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 张万民 张选文 徐明旺 屈丽莉 张 丹 郭进有 王 琳
(1.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1102;2.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 辽宁沈阳110034;3.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410604;4.泉州市绿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泉州362012)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等,危害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30%以上,严重制约着水稻产业发展[1]。 目前农业生产上主要应用化学药剂对二化螟进行防治, 但是长期使用各类化学药剂容易使二化螟产生抗药性, 且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危害天敌生存等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亟需各类绿色防控手段对二化螟进行有效防控[2]。
一些学者对二化螟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研究,通过物理手段(特定光波和性信息素诱捕等)和生物手段(赤眼蜂和绿僵菌等)进行防控,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6]。 本试验使用二化螟性诱剂诱芯配套新型蛾类诱捕器诱捕二化螟雄性成虫; 利用特定波段的LED 光波与二化螟性诱剂诱芯对二化螟雌、 雄成虫同时诱捕, 通过特定光波可避免或减少诱捕到其他昆虫,且通过性诱剂提高诱捕二化螟雄成虫的数量,通过2 种引诱效果的叠加增加二化螟的诱捕量及防治效果。 本试验设置不同亩用量, 以期对不同型号PLT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的用量进行初步探索。
二化螟性诱剂诱芯 (持效期一个月的橡胶塞诱芯),诱捕器(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新型蛾类诱捕器)。PLT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光波为对二化螟有较强趋性的紫光, 每个诱捕器均放置一粒二化螟性诱剂诱芯。 以上材料均由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于2020 年7~9 月在长沙市宁乡市金洲镇南洲新村、 盘锦市大洼区西安镇和铁岭市昌图县两家子镇进行。 不同地区试验水稻田块均为连片种植,且地势平坦,肥力一致,管理相同。
试验共设计7 个处理,每个处理3 次重复。 各处理分别为处理A-1(使用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间隔 25 m、共悬挂 3 套),处理 A-2(使用 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间隔36 m、共悬挂3 套),处理A-3(使用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间隔45 m、共悬挂3 套),处理 B-1(使用 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间隔 25 m、共悬挂3 套),处理 B-2(使用 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间隔 36 m、共悬挂 3 套),处理 B-3(使用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间隔45 m 共悬挂3 套)和处理C-1(使用新型蛾类诱捕器、间隔25 m、共悬挂 3 套)。
PLT-A、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和新型蛾类诱捕器悬挂于配套的支撑杆上, 进虫口高于水稻10~20 cm, 具体根据水稻长势调整。 每周调查一次诱捕二化螟数量, 记录诱捕器粘板上或集虫器中二化螟数量,并清理虫子或更换粘虫板。
应用Excel 2019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 20.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28 d 内不同地区各处理诱捕二化螟的发生动态基本与常规新型蛾类诱捕器一致(图1~图3)。 湖南长沙和辽宁盘锦试验中, 处理C-1 在各时间段中二化螟诱捕量均为最低,辽宁铁岭试验中,去除处理A-1 后, 处理C-1 在各时间段中二化螟诱捕量为最低。 湖南长沙试验中,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在不同时间段中诱捕量普遍高于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辽宁盘锦和辽宁铁岭试验中,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在不同时间段中诱捕量普遍高于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
图1 湖南长沙各处理诱捕二化螟发生动态
图2 辽宁盘锦各处理诱捕二化螟发生动态
图3 辽宁铁岭各处理诱捕二化螟发生动态
由附表可知,湖南长沙试验中,处理A-1 平均单个诱捕器诱捕二化螟数量为各处理中最多(121.67 头),其次是处理A-3(118.67 头),诱捕二化螟数量最少的是处理C-1(55.67 头),处理A-1 诱捕量是处理C-1的2.19 倍,处理 B-1 诱捕量是处理 C-1 的 1.65 倍,处理A-1、处理A-2 和处理A-3 均与处理C-1 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辽宁盘锦试验中,处理B-2 平均单个诱捕器诱捕二化螟数量为各处理中最多(116.00 头),其次是处理B-1(109.33 头),诱捕二化螟数量最少的是处理C-1(15.00 头),处理B-2 诱捕量是处理C-1的 7.73 倍, 处理 A-2 诱捕量是处理 C-1 的 5.69 倍,各处理均与处理C-1 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 辽宁铁岭试验中, 处理B-2 平均单个诱捕器诱捕二化螟数量为各处理中最多(224.00 头),其次是处理B-3(202.67 头), 诱捕二化螟数量最少的是处理 C-1(34.33 头),处理 B-2 诱捕量是处理 C-1 的 6.52 倍,处理A-3 诱捕量是处理C-1 的2.49 倍, 处理B-1、处理B-2 和处理B-3 均与处理C-1 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
附表 不同处理在不同地区的二化螟诱捕量
湖南长沙试验结果显示,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捕二化螟数量少于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可能是由于南方阴雨天较多,影响了对二化螟的诱捕,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开展试验分析。 辽宁铁岭试验中发现, 处理A-1 和处理B-1 对二化螟的诱捕量较少,通过田间观察,可能是由于以上处理主要分布于水稻地块边际,接近马路,且马路附近种植行道树,生态环境较平衡,制约了二化螟在该区域的发生。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的安装及更换粘虫板的效率均高于PLT-A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 PLT-B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粘虫板为双面使用, 近地面粘虫板诱捕到的虫量明显少于近灯面粘虫板诱捕到的虫量,使用时可单面使用,待虫满时使用另一面进行诱捕,节约成本。 田间应用时可针对不同环境及防治靶标害虫选择不同类型的PLT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
湖南长沙和辽宁盘锦试验结果均显示, 同一种诱捕器按照不同间隔设置, 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且各处理之间诱捕二化螟数量较为接近。 但是,湖南长沙试验结果显示,处理A-1 和处理B-1 在其同一种诱捕器中诱捕二化螟数量均最多; 辽宁盘锦试验结果显示, 处理A-2 和处理B-2 在其一种诱捕器中诱捕二化螟数量均最多; 辽宁铁岭试验结果也显示, 处理B-2 在同一种诱捕器中诱捕二化螟数量最多。 参考往年二化螟在南北方发生情况及水稻田中二化螟虫口密度,建议南方地区使用PLT(A 型或B 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间隔25 m,即每亩放置一套,北方地区间隔36 m,即每2 亩放置一套。 同时有必要根据田间气候和虫口密度进行调整。
本试验中PLT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捕量显著高于常规性诱捕器,俞艳等[7]和高会会等[8]研究发现,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对小菜蛾和斜纹夜蛾的诱捕量高于常规性诱捕器,与本试验结果类似。 PLT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利用特定波段的LED 光波与靶标害虫性诱剂诱芯结合对靶标害虫雌、雄虫同时诱捕, 通过特定光波可避免或减少诱捕到其他昆虫,且通过性诱剂提高了诱捕靶标害虫雄成虫的数量, 通过2 种引诱效果的叠加增加了靶标害虫的诱捕量。PLT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应用价值较高,可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