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城阙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在他的诗集中写道:“做一个全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他用文字把人们对大海的好奇与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26岁北京男孩张嘉豪的世界里,如果将滑雪比作航海,那掌舵的就是他内心对于滑雪的一份坚定信念,从17岁起他带着这份信念,独自奔赴着所有可实现滑雪梦的“码头”,最近的他奔赴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
张嘉豪说:“即使我没有完成这个梦想,至少我全力以赴了。将来我也会用这份经历,帮助有梦想的人完成这个梦想!”
一触而不可收,实习面包师爱上滑雪
2020年9月,25岁的张嘉豪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运动健将称号,进入北京体育大学进修。
住校第一天,张嘉豪给爸爸张马丁发来视频:“老爸,今天刚提交了我的英语作业,这段时间也在上网课。”张马丁脱下头上的厨师帽,竖起了大拇指。
张嘉豪1995年出生于北京,跟奶奶、爸爸相依为命,爸爸张马丁是一位糕点师,家境一般。张嘉豪从小活泼好动。有次张马丁喝多了回来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次日醒来,奶奶说:“你快看看你头发吧。昨天你睡着了,你儿子拿着推子骑在你身上把你头发剪了一块。”
張马丁起来一照镜子都露头皮了,没办法只能去外面理了个板寸。
理发时和人家一说情况,人家直笑:“你儿子给你理发没管你要钱啊?”
一旁,张嘉豪捂着嘴笑。张嘉豪还是个运动能手。
父子俩经常去北京一座室外游泳馆游泳,每次都是小嘉豪在前面领泳,游完了还在前面朝爸爸拍水喊道:“老爸,你快跟上!”
张马丁发愁,儿子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将来该怎么办呀?思来想去后,他决定让儿子子承父业,起码有一门手艺。张嘉豪初中毕业后,进入一所技校学习烹饪技术,打算毕业后做一名面包师。张马丁经常在家教儿子一些烹饪知识。
2012年,17岁的张嘉豪从技校毕业后进入一家五星级酒店实习。刚开始,张嘉豪干得很起劲,每天认真钻研各种小甜点。干了一段时间后,张嘉豪发现自己并不热爱这项工作。对他来说,最轻松的那一刻,是换上运动裤的时候。
实习之余,张嘉豪爱好玩轮滑,因此结识了一群玩极限运动的朋友。
一群年轻孩子经常坐地铁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到丰台区去玩轮滑,只为获得观众的一阵惊呼。
张马丁看出了儿子喜欢轮滑,也会鼓励他:“把本职工作干好之余,有个爱好也挺好的。”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儿子并不满足于此。不忙时,张嘉豪会跟着好友一起看滑雪的视频。看着运动员在滑雪场英姿飒爽的样子,他觉得这项运动太酷了,自己也要学。
2012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张嘉豪和同学相约一块儿去北京南山滑雪。那天,张嘉豪连站都没站起来过,摔了一天。
那晚,17岁的嘉豪失眠了。整个晚上,他脑海里回放着雪场上各种炫酷的单板动作。第二天下班后,他跟着朋友再次去了滑雪场。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练了一天就能从雪道上坡滑下来了,特别有成就感。此后,张嘉豪好像着魔了一样。每天5点下班后,跟着朋友坐车去滑雪两小时,连着去了半个月,他已经玩到可以“落叶飘”(Z字线滑行)了。
张嘉豪爱上了这项运动,好像从之前浑浑噩噩的人生中醒了过来,有了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过做这一切的时候他都背着爸爸。
有次,张马丁正在上班,突然接到滑雪场的电话。原来,张嘉豪在一次跳跃时重心不稳,狠狠摔在地上,结果胳膊骨折。滑雪场在郊区,从朝阳区赶过去得半天时间,张马丁急得不行,让张嘉豪赶紧打车去找自己的姑姑,带他去医院。
待张马丁赶到医院时,发现儿子胳膊上绑着纱布,脸上也敷着药。张马丁心疼不已:“当个爱好玩玩就得了,这个运动太危险,以后少玩。”张嘉豪挤出一个笑容,随后疼得龇牙咧嘴。
