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娜
(黑龙江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创新是21世纪社会能够长久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论在生产创新层面和知识创新方面,都将面临新的发展前景[1]。由相关文献可知,知识产权法包含了法律层面的内容和科技创新的内容。2019年王宏军通过对自贸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到了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未来实具特殊重要性的结论[2];2020年石渝以人工智能保护为切入点,探究出了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产权保护的制度创新路径,得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可以促进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3];2020年孙威威等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从制度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创新可以促进创新行为的增长[4];2021年刘嘉认为通过详细论述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的本质,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5]。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各国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密切合作,各方面逐渐全球一体化,同时我国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我国企业要想赢得国际、国内市场,进而促进自身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仅仅依靠传统的价格优势是明显不足的,这就需要技术的支持,技术领先得益于依托法律对发明专利的保护[6]。知识产权法是保障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要想保障我国的知识创新就要不断地完善知识产权法,从而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中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7]。
以中国知网总库为本次研究数据的来源。首先在高级检索中选择期刊大类,然后通过主题知识产权并含制度创新,同时除去外文文献,将时间定为2001年-2020年进行检索,共获得1 001篇文献。
运用计量软件CiteSpace,通过绘制出论文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等几个方面的知识图谱,能够直观地呈现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研究趋势,并且通过对知识图谱的分析总结出目前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特点。
通过对近20年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发文量的统计,可以大致看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发文的变化趋势,每年度具体的发文量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发文量的变化趋势
总体来看,近20年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呈现出不断波动的趋势,2000年-2005年期间该主题的发文量较为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2005年-2008年期间发文量有了一个较高的上升,2008年以后发文量又开始较为平稳的波动,2016年发文量有一个较大的减少,持续到2018年,发文量逐渐开始回升。
所研究主题的主要研究力量的分布、研究队伍的形成状况可以从对此主题的研究机构和论文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通过CiteSpace所绘制的研究机构知识图谱(见图2)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目前的研究机构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高校,第二大类是国家机构。其中,主要的研究机构是高等院校,这说明了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这个主题在高等院校中研究得更为深入与广泛。另外,从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中可以发现,主要的研究机构有中央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等,这些机构构成了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研究的主要研究基地,且其中有一部分的研究机构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关系。例如,南京大学商学院和中国工商银行泰州市分行、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和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所。另外,在研究机构的相互关联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即同一研究机构的不同研究部门合作关系紧密,比如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商学院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这些研究基地的相互合作,将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研究力量汇集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定的凝聚力量,进而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研究的提升与突破。
图2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图3 作者知识图谱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由论文作者知识图谱(见图3)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研究者主要包括有3类,即:高校教师、硕博生、知识产权机构人员。从图中可以看出作者图谱的密度为0.001,且相互之间所连的线段比较少,这表明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仍然需要加强学术团体之间的合作。其中高校教师和硕博生形成的研究团队是该主题研究的核心力量。
对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可以清晰地知道研究内容的热点,了解研究内容主题的发展趋势和前沿。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4),并统计出排名前10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见表1)。从图4中可以看出图谱中有605个关键词节点和1 230条连线,密度为0.0067。
图4 关键词知识图谱
表1 关键词频次(前10)和中心性统计
通过对图4和表1进行分析,“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创新”“自主创新”“专利制度”“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研究者研究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排名前10位的关键词。可以看出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主要就落实在“创新”和“科技”上。“创新”和“科技”都对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有一定的联系,只有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创新理念,才能够为实现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研究前沿,可以通过CiteSpace软件计算出来的突现词知道在某个时段最热门的研究是什么和当前正热门的研究点。突现词是选出在某个时段内频次变化率高且增长速度快的关键词。图5展示了研究主题排名前10位的突现词,这些突现词展示的排列方式是时间顺序。通过排名前10位的突现词可以看出,在2001年-2004年这段时间的突现词为“WTO”(强度为3.6663),这说明当时的热点是世界贸易组织,那一阶段我国加入了WTO,同时国际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日益接触密切,在这个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国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到2006年,研究热点变为了“企业”(强度3.191)、“自主创新”(强度16.1983)。这时候企业对于创新的需求逐渐增强,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2010年时该研究热点变为了“法律制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这表明了当时的产权创新已经逐渐与法律和技术层面相关联,要想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首先需要建立在我国的宪法基础之上,在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发展中,人们会更加注重政权的规律变化,因为任何的法律法规都需要建立在正确的政权管理基础之上,要想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就必须要坚持我国的基本战略目标,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另外,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升,逐渐形成了很多新的思路,那么得到的新的成果就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当前的研究热点是“制度环境”“创新驱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看出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更新得比较快。党的十八大曾经提出过创新是驱动发展战略的载体,要想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发展就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和发展[8]。另外,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需要有法律的支持,所以有关部门要正确地看待知识产权的制度创新[9]。
图5 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研究的前10名的突现词
笔者通过运用CiteSpace绘制的知识图谱、文献计量统计和内容分析等几种方法,全面地回顾了近20年的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了以下特点。
①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主要研究基地是高等院校,研究群体主要是由高校教师、硕博研究生、知识产权机构工作人员三大类构成,虽然近些年在高校核心作者的带领与影响下该主题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是提升研究层次是非常有必要的。②从相关主题近20年来的发文量来看,发文数量少,每年都没有超过100篇,并且也没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结合其他内容分析可知我国企业的专利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在专利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起步较晚造成的。由于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家的企业对于技术保护这方面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的方面,由此导致了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只注重自身产品的市场份额以及和其他企业之间的竞争,反而忽视了企业自身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更不用说加强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了。还有就是将科技成果转换为专利知识产权的能力不足。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完成相关技术和开发任务之后,由于缺少专利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而只在企业的内部声明了对相应技术的保密却没有用正式的方式去申请相关的专利以对所使用的技术进行保护,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竞争对手会窃取所使用的保密技术。③我国企业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面有着许多风险和挑战,另外企业要想赢得国外、国内的市场,从而促进自身企业规模的发展和扩大,只依靠传统的价格优势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时候就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领先还是得依靠法律对于发明专利的保护。
3.2.1 充分发挥研究者们各自的优势并协同合作。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研究的主要成员是高校的老师和知识产权机构的人员,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两者的研究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不足。就理论和实践能力两项来看,高校研究者理论水平高,实验研究规范,但是缺乏实践,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一线教学的指导性不强。而相比高校研究者,机构研究者的实践性较强,但是理论性相对欠缺,规范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这两者的关系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和机构研究人员应该携手合作,发挥出各自最大的优势去取长补短,从而提高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层次和水平[10]。
3.2.2 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激励私人创新。知识创新方面要想能够持续的发展,就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知识产权法的法律效应可以有效地保护产权,在完善的知识产权法下,个人的创新发明得到了保护,从而创新会不断发展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另外,在保护创新的过程中,要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应的完善知识产权法[11]。
3.2.3 以知识产权商业化的运营为重点,形成产业群。当前世界发展迅速,全球经济逐渐一体化,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经济、社会、科技、贸易等发展,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且密不可分。但是各国经济的发展又是相对独立的,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性、代表性的产业群,即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群。同样,知识产权也可以适应这种形式,通过形成产业集群的方式将不同种类的知识聚集在一起,以寻求扩大自身的机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