书按照学科属性的不同分别归属于不同的学科分类,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配,汇集在不同的分类号下[1]。由于相同的分类号下图书有很多,为了方便对同一分类号下的多种图书进行管理和利用,将图书按照一定顺序或规律来排序。同类号下用来确定图书先后排列次序的号码叫书次号, 也称同类书区分号。目前,普遍使用的有种次号和著者号等。种次号就是根据同类号下每种图书到馆的先后顺序,依次给予不同的顺序号而形成的号码[1]。种次号具有取号方便,号码简单,适合排架,便于查找等特点,因此这种方式已被大多数图书馆所使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中文图书分类排序使用的即为种次号,外文图书使用的是著者号。
一般情况下,种次号取到多少号这一分类下图书大致就有多少种。但随着图书的增多与更新,同类号图书的种次号号码在不断增大,甚至上千,导致书标打印出来冗长。然而,在图书分编工作中,笔者发现“种次号管理器”中经常出现缺号,有些类号下有十几个、几十个缺号,有些类号下甚至有几百个缺号,而本馆种次号分配过程简单易操作,缺号的存在不符合常理。经过与馆藏对比排查,笔者发现有些号并不是完全不存在,而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这就破坏了本馆馆藏分类种次号的连贯性,造成系统中存在的种次号号码很大而书库中实际存在的图书却没有那么多种。缺号的存在既不利于图书上架、馆藏清点,也不方便读者查找和借阅,严重影响了本馆文献资源的质量。因此,解决种次号缺号问题势在必行。
解决缺号问题:①需要找到导致种次号缺号的原因,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缺号的产生;②需要将已存在的缺号进行合理利用,这样才能最大幅度地提高种次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优化馆藏。
笔者经过对图书分类种次号的查询,与馆藏情况进行对比排查,发现种次号缺号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本馆很早以前使用的是《中小型图书分类法》,现在用的则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以下简称“《中图法》”)。《中小型图书分类法》中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文学、地理科学)、U(交通运输)等大类与《中图法》中该分类冲突,在本馆现使用的汇文LIBSYS 5.5系统中,设置的默认分类法为《中图法》,因此系统判定过去依据《中小型图书分类法》分类的馆藏图书种次号为《中图法》中种次号缺号。这种缺号是连续的,数量较多,通常存在于O、P、U等大类中。
过去本馆光盘的索书号分配方式是和与之配套的图书的索书号相同,更换汇文系统后,系统设置不允许索书号同号出现,在数据转接过程中,系统自动在相同的种次号后生成“#1” “#2”等来避免同号,这就导致了图书的索书号被光盘占用,而光盘的载体类型为“中文光盘”,因此在载体类型为“中文图书”的种次号系统中显示为缺号。这种缺号一般是不连续的、个别的,数量较少。
2.3 外文电子书的索书号与外文图书索书号相同导致种次号缺号
本馆外文图书的索书号使用的是“分类号+著者号”,对于有馆藏的外文电子书,索书号则使用与外文纸质书相同的索书号,这样就导致系统中误将外文索书号的著者号判定为“中文图书”的种次号,但实际上并未排列到此号,从而产生大量缺号。这种缺号一般是连续的,数量较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
以上几种情况属于2012年本馆更换图书馆管理系统后,由于系统设置原因导致的种次号缺号问题。
在日常分编工作中,由于图书到馆先后顺序不同,而工作人员只能看到电脑系统中的馆藏记录数据,有时会导致一些丛书,或者同作者不同版次、不同出版社的图书,在分配索书号时不能完全一致。根据本馆《分编细则》中所规定的索书号分配原则,遵循分类种次号的科学性、实用性原则,更方便读者查找阅读和借阅,需要修改索书号。分配了新的索书号后,原索书号变成了缺号。这种缺号是不连续的、极个别的,数量很少。
2.5 图书剔旧处理后,旧号变成缺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的馆藏量也越来越大,对于一些破旧的书籍,本馆会定期进行剔旧处理,这就造成了一些图书分类种次号变成了缺号。这种缺号有单独的、不连续的,也有连续几个的,但种次号都很小,一般存在于种次号的前100号以内。
由于工作人员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缺号,这种缺号一般是连续的,比较容易发现,也容易修正。
①分配索书号时,点击“分类种次号管理”,勾选“自动查询缺号”。分类法选择“中图法”。如果该分类号下种次号有缺号,在该对话框下半部分的缺号栏中则会自动显示出缺号;如果没有缺号,则此处会显示空白,如图1所示。②选中缺号栏中的一个缺号,对该缺号进行馆藏检索,确定馆藏中确实没有此缺号。③点击“使用选中的缺号”,该缺号便会分配给该书,即可处理完毕。
b无缺号
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中小型图书分类法》和《中图法》冲突产生的缺号、修改索书号后产生的缺号、图书剔旧处理后产生的缺号以及工作人员失误等其他原因产生的缺号。
对于特殊的种次号缺号,即虽然显示在缺号列表中,但实际馆藏中被占用不能直接使用的缺号,这种缺号的处理方法需要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3.2.1 光盘索书号与图书索书号相同产生的缺号。经过馆藏检索,找到该光盘配套的图书,将光盘的索书号加第三行“/G”(如果索书号已经是三行,则在索书号后直接加G),然后将配套图书的索书号中的“#1”去掉,这样在“中文图书”中该缺号就被正确使用了,不会再出现在缺号列表中。
3.2.2 电子书索书号与外文图书索书号相同产生的缺号。外文电子书的索书号与配套的外文图书索书号相同产生的缺号,需要对该电子书的索书号加第三行“/D”来区分,由于外文索书号与中文索书号分配方式不同(分类号+著者号),所以经过这样处理的电子书的索书号就不会再影响中文图书种次号的分配了。
因更换系统导致的缺号经过分编工作日积月累的处理使用会越来越少,而其他原因造成的缺号在日常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处理和使用缺号需要持之以恒的进行,需要渗透进日常的分编工作中去,才能使种次号得到充分的利用,这就需要对工作流程步骤做一定的改进。原索书号分配工作流程见图2。
图2 原索书号分配流程
改进后的索书号分配流程:点击“分配索书号”进入分配种次号的对话框,再点击“种次号管理”打开种次号管理的对话框,勾选“自动查询缺号”。如果有缺号,先检查缺号情况,是否有馆藏,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再分析缺号原因进行处理。具体流程见图3。
图3 改进后分配索书号流程
图书分类种次号缺号问题的解决,有效提高了种次号的利用率,保持了种次号的连续性、规律性、系统性,使同一类号下的内容相关的图书可以更加集中地排列在一起,提高了文献的直观性,有利于读者的查找和利用,提高图书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文献资源馆藏建设的质量。
图书分类种次号缺号的合理利用,将相互关联、内容相关的图书集中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到书架上取书阅读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摆放在一起的图书,拓宽了可选择的范围,方便读者选取和使用。同时种次号最大号的增长速度减慢,使图书架位得到合理利用,工作人员上架图书、清点馆藏也变得更加方便容易,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可以为读者集中推荐相关主题关联图书等,大大提升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