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熙彦 彭志浩(.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
201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方案提出以推动人民币跨境货币合作为主线,助力深化我国同东盟各国金融合作,进一步巩固同东盟各国经贸关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此背景下,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将成为中国——东盟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区域基础。那么在金融开放门户建设过程中,如何与当前中国——东盟货币金融合作形成有效协同?此类问题还鲜有研究进行探讨。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阐述了在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过程中,各项政策措施与中国——东盟货币金融合作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东盟货币金融协同合作、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当前对于中国——东盟货币金融合作的研究颇丰,主要是围绕人民币跨境使用、货币互换、跨境金融机构合作等方面展开。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邓贵川和彭红枫(2019)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开展货币合作推动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潘功胜(2019)的研究也指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是当前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两条主线,要进一步通过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建设。货币互换方面,Aizenman(2010)认为,货币互换能带动双边贸易发展,完善各国金融市场建设,有助于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进程。胡杨林、黎思琦(2019)研究表明,货币互换具有良性循环作用,通过促进双边贸易规模扩大,会产生新的货币金融合作需求,使货币互换规模再次提升。跨境金融机构合作方面,刘方、丁文丽(2020)指出中国——东盟金融机构合作由来已久,在直接授信、资金互换、保函等方面实现了东盟成员行全覆盖。Krapohl(2015)指出,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与东盟各国加强货币金融合作以应对未来的潜在冲击,区域流动性安排能起较好的防御作用。
对于协同合作机制的探讨,最早来源于赫尔曼·哈肯(Harmann-Haken)所提出的协同学理论,它所研究的是整体系统通过内部子系统间“协同作用”形成有序结构的机理与规律。所谓“协同作用”本质上即是主系统内各要素子系统相互作用与有机整合的现象。黎鹏(2012)将协同学引入区域一体化分析,并进一步基于协同理论对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协同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边境区域是一个复合综观系统,其内部经济合作与区域发展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其后也有学者结合协同理论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邱坚坚,2019)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根据协同理论,协同作用是发生在一个主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有机整合。因此本文将“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与中国——东盟货币金融合作”共同构成了一个协同合作政策主系统。协同合作政策主系统包含“金融开放”“货币合作”“金融合作”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是互促协同关系的主体。在三个子系统内又包含不同的次子系统,由各次子系统共同构成了协同合作整体系统。在协同合作整体系统中,通过子系统间相互影响方式搭建作用渠道,再进一步通过具体次子系统间整合实现协同机理。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子系统与货币合作子系统的协同主要发生在“跨境金融次子系统”与“跨境结算次子系统”“货币互换次子系统”两个次子系统间,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对于货币合作中的跨境结算来说,一方面,由于金融开放门户的建设,中国同东盟各国在贸易项目下建立了人民币代理行关系,通过设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提供对口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服务,相较于通过第三方清算行进行贸易资金结算,此种方式疏通了中国同东盟的资金结算渠道,大大提升资金结算效率,有利于减少双方货币兑换成本,促进了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程度。另一方面,深化面向东盟货币合作需以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在建设金融开放门户过程中,人民币跨境支付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双方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全覆盖链接,特别是将沿边互市贸易发达地区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纳入清算系统,进一步规范了人民币在东盟贸易中的清算渠道,助力双方贸易发展。以上两种渠道为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提供了高效的资金清算服务,加强双方货币合作意愿,促进金融开放门户与货币金融合作有效协同发展。
图1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与货币合作协同机理图
