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VB程序设计中的学科思想

2022-01-15 00:48葛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信息技术

葛倩

摘要:本文从关注信息技术学科思想角度出发,以“初识VB程序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科思维角度进行课程设计,梳理了学科几个主要思想方法,并分析学科思想方法对VB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意义,以期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信息技术;学科思想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01-0036-04

● 案例背景

学科思想是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是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思想和见解,它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科学地掌握学科知识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影响力的思维方式很多,如计算思维、模块化思维、数字化思维、对象思维、算法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科思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以苏科版“初识VB程序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科思维角度进行课程设计,以更加科学的方式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探索

本课基于课程标准,结合具体实例,确定的教学重点为了解VB程序设计中图片、按钮、标签等对象,了解對象、属性、事件、方法的概念及编写方式,能够读懂简单程序,了解程序设置属性方法。难点是体会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程序调试过程中错误代码的解读。课程设计全程贯穿三条教学主线,如下图所示。

1.片段1——游戏体验,引入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发“红包”了,同学们来一起抢抢看。

学生纷纷体验VB抢红包程序V1.0版本,教师引入本节课主题:一起探秘抢红包程序的奥秘——初识VB程序设计。

设计意图:以体验抢红包的方式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能够细致观察案例界面,进行需求分析,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案例中的计算问题,将计算思维培养迁移至任务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评析:本课选择“抢红包”应用的意图主要有两个。(1)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实质在于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②生活中的案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是对问题进行抽象和分解的基础。③凸显学习的生活意义,是核心素养的体现。(2)逻辑功能简单,便于计算思维培养。红包案例的功能模型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实际案例的抽象分析,建立模型,更容易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

2.片段2——需求分析,创建工程

教师直接演示VB编程软件创建初始工程的过程,运行默认工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抢红包程序除了“form1”窗体对象以外还有哪些对象?学生积极回应。

设计意图:①通过默认工程运行结果和现有红包应用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对象的概念。②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还需要哪些对象,理解图片、文字以对象的形式存在于程序中,需对案例中元素进行对象化的抽象,培养学生思考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学生计算思维意识。

3.片段3——自主探究,界面搭建

教师演示图片对象的创建过程,演示过程中讲解将控件拖拽到窗体中就形成了对象。要求学生完成程序界面的搭建,并思考问题:对比老师的程序,你的界面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界面搭建的过程中体会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多种、多个对象的组装,对VB程序设计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有初步的印象。

教学评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设计的两条主线推进。第一条主线即程序设计一般步骤教学主线——界面设计;第二条主线即重点知识建构过程教学主线——对象。

4.片段4——创新设计,美化界面

带领学生认识对象三要素之一——属性。教师类比举例并提问:如果要修改Word文本中文字大小,如何操作?引出属性的概念,并讲解VB中对象也可以更改其属性,让其有不同的特征,在VB中对象属性决定对象的具体特征。教师演示抢红包程序界面中图片对象属性修改方式,在演示的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探究属性按字母序和按分类序的两种显示方式,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显示、大小等,并猜测应该修改哪个属性,学生很快便能发现按照分类方式更便于观察,再根据英文单词的含义便能猜测到应该修改的属性。之后,教师验证学生的猜测,并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二:修改对象属性实现界面优化,同时观察图片、按钮、标签三种对象属性的共性。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明确属性决定对象的具体特征,不同对象有相同的属性,也有自己独特的属性。

设计意图:①对比界面的不同,自然引出知识点——对象属性;②属性以分类序展示,方便初学者认识属性。通过观察多种对象属性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加深对对象的认识。③通过对象属性的设置,帮助学生认识程序界面是在不断修改中美化的。

教学评析:(1)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多提问,通过设计问题和冲突来引发学生思维,学习的需求由学生提出,推进教学过程的递进,从而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2)以需求驱动的方式推进课堂进行,按照课程设计的两条主线推进。(3)类比Word中文字如何修改大小,讲解VB中对象属性的概念,是对象属性思维的一种体现。对象的属性思维指在面对较复杂的系统时,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个对象来进行分析。一个系统作为一个对象,可以由多个对象组成。对象有自己的属性(特征),同类事物可以表示成同一类的对象,对象有共性属性也有特有的属性。(4)属性按分类序展示。①展示更加清楚,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推理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属性的大概意思,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②便于学生观察总结对象属性的差异,加深对重点属性的认识,如属性名称,VB程序中访问对象是通过访问属性名而获取该对象,为后续程序代码编写打下基础。③直接告诉学生修改哪些属性转变为学生探究修改哪些属性。培养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发展,学生能够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举一反三,培养其计算思维的能力。

5.片段5——编写代码,测试程序

学生在完成界面优化之后,运行程序,发现点击抢红包无效果,这时候教师提问:界面已经搭建完成为什么没有抢到红包呢?绝大部分学生说道:“老师你没写代码呢!”于是笔者顺势抛出两个问题:代码写在哪里?什么动作触发代码执行?学生回顾抢红包的执行过程,明确当点击抢红包按钮这个动作的时候,就会抢到红包并将金额显示在label对象上。在肯定学生回答后,请学生猜测程序写的位置与哪个对象有关联?接着提出第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对象三要素之二——事件,明确事件就是触发代码执行的动作,如对该对象的点击、双击、鼠标移动等动作,一个对象可以有多种动作,即有多种事件类型,代码写在某个对象的事件里,触发某个事件,即执行事件里的代码。

