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绍多 王洪光
(东北石油大学 人文科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0世纪90年代以降,我国步入了社会转型的快车道,社会结构模式、社会运行机制以及社会整合方式等均已发生全方位的跃迁。在此背景下,行政主体的行政需要与基层大众的利益诉求在博弈中找到了新的契合点,国家提出“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体现了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对基层社会治理期待的回应。与此同时,社区治理创新愈加成为政府乃至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016年,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提出了社区减负的任务。同时,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将“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等作为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这表明社区治理创新正在成为当今政府高度关注的核心内容,社区治理创新逐渐趋向社会治理的中心,成为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的重要工程。2019年,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在社区改革和治理创新上进行了具有实质意义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以应对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路径方法问题。作为社区治理实践创新的典型范式,2013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创享计划,在政社合作、“三社联动”以及多元共治的探索上取得了多方面的突出成效。
学术界关于社区创享计划的研究,大体呈现以下两条研究路径:一是对社区创享计划的实践探索。对当前社区创享计划实践探索体现了多学科的学术关怀,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学者们研究了当前社区创享计划的社会基础、运行中的困境以及对策建议。如有研究者基于深度参与式观察与实践,系统呈现了朝阳区社区创享计划的整体设计、操作规范、基本特征和具体成效,并对其未来的优化提出了相关建议。二是在社会工作专业视域下的社区创享实践探索。学者们就创享工作实践过程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提出专业视角下的优化建议。如有研究者指出,要在社区创享计划激发居民参与意识觉醒的同时,以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使居民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巩固并学习新技能。
学术界对社区创享计划的研究为后续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关于从社会工作介入创享工作实践的角度来反思专业本身局限的研究不足。因此,本研究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反思当前社会工作助力社区创享计划的实践,探索社区治理创新的专业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北京朝阳区社区创享计划是基于台湾地区“社区一家赞助计划”的经验演进发展而来的,具体是指在政府部门的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下,专业社会组织同社区街道办共同协作,以项目化方式进行整体运作,以社区提案大赛和公益创投为具体载体,发掘和动员居民骨干、社区居民自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推动多元共治格局的建构,促进居民自治和共商共治,以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并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获得感,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基于创享计划的多年工作成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社区创享自运行机制。这一机制包含了四个实施主体:社区党委、社区协调员、居民协调小组以及居民监督小组。在社区党委统筹下,社区协调员陪伴居民骨干,协调相关资源;楼院协调员动员居民参与,确保提案可行有效;居民监督员督促创享提案落实和资金的规范使用,其具体职能分别如下:第一,社区党委:动员和引领居民党支部的参与和支持,为居民协调小组在项目宣传倡导等方面的工作指引方向。第二,社区协调员:辅导居民协调小组与陪伴支持居民骨干,并为创享各环节的实施与居民提案的落地协调社区资源。第三,居民协调小组:以楼院为单位,对社区协调员的各个阶段工作进行补充完善。一是在创享计划的项目宣传及金点子征集阶段深入楼院充分宣传。二是在居民提案撰写优化初稿及可行性评估阶段提供高效辅导与后盾保障。三是在居民提案项目落地实施阶段提供资源链接与情感支持。第四,居民监督小组:以非项目提案人的优秀党员骨干为主体,对活动跟进观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与反馈,推动创享计划的不断完善。
图1 社区创享计划的工作机制
在北京市朝阳区D街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积累过程中,一种通用的、凝聚社区治理共识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的实践程序被提炼和总结出来。“八步走”实践步骤成为创享计划的具体实施程序和规范引领,促进了创享计划的可持续发展。
图2 社区创享计划的实施程序
第一步,社区基础情况调研和需求评估。通过对社区基础情况的调研,掌握社区的人口结构、地域文化、辖区范围、社区问题和居民诉求等信息,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步,制定创享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在获得充足信息的基础上,由专业社工机构整理和制订实施方案细则,并与街道办事处沟通确定最终方案。方案内容涉及人员职责分工、场地安排、计划执行时间表、资金预算、财务报销等。
第三步,社区金点子提案征集和甄选。该环节通过外展宣传和造势,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征集社区范围内各单位、居民提出的社区治理提案初稿,并由项目组进行甄选。
第四步,提案撰写及其优化。在此阶段,社区提案人的提案初稿经由专业人员的优化和丰富,确保提案项目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第五步,社区提案评选。街道举办提案大赛,邀请专业评审老师从创新性、预算合理性、公益性、影响力等几大维度对提案项目进行筛选,结合线上投票,最终确认支持提案项目。
第六步,获胜提案公开发布。将提案大赛的评审结果和优胜提案以正式会议、社区通告等形式公开发布,并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监督。
