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

2022-01-17 23:20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党建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马克思主义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对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进行了科学定位和深刻阐发。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决议》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主要创立者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科学解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着力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问题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提出并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也正是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进一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解答重大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建党百年的历史经验,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突破,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立足于新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当代中国得到充分检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当代中国得到充分贯彻,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当代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在实现一系列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中丰富发展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形成了以“十个明确”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重大的原创性贡献。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政治经济学方面,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强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方面,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制定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等。这些标志性、引领性的原创性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标识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将历史与现实贯通起来,将文化与价值统一起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把中华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突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系统中,强调中华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一脉相承,正是这条文化血脉,培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理想和追求,使得中华民族拥有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以此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凝聚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鲜明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彰显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主题,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和独特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些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把它们同时代特征、同自身的初心使命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人民性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提出了一系列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当代价值和持久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结合,就是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两化”互动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和悠久的中华文化进而展现新貌、焕发青春的过程中实现二者双向转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文化之中,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

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发展方针,为科学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和态度,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华文化是根本,根深才能叶茂、固本才能培元,但也需要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遵循和原则指导,不搞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这正是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的守正创新之道。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宽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宏阔的全球视野,对当今世界和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深刻揭示当今时代本质及其必然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乎全人类命运的重大理论观点和行动方案。

对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表明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状以及人类摆脱这种不合理现状的追求没有改变。但当今时代也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向新的繁荣发展,“东升西降”的新态势已经呈现。由此,旧的世界秩序终将被打破,新的世界秩序必将得到建构,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推进。对世界时与势的客观冷静分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也应成为世界各国作出战略判断的重要依据,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

对关乎世界发展和全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刻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为解决当代世界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饱含中国智慧的思想观点和行动方案。提出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全球治理观,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号召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强调要全面准确、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提出要树立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既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解答,也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既看到了当今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态势,更抓住了当今时代的本质;既符合人类共同愿望,又符合历史发展大势,深化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牢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当今世界,既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又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人民谋发展,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既是中国人民的行动指南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思想財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执笔人:金民卿)(责任编辑:王孟秋)

猜你喜欢
中华马克思主义特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