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增城区洪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2022-01-16 09:55胡永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行洪防洪城区

胡永辉

(广州市增城区河湖库管理所,广东 广州 511300)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1-2]。2020 年广州市“5·22”暴雨期间,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区遭遇特大暴雨,多地出现严重“水浸街”现象,增城区新塘镇受近两年城市开发强度大、城市更新建设快的影响,镇内官湖河、温涌、雅瑶河流域受灾最为严重(图1),其中广园路与开创大道交叉口最大淹没水深达3.24m,最大持续时间达24h。

图1 增城区温涌、官湖河、雅瑶河流域

近年来关于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已有大量研究,张建云[2]等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暴雨洪水频发的影响;伍志方[3]等对2017 年广州市“5·7”特大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和可预报性进行研究;王伟武[4]等从城市气候、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等多个角度提出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张欣[5]等通过设计暴雨推求2020 年广州市“5·22”洪水等级。广州季风气候突出,出现强降水机制复杂[6],城市洪涝灾害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各区域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存在差异,需要相关部门提出因地制宜的防洪减灾措施。各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有共性也有特性,对广州增城区“5·22”特大暴雨的研究较少。本文以2020年广州“5·22”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广州市增城区暴雨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洪减灾对策。

1 广州市增城区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1.1 自然因素

1.1.1 流域洪水超标

广州市属于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4-9 月。通过查算《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和《广东省水文图集》(2003 年版)求得各时段流域中心点暴雨均值和Cv 值,计算雅瑶河流域设计点雨量,计算成果见表1。“5·22”暴雨1h 降雨量为20 年一遇,3h 降雨量超100 年一遇,6h 降雨量约为100 年一遇,24h 降雨量约为50 年一遇,增城区雅瑶河流域周围实测降雨如表2 所示,综合评判本次降雨超100 年一遇标准。此次降雨具有超标准、雨强大、历时短、总量大等特点,降雨所产生的径流超过现状防洪排涝标准,是造成各片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表1 设计点暴雨成果

1.1.2 地势低洼易涝

增城区暴雨受灾最严重区域为增城区埔安河流域、永和河流域及雅瑶河流域,淹没区地势低洼易涝。此次雅瑶河淹没区域主要位于荔新公路以南、广深铁路以北的地势低洼区域,排水能力差;永和河及埔安河流域上游西北方向多为山地,地势较高,水流随着地势降低往平原区汇集,最终汇入东江北干流。永和河沿岸部分村落地势低洼逢暴雨必淹,平均高程3~4m,2017 年“5·7”暴雨淹没水深约0.5~0.7m;“5·22”暴雨永和河洪水位4.56m,淹没水深达到1.3~3.0m,下游洼地多无法快速排出暴雨积水;埔安河流域内淹没区域位于北部环形山区汇流必经出口,部分区域为局部地势低洼区域。增城区雅瑶河淹没片区态势如图2 所示。

图2 增城区雅瑶河淹没片区态势

1.2 人为因素

1.2.1 下垫面硬化加剧

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改变了下垫面的特性,地表径流系数降低,使降雨强度加大,雨量分布更为集中,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根据近年来的遥感影像图显示,流域中上游的大量农林草地建设为城镇并仍在不断开发建设中,中上游土地的蓄水保水能力大幅下降,而流域下游的淹没区周边也在不断建设,城镇建设密集,地面硬化,流域内天然蓄滞洪区蓄水功能消失,径流系数增大。增城区永和河流域2000-2020 年遥感影像如图3 所示。

图3 增城区永和河流域2000-2020 年遥感影像图

表2“5·22”实测降雨统计表

1.2.2 排涝体系不完善

增城区各流域防洪排涝标准低,排水系统维护不到位,水系复杂、桥梁阻水、流路不畅等问题较多。雅瑶河上游河道整治而下游河道未整治,上游河道拓宽使洪水归槽效应明显,加大了洪水下泄的流量以及下泄速度,导致下游强降雨与超标准洪水流量叠加,加重灾害。两岸堤防体系未闭合,部分堤防现状并未达标,河道上下游、左右岸堤防差异较大,堤防缺口明显。永和河未经系统治理,水系紊乱、流路不顺,现有未设防,未形成封闭的防洪圈,有堤河段多为土堤,堤身低矮,防洪标准低。两岸地势低洼,自排条件差,现有排涝站排涝能力不足,水闸年久失修,无法及时开启排洪。埔安河上游水库大坝安全等级较低,未能发挥洪水调蓄作用。洪水发生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打开泄水涵管同步放水,不能对坝址以上天然来水进行有效调蓄以减轻下游河道的行洪压力。