第七步,提案实施跟进与辅导。伙伴机构对重点类提案项目进行重点跟进,对提案项目进行日常监测和指导,为居民提案人提供财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指导。
第八步,成果总结与展示。对提案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表彰,街道总结会与社区总结会相结合,挖掘典型的经验案例,在辖区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居民参与的获得感与价值感,同时也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并制定相关机制保障,推进街道创享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在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创享计划的不断推进和优化升级过程中,社工机构凭借其专业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成为提供专业服务、满足社区服务需求以及预防、解决社区问题的核心力量。作为以非盈利性和实务性为其重要特征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多元化、服务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手段的专业化与科学化、职业的前端化,使其在社区创享计划的实践过程中具有了工具手段的价值和意义,使提高社区创享计划专业水准和实际效能有了可操作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和呈现专业社工机构在社区创享计划的实践探索,以下对社工机构就创享计划的参与实践主要从提案征集、提案优化、提案评审以及提案实施等四个主要环节进行分析。
3.1.1 理念宣传
社区创享计划的本质是社会复合主体的联动治理,强调“主体性社会”的建构问题,这意味着要强化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提升其参与能力与参与意愿。但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通常带有“防御性”特点,即居民不愿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的责任,或者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以改变社区现状而消极对待。在此背景下,社区创享理念的宣传动员工作具有必要性,在社区创享理念宣传这一环节,作为社区创享计划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和媒介的专业社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扮演着启蒙与孕化的角色。社工从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原则出发,采用阶梯式动员方法,通过街道统筹、社区协调、社区宣传、骨干带动形成多层级宣传动员体系,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外展造势宣传,鼓励社区居民集思广益为社区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激发居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在朝阳区D街道的创享工作实践中,通过专业社工与社区主体的对接,调动了辖区社会单位以“0元提案”的方式参与,提供各类公益服务,多年来服务辖区居民15 000余人,也逐步带动了高档公寓、物业、青年人群体等力量参与,实现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深入宣传了创享工作的理念与内涵,为后续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2 “金点子”征集
所谓“金点子”,是指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萌生的对社区建设和发展有价值的提议。朝阳区2021年社区创享提案主要围绕“社区环保、守望相助、社区文化、社区融合”等主题展开。在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者采用实地访谈以及座谈会的方式,引导和鼓励社区楼门长、党支部等提出参与社区治理的想法和创意,并动员其在社区内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广泛凝聚居民共识,提升居民参与度,为创享工作持续注入新鲜血液。在这一环节,社工扮演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基于通才思维,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和单位在结合生活实际需要、社区实际状况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朝阳区D街道为例,通过20余次宣传动员活动,2021年度共征集创享计划“金点子”90余个,在征集提案过程中呈现出提案人群多元、提案类型广泛、提案内容深入、提案效果持续等特点。
3.2.1 待优化提案概况
朝阳区D街道2021年的创享计划提案当中不仅有很多往年的优秀延续性项目,而且还有一些青年提案,这些提案广泛增加了涉及时下的垃圾分类与物业管理的相关热点话题,其中15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垃圾分类项目,以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为主体联动物业,开展常态化垃圾分类知识宣传、21天垃圾分类实践、变废为宝制作等志愿服务,以全面普及垃圾分类实用生活技巧,增强居民环保理念,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技巧,解决社区环境差、秩序乱等问题,营造美化、亮化、绿化、净化、整洁、通畅的安居环境。
3.2.2 提案优化实施过程
提案优化是将居民的“金点子”转化为提案项目的过程。在历经了初期外展宣传动员及“金点子”征集阶段后,社会工作者协助居民将其非专业化的“金点子”整理成专业化的提案项目。提案人期待策划出回应居民诉求、助力社区发展的优质项目,拥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专业社工协助提案人进行项目提案的撰写及优化。社工在协助提案人进行项目优化时,一般做法如下:
其一,项目提案的撰写及优化一般遵循“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尊重社区自决”的工作原则。即社工要以提案人为主体,充分尊重其主观意愿,调动其能动性,运用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为提案人提供思考框架,最终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项目提案书。
其二,社工通过组织提案人参与社区提案项目撰写及优化培训会,完成专业技术的集体赋权,使得参与培训的提案者掌握专业化提案项目的撰写和优化能力,进一步提升创享计划的策划能力和策划意识。
其三,社工要保持对项目提案撰写及优化完善的常态化跟进,确保提案项目的专业性、完整性。
