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兰 王明丽 林雪燕 薛秋华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荷花(Nelumbonucifera)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由于其品种、生长方式、立地条件、应用形式的多样性,可灵活应用在旅游景区、公园、专类园、科研基地、寺庙、纪念地、居住区等[1]。荷花栽植历史悠久,是园林水景中常见的配置花卉,在园林景观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荷花造景理论框架和设计手法[2-5],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有关于荷景观的研究多从乡村农旅[6-9]、文化科教[10-12]、湿地保护[4,10,13]等角度进行,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荷花在具体功能情景中的景观应用,尚未见从荷景观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解析其营造特点和手法。本研究选取福州市茶亭公园作为调查地点,对游人所关注的荷景观因子进行研究,探索契合游人需求的荷景观营造手法,以期为荷景观营造提供科学参考。
福州茶亭公园是福州一处以荷花为主要特色向游人免费开放的城市综合性公园,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交通便利,具有游览、休闲、游憩等功能,是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荷花风景区之一。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调查问卷中评价项目首先通过参考相关文献中的研究方法[14-15],从荷景观的营造特点和游人对荷景观的主观感受两方面,初步确定23个评价项目;然后通过在福州茶亭公园对游人进行初步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评价项目进行删减与增补,最终确定14个评价项目:花、叶、莲蓬、姿态等;丰富的花色;更多的品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修复湿地生态;调节小气候;景观设施(例如荷花雕塑、荷花灯、亭子、铺地);传统文化意境感;产生积极审美情绪;搭配的植物;体验采荷挖藕;体验荷花饮食;摄影或写生;荷花节或展览。对评价项目的测度采用了李克特量表分级方法,分为完全同意、同意、中立、不同意、完全不同意5个等级,分值依次为5、4、3、2、1分。
于2021年5—7月在福州茶亭公园进行实地调查问卷,每周选取工作日与休息日各一天,问卷发放集中在游人数量较多的9:00—12:00、14:00—18:00。为避免同一名游人被反复调查,问卷发放前都会事先询问确保游人未被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在充分筛选异常问卷的前提下,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达92%。
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从变量群中概括变量中无法直接测量的隐性变量,描述出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16]。本研究借助SPSS Statistics22.0软件的因子分析功能,从已确定的14个评价项目中提取出影响游人荷景观感知与评价的4个主因子,并结合各主因子对应的评价项目的实际意义展开分析讨论。
分析表1可知,调查人群男女比例约为1∶1。由于茶亭公园周边学校与商厦林立,调查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其中20—30岁占31.05%,30—45岁占30.69%,20岁以下占26.35%。职业大多为学生、企业人员与自由职业者,少数为公职人员与专业人员等。调查人群文化程度较高,本科或大专占67.51%。
表1 样本特征性总汇统计
经过SPSS22.0软件分析得到,本研究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13,大于0.7(见表2),说明问卷整体信度较高,可靠性佳;KMO值为0.806,明显大于0.7,Bartlett’s球形度检验结果P值为0.000,小于0.05(见表3),说明本研究适合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前4个公因子,前4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6.2%、15.714%、14.671%、13.517%,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0.101%(见表4),能够较好地反映问卷中14项原始评价项目所含的信息,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
表2 可靠性统计分析
表3 KMO与Bartlett’s检定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最大方差对原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计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结果,最终得到影响游人荷景观感知与评价的各个因子表达式(见表4)。
表4 测量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与检验
因子1,包括A1、A2、A3,因子载荷分别为0.899、0.892、0.649,其中“A1花、叶、莲蓬、姿态等”一项最高。这组评价项目主要反映游人对荷花的花、叶、莲蓬、姿态、花色、品种等方面的关注,皆属于荷花的生物学观赏特质,因此命名为“荷花的生物学观赏特质”因子。
因子2,包括B1、B2、B3,因子载荷分别为0.749、0.722、0.695,其中“B1维护生物多样性”一项最高。这组评价项目主要反映游人对荷花在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修复湿地和保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方面的关注,因此命名为“荷花的生态服务特质”因子。
因子3,包括C1、C2、C3、C4,因子载荷分别为0.761、0.678、0.581、0.555,其中“C1景观设施(例如荷花雕塑、荷花灯、亭子、铺地)”一项最高。这组评价项目主要反映游人对荷景观设施、植物配置、景观意境等方面的关注,因此命名为“荷花的景观美学特质”因子。
因子4,包括D1、D2、D3、D4,因子载荷分别为0.712、0.703、0.625、0.520,其中“体验采荷挖藕”一项最高。这组评价项目主要反映游人对荷花在休闲娱乐应用方面的关注,因此命名为“荷花的休闲娱乐特质”因子。
本研究对4个因子所包含的信息载荷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4个因子中主要的作用因素及其对游人荷景观感知与评价的影响。
