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智利,符 莉
(1.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沈阳 110161;2.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125)
科技特派员上联高校和科研院所,下接乡村和广大农户,实现了科技与农业农村发展的“零距离”对接。他们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这种更接地气、更近人情、更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更受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形式,长期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成为当前科技下沉服务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共有科技特派员84.56 万人,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展科技服务、推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三农”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代,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特派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建设一支强大的面向基层一线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科技特派员工作肇始于1999 年福建南平,旨在通过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实现“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破解“三农”难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质量兴农是关键,科技助力是保障[1]。科技特派员面向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针对龙头企业等不同服务对象,以突破技术难点和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普及,成为推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中坚力量,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开展乡村科技服务上,相较于农技推广站、涉农企业等传统技术服务方式,科技特派服务形式具有明显优势、发挥重要作用,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广袤农村大地上的科技服务要求。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并支持科技特派员走向农村经济建设一线战场,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此后,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 a 提出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选派,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践证明:“三农”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新时代,国际和国内出现新发展格局,亟需稳住农业基本盘、稳定粮食供给和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开始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供需两端的农产品供应链造成巨大影响,农产品市场供求波动加剧,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十四五”时期,新时代科技特派员面临的环境和要求均有所变化,必须把握时代机遇,运用科技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面向新时代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新需求,亟待整合科技优势,引导并激励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服务方法和服务模式,提升科技特派员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
科技创新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模式、运销体系、产品结构等面临新的变革,也对科技特派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来看,资源节约型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成为农业增值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在稳步提高,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在快速发展等等,这些均要求新时代的科技特派员能够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链,发挥多主体合作、多要素协调作用,推动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资本投入等合理流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使科技特派服务充满活力和动力。
当前,农业生产方式正在朝着标准化、精准化、信息化等方向转变,这些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要求进一步创新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科技特派员积极适应并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发展新常态。在现场指导、技术示范等传统科技服务模式基础上,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拓展,加速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鼓励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并大力扶持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动,如开展科技龙头企业创建活动,这样可以加强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改造新工艺、打造名牌产品,进而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方式也将由政府选派为主转变为双向选择、按需选派,通过采取供需对接方式,使科技特派员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可根据服务任务、服务渠道等不同特点,将科技特派划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当地实际需要选派科技特派员,这样可以保证科技特派工作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保障科技特派服务的持久性和连续性。
自2007 年辽宁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四位一体”科技特派行动以来,全省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实现了省内全覆盖。到2021年底,全省科技特派团(组)达到103个,服务不同县市区104个,派驻科技人员4 370人,累计开展服务3万余人次,示范新品种新技术366项,建立示范点(示范基地)127个,示范面积超2 000 hm2,举办专题技术培训1 410 场次,培训农民8万余人次,科技服务领域涵盖种植业、林业、渔业、农机、粮食、加工等各领域,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科特派+农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科特派+示范基地(示范园)+农户”“科特派+农业企业+农户”“科特派+政府+合作社+农户”“互联网+科特派”等多种服务模式[2]。
受多种因素影响,辽宁科技特派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科技特派员的整体素质、知识水平及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参差不齐,需进一步强化培训。二是缺少复合型科技特派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智慧乡村建设所需专业人才较少。三是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服务中对国家惠农政策信息解读、宣传和传递方面能力不足。四是科技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相对单一,产业链条大多集中于某一环节而未向全产业链延伸,亟需服务向产后延伸,由单一技术服务向综合性服务拓展,创新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行动的作用。鉴于大部分科技特派员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派出期间无法完全脱离本职工作,只能抓住工作“空闲期”或“间隙期”去基层一线,容易导致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大打折扣,有待加强科技特派工作的动态管理,
新时代科技特派工作面临新转型,在这种背景下,需对标科技特派员的定位和要求,研究科技特派员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路径,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综合能力与素养,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服务“三农”的实践技能,带动农村基层创新创业,为实现农业稳步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乡村振兴的先遣队。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村大有作为。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长期奋战在农业一线的专业队伍,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特派制度推行20 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尽快让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3],坚持以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以提高农村科技服务能力为目标,以科技特派员培训为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科技特派员培训体系,提升科技特派员综合素养,提高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上适应新变化、服务新需求[4]。
按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布局,结合乡村振兴形势和需求,与时俱进、着眼未来,紧跟新时代农业农村科技步伐和发展趋势,提升科技特派员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能力,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开展协同合作,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以核心骨干为重点,加强科技特派员培训,推进科技特派工作“选、派、训、管、服”一体化和规范化,加强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完善新时代科技特派工作管理服务。
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政策的调整、优化、支撑和推动,只有掌握好农村发展的各项惠民政策,科技特派员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这就需要科技特派员不断学习,熟悉并掌握惠农富农政策。基于此,需要对科技特派员进行农业农村相关政策的系统培训,并在科技特派实践中及时有效地传送给农民,让农民知道并用好一系列惠农富农强农政策,让科技特派员成为“三农”政策的解读者和宣传者,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