其四,社工注重在协助提案人优化项目提案的过程中发掘社区能人、培育社区精英,以期提升工作效率,带动项目实施。
提案评审是指通过邀请专业社工督导、街道负责人和高校教师,对社区居民的提案项目进行评议,最终确定年度支持项目。自2021年创享计划启动以来,朝阳区D街道的伙伴机构(L社工事务所)在提案大赛前对15个社区进行了百余次深度走访,共征集“金点子”90个,转化为86份社区项目申请书,通过一对一陪伴辅导、集中优化、社区探访、小组讨论、居民宣讲等方式,最终确定80个社区居民提案项目参赛。评审会以社区为单位,由每个社区的项目提案人依次进行项目简述汇报,由专家老师针对本届创享计划提案项目汇报情况进行评分并提出参考性建议以供后期优化提案。最终通过提案大赛共孵化优秀提案项目落地76个,其中“0元提案”17个。在这一环节,社工充当协调者和链接资源者的角色。提案评审的时间、活动场地、人员分工等都由专业社工负责协调,以保证项目评审环节的顺利进行。
在通过提案大赛确定落地项目后,创享工作进入中后期。在此阶段,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带领项目团队将提案项目变现,即由提案人负责策划和开展相关活动。专业社工也将持续跟进提案项目的实施全程,充当专业督导者,采取日常跟进辅导、线上线下辅导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增进提案者的策划和开展活动的能力,通过常态化跟进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作出调整,对提案者给予专业技术上的支持,并为其链接所需资源提供服务,从而协助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项目的社会效益。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进行提案项目落地培训。社会工作者充当督导者角色,对提案者就项目实施的具体细则进行专业意义上的指导和培训。如协助居民快速适应财务要求、项目管理上的新变化,帮助居民理解项目创新性、清楚对公转账的基本流程、明确了几大主题内容等。通过专业培训,帮助居民提升组织策划能力。此外,针对提案实施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和问题,要提前做好风险预估工作,引导提案人预备好紧急备案。
第二,规范各项目团队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流程。科学有序的项目计划是活动实施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社工要对提案项目设计的具体环节进行细致规范,保证项目计划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清晰等。
第三,对提案项目负责人进行团队管理与运营的专业化培训。加强提案队伍的孵化与培育,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有利于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与行动能力,确保服务团队的规范性,保证提案项目的良性运行。
图3 社工助力提案实施的流程
第四,定期进行项目进度专题汇报与实践成果展示。提案项目的实践成果展示有益于社工和服务团体反思工作过程以及总结工作经验和不足,协助提案人做好项目经验梳理总结,展示阶段性成果,巩固已有机制成果,使探索形成的机制经验切实发挥作用,也能让团队执行者直观地看到工作的实际成效,能够提升其获得感和满足感,以进一步激发其投身于社区创享工作的热情,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作用。
伙伴机构即在创享计划中与街道办事处合作的专业社会组织(一般为社工机构承担),专业社工机构的参与能够为创享工作带来专业技术与理论支撑,然而在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成效、提高居民参与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社工机构本身也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总结。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D街道为例,首先,在社区居民方面,在创享作的初期调研和工作展开时,由于社区居民对社工角色认同感较低且对社工角色定位不清晰,专业社工深入到社区进行外展活动时,需要依托社区平台展开,这就导致了社工机构对社区的依赖性较强,无论是开展外展活动,还是进行专业培训活动,在缺乏街道和社区的支持时,居民们很难积极响应。其次,在街道和社区方面,社工机构本是独立于街道和政府以外的第三方机构,但在具体工作中,街道和社区仍对社工机构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力,L机构作为D街道的合作方,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总是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街道的管理和指导,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自觉地以街道标准为工作依据,这导致创享工作实践中存在将社会组织吸纳进行政体制的风险,即基层行政单位倾向于将专业社工视为行政人员,并将其置于行政体制的管理监督之下,行政事务与专业实务交织掺杂,社会工作者在工作时在专业身份与行政身份的冲突与抉择中感到迷茫。
社工机构要利用好创享工作的契机,加强对专业本身的在地宣传,减少在工作过程中对行政体制的依附。L机构还要思考,如何在服务过程中呈现出有别于社区工作的专业特性,夯实社工机构的群众基础。此外,在社区创享工作过程中,社区与社工机构是通力协作的伙伴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交流的平行主体,而非从属关系。一方面,社区领导者要积极学习国家施政方针,加强对社工机构的关注和了解,明确社工机构的角色定位与功能价值,更新思想观念,减少行政束缚,优化管理体制,赋予社会工作者更多的介入机会和发挥空间,重拾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价值,还要在创享工作中带领社区人员与社会工作者建立有序高效的协作机制,促进社区基层的善治;另一方面,对机构社工而言,在与社区的协作过程中,要秉持专业理念和价值伦理,明晰自身角色定位,强化自身身份认同,厘清社工专业职能,避免对行政指令的盲从。L机构在向街道和社区派遣社工的同时,要加强对上述内容的培训和督导,警惕专业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因身份迷失而导致社工机构沦为基层行政单位的附庸。
社会工作者在参与创享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协调组织、资源整合等专业技术,以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和呈现社工专业性,提升工作效能。然而受我国大环境影响,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且经验不足,创享工作的实践本身也是在政府支持下的社会治理探索,国内有关创享工作的本土理论研究不足,技术支持仅来源于社工以往的项目经历和国外实践经验及技术理论的总结,社工在从事提案人的培训与督导支持的过程中力不从心。此外,L机构的一线社工大多为非本专业出身,其社会工作知识储备不足、专业素质不过硬、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对群众需要敏感度低,难以应对复杂棘手的现实情况,在服务过程中社工的专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使得社区方面认为“社工和志愿者的工作差不多”,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很多工作只流于表面,社工介入未能真正达到活动计划的目标成效,服务失灵现象普遍存在。