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渠道包括政府间本币互换协议和企业间本币互换协议。面向东盟的贸易投资活动属于跨国往来,必然面临着广泛的汇率风险。与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相比,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能有效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最大程度规避汇率风险。一方面,政府间本币互换协议能够有效补充区域货币流动性,我国与东盟国家签订互换协议将提升人民币海外存量,国际贸易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人民币或本币贷款达成贸易款项结算。另一方面,金融门户开放给予国内企业更多便利条件,放宽企业互换合作限制,有利于商业企业建立双边本币互换关系对冲汇率风险。通过以上两种渠道,我国面向东盟的货币互换合作将更加紧密,进而促使金融开放政策更加便利、透明,形成了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与货币金融合作协同发展机理。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子系统与金融合作子系统同样也能形成有效协同,由于次子系统更丰富,所形成的协同合作类型也更多,具体包括“金融市场开放次子系统”“金融服务次子系统”与“金融市场合作次子系统”“金融机构合作次子系统”“金融监管合作次子系统”间的协同组合,作用机理如图2所示。
图2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与金融合作协同机理图
首先是“金融市场开放次子系统”与“金融市场合作次子系统”的协同机理。金融市场协同合作主要是通过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产生的作用。投资方面,主要有人民币流入与流出两条作用渠道,一方面,区域金融合作使东盟国家积累一定的人民币资金规模,批准东盟国家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市场能够合理引导境外人民币回流,形成人民币国际区域循环体系。另一方面,建设金融开放门户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允许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对东盟国家资本市场进行人民币投资,这也进一步疏通人民币流出渠道,形成人民币海外资金池,助力国内市场有序开放。融资方面,在境内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能进一步推进在岸金融市场开放进程,为东盟企业获取境外融资开辟渠道,也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区域债券市场合作搭建平台。在境外市场,金融市场合作也能充分利用东盟国家债券市场,拓展国内企业融资模式,鼓励境内有实力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市场。在此基础上,通过离岸金融市场合作有效补充在岸金融市场融资需求,实现境内外资本市场双向联动,降低金融合作成本,推动金融门户进一步开放。
其次是“金融服务次子系统”与“金融机构合作次子系统”的协同机理。金融机构合作渠道包括中国——东盟银联体和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一方面,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鼓励我国与东盟国家金融机构设立独立的区域性金融合作机构,如中国——东盟银联体,为区域内大型重点开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促使更多广西区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巩固面向东盟金融门户开放成果。另一方面,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鼓励设立区域专项基金,多项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基金已成功设立,特别是金融开放门户下广西——东盟“一带一路”系列基金,形成了多样化的区域金融合作模式。
最后是“金融服务次子系统”与“金融监管合作次子系统”的协同机理。稳步开放金融服务业是我国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重要支撑,而随着面向东盟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化,也将激发更多金融服务需求,倒逼国内金融业深化金融监管合作,提供更加完备的金融服务。协同作用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与东盟金融信息合作,通过金融信息互通降低金融风险,实现资本的高效有序流动,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加深了金融监管合作;二是通过实行平衡监管收益和成本的监管收费合作,减少金融监管间接成本。在金融监管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监管资源,让被监管对象共享系统性金融收益的同时,以合理的代价分摊金融监管成本,提升整体监管效率。
基于对各类协同机制的分析,围绕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政策导向,本文从货币合作与金融合作两个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货币合作层面。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与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例如,可允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内登记注册的非金融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可到银行办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汇出。或构建人民币与东盟银行区域间交易平台,为区域内的银行机构提供人民币交易的“批发市场”,促进银行有效调剂人民币头寸,减少对美元中间汇率转换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要发挥货币互换与跨境金融合作协同机制,继续推动多元化货币合作,不断完善中国——东盟区域间货币互换机制,提升区域金融危机救助水平,通过促进金融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与有效配置,稳步推动区域金融市场开放,深化货币金融合作水平。
金融合作层面。首先要优化金融市场内外联动协同。通过稳步有序的金融开放手段,打通境内外投资主体参与渠道,鼓励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境内子公司,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吸引东盟优质企业发行A股或人民币债券。其次,深化中国——东盟金融机构合作协同,鼓励东盟金融机构与我国金融机构开展形式多样合作,实现境内业务与东盟化经营的有效链接,精准布局与合理分工,促进金融机构内外联动型业务规模与国际化竞争力提升。最后,探索金融监管合作协同路径,一方面要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继续稳步有序地在建设广西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进程中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中国-东盟信用信息共享、市场准入标准互认等方面共识合作,为后续金融监管合作深化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