1.2.3 城市化建设加快

城市开发建设影响河道行洪,河道内存在行洪障碍物,河槽内桥墩等违章建筑物阻碍泄洪。区域内存在多处行洪卡口缩窄河道断面,影响河道行洪。“5·22”暴雨洪水期间,由于桥梁底低阻水,水位迅速壅高,部分河道内布置有桥墩,洪水期间阻水更为严重。上游河涌水系被堵塞或填埋,局部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暴雨洪水向下游汇集。河道主汊淤积和萎缩,行洪断面被侵占,泄洪严重不畅,壅水严重,应对超标准洪水防御能力有限。增城区雅瑶河水系现状如图4、图5 所示。

图4 增城区雅瑶河行洪卡口点

图5 增城区雅瑶河上游建设导致水系连通被破坏

2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防洪排涝必须流域统筹、系统治理,防外洪、排内涝一体化考虑。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洪水时,应加快工程措施建设,完善暴雨洪水预警预报体系,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多部门联合协作提升特大暴雨洪水应急、避险、处置等能力。

2.1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提高设计标准

目前防洪排涝的基础设施标准低,水系紊乱,需加快推进河道清淤疏浚,拓宽河道过水断面,恢复河网水系连通,尽快完成支流河涌达标整治。加强河道维护和水利工程管养,对阻水构筑物及时清除,定期对水闸及箱涵维护,增设挡墙、堤防补缺加高以加快洪水快速下泄、减少洪水漫堤,提高河道防洪排涝标准。结合调度运行规则的要求,实现水库、水闸和泵站等的防洪工程(设施)的联合调度,在暴雨洪水到来之前进行水库和河道的“预腾空”。对流域内水库、水闸、泵站做好管养,出现问题及时维修加固,保障水利工程防洪功能。不断推进泵站、箱涵等基础排涝设施的管养和扩建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防洪工程的规范化管理。

2.2 加强监测设备现代化,强化灾害预案体系

洪涝灾害可通过现代化设备提前监测预警,为防洪排涝争取宝贵的时间进行技术指导。可通过加强流域上中下游水位、流量及路面积水监测等工作,在地铁站等重点易淹区域布置监测点,构建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和应用及超标准洪水防御方案研究,全面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据此对工程调度、抢险排险等进行指导,为人员和财产转移赢得时间和主动权。

2.3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高调蓄能力

城市化进程加快,下垫面急剧变化导致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在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城市化对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采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督促建设区严格按照国家海绵城市的要求对已建厂区地面进行改造,对拟建和未建厂区进行严格审批和监督。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2.4 建立应急工作领导组,多部门联合协作

设置应急管理小组,明确人员组成和责任划分是促进各管理部门统筹协作、保障强化应急工作展开、保证洪涝灾害防御和应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的关键。各部门根据监测预报分析结果,设置洪涝灾害实时报告制度,部门间应加强沟通,相关应急部门做好防汛措施,加强巡逻,做好紧急管理调度工作。各行各业应增强防汛意识,加强暴雨洪水防御方案、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建立水利专家顾问制,统筹各行各业汛前检查和工程日常管理。同时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加强多部门、多层面的协作联动。

3 结束语

通过对增城区三个流域片区“5·22”暴雨洪水的调查发现,受灾片区自身地势低,流域遭受超标准洪水,下垫面硬化导致蓄滞能力不足是引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继而导致流域内河道严重卡口造成洪水漫堤,最终造成了严重经济财产损失;另外,水利设施防洪排涝标准低、设施陈旧,水系格局改变、水流不畅是导致洪涝灾情加剧的重要原因。结合受灾区特点提出洪涝灾害防治对策:提高防涝设施标准、利用现代化设备预警、改善城市下垫面条件等,同时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来减少灾害损失,提升应对特大暴雨的能力,以保障区域洪涝安全最大化降低超标准暴雨造成的损失。

猜你喜欢
行洪防洪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大辽河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