由上述内容可知,社工机构在创享工作中的服务失灵主要是由于本土技术支持不足以及项目社工自身专业性不足导致的。党的十八大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道路和目标上坚定理论自信。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要想实现专业社工助力社区创享、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永续发展,就必须完成本土理论建构上的由外引到自创、由无到有的转变。L机构需要将近些年创享计划实践的本土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提炼出其中有效做法和适用模式,以指导当前实践工作。然而L机构的设置中缺乏专职负责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多年来积淀的实践经验亟待升级为服务于创享工作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和服务于当前创享工作的开展。对于从事一线工作的社工机构要做好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对其实务工作过程中的督导支持,帮助社工在工作中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熟悉人员招募、活动策划、活动开展与成效评估的基本流程。在对一线社会工作者的培训过程中,还要注重提高其综合能力。首先,在办公能力上,机构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利用好零碎时间,帮助一线社工学习掌握办公自动化操作常识,提高其工作效率。其次,在沟通交流能力上,机构可以开办社区居民同社工一起参与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在丰富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增进社工与居民间的交流和互动,为创享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再次,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机构可以定期开展交流研讨会,要求社工汇报工作进度,分享相关经验,研讨工作方法,推动社工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发展引擎在这里主要指在创享计划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的驱动源。臧其胜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福利服务,其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资源论、商品论、礼物论以及权利论。”就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人将社会工作机构所从事的活动视为一种志愿者活动或社会福利事业,甚至部分社会工作机构成员也持此种观点。志愿服务和福利事业的非盈利标签导致机构资金筹集难。由于资金匮乏,社工机构严重依赖政府项目的资金支持,然而政府项目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要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专项社会服务中,只能预留一小部分作为工作人员的薪资,这导致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资收入以及福利待遇方面驱动不足,进而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态度。在L机构中,工作人员稳定性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创享工作过程中,社工要对机构、社区以及居民三方负责,社区调研、活动筹划、提案征集、优化与实施乃至中期和结项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社工的全面参与,一线社工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工作任务与所得回报并不吻合,机构内大部分工作人员工资待遇都比较低,对职业前景感到迷茫,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社会工作机构在参与创享工作实践中,将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完成项目考核任务以及应对评估检查上,具有重评估、轻实务的思想倾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未能较好地回应居民诉求,工作开展成了发放小礼品、做游戏的形式化活动,加之资金来源问题,一些好的服务经验难以持续铺开,发展引擎动力严重不足。
发展引擎动力不足问题,具体表现为政府和社会对专业社工支持不足、机构项目启动资金不足、服务人员待遇低下等问题,其实质可概括为资金驱动问题和人才驱动问题。对于前者,社工机构需要拓展资金渠道,减少对行政体制的过度依赖。第一,社工机构要积极营造正面形象,通过网络渠道、自媒体平台等途径宣传社会公益正能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创享计划中的社工服务成果向社会展示,营造公众关注社会组织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良好氛围。第二,社工机构可利用多种社会资源,扩大融资渠道,争取社会企业、公益慈善基金等多渠道支持。张桂蓉认为,“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在社会治理领域中的参与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存在显性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参与社区治理。”这意味着社工机构要把握机遇,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借助与企业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此外,社工机构还要主动深化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专业实力,扩大资金来源面。对于后者,在解决资金驱动问题的同时,专业机构还要设法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加强对机构内人才的支持,包括技术支持、心理支持、职业生涯规划等,优化机构内部工作机制,减轻社工人才工作负荷,加强机构文化的阵地宣传,提高专业人才的工作满意度、舒适度以及对机构文化的向心力,最大程度减少机构人才流失,招揽业内精英,为机构发展注入生机活力,使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