因子1“荷花的生物学观赏特质”中,“花、叶、莲蓬、姿态等”与“丰富的花色”两项载荷分别为0.899与0.892,数值较高,且相差不大,说明游人对荷花自身生物学特征的观赏性要求较高。荷花的花、叶作为游人赏荷时最直观的感知对象,通过花色与姿态直接刺激游人的感官,是游人重点关注的方面。其次是“更多的品种”,载荷为0.649,说明游人在观赏中倾向更丰富多彩的赏荷体验。调查中,多数游人表示他们更喜欢观赏丰富的花色与品种。
因子2“荷花的生态服务特质”中,3个项目的因子载荷数值基本相同且载荷较高,说明游人普遍认可荷花能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并且在调节小气候、降低气温方面有一定作用,游人夏日选择来荷景观附近纳凉健身的理由就在于此。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知日益清晰,且环境保护的意识愈发强烈,荷景观中拥有丰富的物种,例如鱼、乌龟、蜻蜓、青蛙等,可以唤起游人亲近自然的心理,从而增强游人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因子3“荷花的景观美学特质”中,4个项目涉及荷花的景观营造、意境、观赏感受、植物搭配等方面,凸显了荷花的景观美与文化美,能够使游人产生积极的审美感受。其中“景观设施(如荷花雕塑、荷花灯、亭子、铺地)”一项载荷因子最高,为0.761,说明游人在观赏荷景观的过程中,对荷饰景观的关注度较高,荷饰雕塑、铺地以及常与荷景相搭配的亭台楼榭,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游人的注意。其次为“传统文化意境感”,载荷为0.678,游人在荷景观中大都表示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古典意境,是由于荷花作为乡土植物所形成的荷景观富有地域文化特色。荷花深厚的历史文化及其所象征的品格意象,使游人在观赏荷景观时能因景生情,诱发情思与联想,产生共鸣,从而形成积极的审美情绪。游人对荷景观中的植物搭配方面感知较弱。
因子4“荷花的休闲娱乐特质”中,“体验采荷挖藕”与“体验荷花饮食”载荷基本相同且数值较高,这表明游人在荷景观中不仅希望通过视觉感知荷花的生物学观赏特质,同样希望从触觉和味觉等感官多维度进行感知,获得更丰富的景观体验。在荷景观设施的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增加赏荷游园的趣味性。合理的景观设施能为游人创造合适的观察视角,“摄影或写生”的游人关注荷景观的观赏距离,参加“荷花节或展览”的游人具有猎奇心理,荷景观营造应当满足各类游人不同的赏荷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荷景观不再只是具有单一的观赏功能,而是集景观体验、文化教育、生态服务、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只有了解游人对荷景观的感知与评价,才能设计出契合游人需求的荷景观。根据上述研究探讨,得出影响游人对荷景观感知与评价的因子主要是以下4个:荷花的生物学观赏特质因子、荷花的生态服务特质因子、荷花的景观美学特质因子、荷花的休闲娱乐特质因子。本研究对每一个因子进行了梳理,从游人视角对荷景观营造手法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荷景观营造时需要注重荷花品种与花色的多样性。
第二,游人对荷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认知越来越清晰,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在荷景观中实现生态教育是今后需要关注的话题。
第三,游人对荷景观的感知与评价是通过感受的多维度体现的,不仅要满足游人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同样要满足游人的精神需求。荷景观空间是一个综合的体验空间,既要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荷景观设施,增加游人与荷景观的互动;又要将荷文化融入荷景观空间,引发游人的思考。这些方式都有助于丰富游人的景观体验。
(1)设计特色的荷景观设施。设计展示荷花各类花型的廊架,廊架之下的空间设置种植池,种植不同品种的荷花。考虑游人对花色与品种的偏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然条件等情况适当引进新品种或者是本地不常见的品种,营造视觉的新奇性,同时可以对荷花的特殊之处立标牌予以科普介绍。将赏荷的游廊设置成展览廊,让游人在游赏或休憩的过程中全方位了解荷花的功能与价值。同时,开辟游览步道供游人游览观赏,局部位置设置解说标识,向游人科普常见的荷花品种。也可在水位较浅处设置木栈道或汀步,两侧植荷,让游人漫步在荷田中,满足游人不同距离观赏荷花的需求。
(2)将荷文化融入荷景观设计中。荷花高洁优雅,象征着洁身自爱的美德,在精神上对游人来说也是一种熏陶和引导,因此在荷景观设计时,应注意场地特色氛围的营造,利用荷花进行情感的传达。荷花景题能引发游人对荷花象征意义、美好寓意以及咏荷诗文的遐想。因此,可以加大对荷花文化与历史价值的挖掘,将荷花不同类型的纹样作为铺装的图案样式进行表达;也可以在铺地或景墙绘制荷花的演化史,将荷文化直观地展示给游人,形成独特的场地特色,在视觉与精神上形成冲击与感染。在植物配置中也需赋予荷景观以一定的传统文化内涵,可选用柳树、竹子等容易让游人产生意境联想的乡土植物,情景交融蕴藉着一种中国传统的场所精神。
(3)将生态教育融入荷景观设计中。荷景观空间不仅是游人休憩游览的场所,也可以成为游人观察荷花、学习荷花的生态知识、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的场所。今后的荷景观空间设计应当考虑在荷景观中进行湿地科普教育,将赏荷与科普教育结合在一起,为游人展示荷花在生态科学方面的应用及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因此,可以在荷花风景区的景区访客中心、展览区中展示与荷花生态教育相关的内容和相关设施,包括详解荷花生态功能的图文展板、陈列荷花各个部位的标本,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说;小范围营造荷花的立体造景和模型,如此即便在枯花期也可领略到荷花盛开之美;滚动播放与荷花相关的视听媒体,对游人进行解说;设置游人与荷花互动体验装置,通过触碰感知荷花的花、叶、茎干等部位肌理,并在旁边树立科普解说牌,使游人更直观地了解荷花的生理构造及其作用,增加游玩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影响游人荷景观感知与评价的因子,并从荷景观营造的角度分析提升游人荷景观体验的策略,但本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荷景观感知与评价问卷量表的设计上,由于当前学术界研究缺乏荷景观感知相应的评价量表,虽然本研究在效度与信度上都达到标准,但评价维度与指标选取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其次,不同荷景观空间的选择可能导致游人产生不同的感知评价,本研究选取的是福州茶亭公园,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调查拓展延伸到其他荷景观空间进行进一步验证。最后,不同的荷景观空间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提出的荷景观营造建议对于不同荷景观空间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