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文良
(作者系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
发展和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国家兴亡、民族荣辱、文明兴衰都与发展和安全密不可分。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鸦片战争后,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015 年,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中华民族复兴是一个发展问题。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标志性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十三五”期间,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给力,措施更精准。从2015年到2019 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 万人减少到551 万人,贫困县数量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
到2020 年,我国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画上句号。更加可喜的是,2020年全年GDP 达1015986 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00 万亿元,与2010年40万亿元相比,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里程碑式”的跨越,2000 年经济总量迈上10 万亿元台阶,2012 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 年突破100万亿元。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 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2010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46 元相比,2020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目标已经实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用60 年时间实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跨万元大关,而后用10 年时间实现跨3 万元大关,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持续加快。
2020 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消灭了绝对贫困人口,使中国的小康是真正惠及了全体人民的小康;这一年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翻目标实现的一年,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夯实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迈进。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三)第三阶段:从2035年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的而是衍生的,一旦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安全环境的变化就会演变为安全问题。也就是说,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因安全环境变化对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造成危险和威胁,并得到相关国家安全议程的确认时,它们就转化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安全问题了,即政治问题演化为政治安全问题、经济问题演化为经济安全问题、文化问题演化为文化安全问题、社会问题演化为社会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复杂性,特别是中美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使中国安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转变为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不断增强,意味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正如习近平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一)美国全政府打压中国,中美安全关系日趋复杂,甚至有滑向局部失控的危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安全挑战。
(二)新冠肺炎疫情施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安全挑战。
(三)腐败现象损害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根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安全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对“发展与安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安全服从发展---重发展轻安全—发展与安全并重”的演变过程。
(一)安全服从发展,割裂二者联系阶段(1978 年—2002年)。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对国际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1987年,邓小平指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上来,开创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邓小平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正是因为“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包括军队在内的国家安全也不例外,也可以说这阶段安全完全服从发展,这一点可以从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对国家安全问题关注度窥见一斑。1983 年,中央政府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国家安全”一词。1986 年,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也提及“国家安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报告和1993 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分别提及1次和2次“国家安全”。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只是使用“国家安全”的术语,对国家安全的内涵根本没有认识,甚至用“安定团结”、“社会政治安全”、“祖国安全”等术语来表述“国家安全”的内涵。
(二)重发展轻安全,强调二者的关联性阶段(2003年—2012年)。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这表明非传统安全问题纳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的视线。2004 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再一次提出“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关注,使其逐步认识到,不仅仅政治、军事问题可以演变为政治安全问题和军事安全问题,而且经济、文化、社会、这些具有发展意义的问题也会演变为安全问题,即演变为经济安全问题、文化安全问题、社会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这种安全观的转变拓宽了安全的内涵和范畴,进而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中大大提高了安全的重要性。2004 年国防白皮书首次提出“坚持发展与安全的统一”的思想,2006 年国防白皮书正式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术语,“统筹发展与安全”第一次成为官方文件中的正式用语。2010 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共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都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统一,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又把非传统安全问题扩展到“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
总之,这一时期,虽然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命题,但还只是停留在统筹的概念层面,只是凸显了发展与安全的关联性,没有做到对发展与安全的统筹规划。
(三)发展与安全并重,强调二者统筹关系(2012 年至今)。
2014 年4 月15 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次完整阐述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他说:“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2015 年12 月16 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在次强调“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16/c_1117481089.htm)2020 年11 月,习近平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12 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
从习近平对安全发展关系论述中,可以看发展与安全的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环境变化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变量,当2012 年以后,中国安全环境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中日钓鱼岛和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而有所恶化时,强调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当2017 年以后,中国安全环境因特朗普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发动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对中国实行全政府打压和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大流行继续恶化时,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凸显安全的作用。二是发展与安全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2018 年4 月,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2020 年12 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总之,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统筹,就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