教师演示“抢固定红包”按钮的单击事件,编写抢100元红包程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演示过程。教师在程序后台直接编写程序label1.caption=100,在写程序的过程中,通过在前台设计页面的label1对象的属性窗口找到label1对象的名称属性,复制该对象名称属性值,找到外观类中caption属性停留三秒钟后回到后台程序设计界面进行代码继续的编写。完成代码编写之后提问:这段代码能实现什么样的功能?Label1是什么?Caption是什么?100是什么?带领学生分析代码,了解代码动态设置属性的方式,思考与界面设计时直接修改属性值的不同应用场景。要求学生完成任务三:点击红包图片,实现抢固定红包,提醒学生任务需求的变化。

设计意图:①两个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自然引入知识点,接着讲解事件的概念,在解惑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事件的理解。②重点提醒学生观察编写程序的每一步操作,分析重点步骤的含义,从而加深对对象属性和事件的认识。③了解代码动态设置对象属性的方式,思考与界面设计时直接修改属性值的区别及应用的不同场景。④通过实际的功能需求,分析针对的是哪个对象及对象的哪种事件进行编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事件的掌握。

教学评析:①学生运行程序,无效果,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通过设计问题和冲突递进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引出贯穿全程的两条教学主线。②教师演示抢固定红包按钮程序实现过程,在编写label1.caption=100代码的时候,label1不是直接编写而是从界面设计窗口中属性面板复制得到。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呼应在学习属性的时候通过访问该对象的名称去访问这个对象,将知识系统化。对比界面设计修改和代码修改对象属性异同,思考应用的不同场景,体会程序设计的灵活性。③灵活设置学生任务,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点击红包图片,实现抢固定红包,不再是模仿,而是在充分了解事件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修改之后的功能和生活场景更相似,更容易打开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去升级,去创新,去完善作品,引导学生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6.片段6——需求升级,程序进阶

教师演示实现抢“随机红包金额”功能,请学生分析新需求,描述设计要点,并尝试编写程序。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新按钮对象以及事件的创建,基本卡在随机金额的生成上。教师展示学生写的程序Label1.caption=100,请其他同学分析代码需要修改的点:如何将100元固定金额转变成随机数?自然而然引出知识点学习对象三要素之三——方法。VB对象中封装了许多写好的功能,这些功能称为函数或者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如产生随机数方法rnd 产生[0,1)之间的随机小数,那如何产生0~100以内的随机数呢?学生回答为rnd*100。请学生完成随机红包程序代码编写,同时思考对象三要素中的方法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①通过分析已有的程序确定程序修改点。随机红包即随机数的产生需求,自然引入知识点,也就是贯穿全程的重点知识建构教学主线的最后一个重要知识点——对象方法。②通过思考方法的重要性,体会程序设计封装的思想。完整诠释对象三要素,通过任务情境的变化,不断将知识内容深入化、系统化。

教学评析:有的学生在完成随机红包功能之后,观察随机数默认产生的是5位小数,和教师提供的案例中的整数冲突,于是引出int方法,这也是学生不断优化程序的一种优秀思维品质。随机函数、整型函數的运用是封装思维的一种体现。

模块化思维(封装思想):就是将固定功能封装在一个模块中,当需要用到的时候可以灵活调用。用户可以不了解该模块的内部结构、程序等,只需要了解这个模块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如何调用即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模块思维能力,在VB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某些需要大量重复的功能进行封装,减少代码冗余,养成良好的程序编程习惯,实现程序积累。这同时也是编程发展、大量开源程序的来源,提高了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意识。

7.片段7——知识检测,课堂总结

教师利用Flash软件制作本节课重点知识架构的交互式动画,给学生搭建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完成知识检测,巩固本节课知识,同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总结:程序中有窗体、按钮、图片、标签四个对象,通过修改对象属性改变其特征,添加对象事件触发程序执行,添加对象方法实现特殊功能,所有的编程都是对对象进行操作,可以理解程序是若干对象的组装,所以称VB程序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教学评析:利用思维导图和Flash交互式动画进行知识检测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建构、脉络梳理、提炼要点,带领学生再一次总结知识点,突出本质,体会VB程序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

● 结束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科思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经过实践,对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想法:第一,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第二,设置开放递进式任务,着眼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第三,预设冲突与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架构知识脉络。第四,必要的知识检测与总结,推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世杰,李文明.面向学科思想方法的信息技术教学思考与实践[J].教育传播与技术,2020,(02):35-38.

[2]周丽华.以学科思想为主线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 2019.

[3]周世杰,张瑜.学科思想方法:计算思维教育的一个视角[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353(04):83-85.

[4]吴帆.xDing趣味游戏中的计算思维——以《幸运大转盘》游戏设计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 348(24):33-34.

[5]林赛雅.项目式算法教学助推计算思维落地——以算法与VB程序单元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342(18):60-61.

[6]余新树.运用基于案例的程序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以VB网络版猜拳案例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5-16):60-62.

[7]王蕾,李艺.谈“对象管理”思想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38(11):29-31.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VB程序设计的教与学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研究
一体化教学在《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