张马丁本以为儿子会就此铩羽,没想到他竟然迷上了这项危险运动……
张嘉豪每周末都去滑雪,实习工资只有1200块,每个月他只留100元充话费,100元充公交卡,200元买些水和吃的,剩下800元都买成滑雪票了,那时候票100元一张,这样一个月就可以滑8次。有时候不够,他就找爸爸要一点零花钱。
梦想在坚持中慢慢发酵,张嘉豪似乎也渐渐找到了方向。年底,张嘉豪偷偷从酒店辞了职,他先斩后奏,辞职后才打电话告诉爸爸。张马丁气得挂了电话,他不理解儿子为什么放着稳定的工作不要,要去做这种又危险又不赚钱的事。
一个人的盛放,从叛逆少年到职业选手
北京的雪季一般只有四个月,气温升高之后滑雪场就得关闭。张嘉豪滑雪的场地有限,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一家室内滑雪场,季卡只要三千多元。张嘉豪砸掉存钱罐,拿出这些年的压岁钱,办卡后他就天天去滑雪了。他白天在雪场玩命练习各种空翻技巧,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在往返滑雪场的车上眯一会,然后继续上班。而且,这样还可以跟上白班的爸爸错开时间。
因为痴迷滑雪,朋友给张嘉豪起了个外号叫“机器人”。虽然每天超负荷运转,但就像上瘾了,一天不去都不行。一开始,张嘉豪并没有找专业教练学滑雪,因为当时国内的培训行业刚起步,没有渠道和资源去接触好的教练。起初,他跟着网上视频里的大神们学习各种技巧,后来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多了,大家会相互学习切磋。
一个周末,张嘉豪带着一群好朋友到家里来玩。透过他们的聊天,张马丁才知道儿子开始玩跳台,学各种旋转和跳跃动作。张马丁担心儿子受伤,不再给儿子零花钱。可没想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张嘉豪在好友的介绍下,固定到北京市顺义区的滑雪场练习。这个滑雪场是专业级别的,只要滑得好,还有一些赞助。经过大半年练习,张嘉豪通过自己的名次赢了不少装备。
为了买一个锻炼用的蹦床,十几个滑雪爱好者集资。最后将蹦床安在张嘉豪家旁边的公园,每天去练习。有次,张马丁在公园遛弯,看到几个半大小子在蹦床上,走上前才发现儿子张嘉豪赫然其中。张马丁虽然觉得儿子不务正业,但拿他没办法。
从不看体育频道的奶奶,碰到滑雪的视频,也会喊孙子前来观看。奶奶跟嘉豪相处的时间久,她告诉张马丁:“你儿子学会一个动作就去钻研下一个动作,常常为琢磨一个动作一边走路一边比划,然后立刻就想去雪道上练习。如果第二天要去滑雪,头天晚上他会激动得半宿睡不着。”张马丁若有所思,他第一次看到儿子对一件事这么执着。
这份不顾一切的热爱,让张嘉豪的滑雪技术突飞猛进。2014年,张嘉豪就可以飞跳台了。
张嘉豪的滑雪技术日臻完善,国内每年都会举办男子公开赛,张嘉豪也想去试一试。
2015年,张嘉豪参加第十三届红牛南山公开赛获得国内组第二名。当时拿了8000元奖金,张嘉豪甭提多高兴了,心里盘算着他可以去滑多少次雪。
可没多久,张嘉豪在一次训练时两只手都骨折了,全身不能动弹。由于复位不行,大夫说需要马上手术。做完手术回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张马丁次日要上班,于是将儿子最要好的同学小戎叫来照顾他起居。临出门时,他不忘回来嘱咐儿子别再滑了。
果不其然,术后十天张嘉豪就又去雪场了,第二年又摔伤手腕。奶奶心疼不已,张马丁将儿子接回家休养了两个多月。父子俩朝夕相处,张嘉豪也向父亲袒露了心声,张爸爸这才知道,儿子这些年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滑雪上,一年至少滑300天,甚至有女生约他看电影,他也会说第二天有训练,去看电影太浪费时间了。他明白自己起步晚,于是就加倍努力,也加倍用心,一个动作练习成千上万次,哪怕受伤,但只要做好了,他就无比满足。儿子的这份坚持,让张马丁动容。
2017年,张嘉豪获得第三届陕西滑雪大赛第一名和探路者Big Air公开赛第二名。这之后几年间,他在国内外的各大赛事中屡次获奖,还被选入了黑龙江省队,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滑雪运动员。高龄入门还能取得如此成绩,有人称赞他有天赋,有人直接说他是天才。有次,张嘉豪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其实天赋一般,能有现在的成绩,首先是运气不错,还有就是靠着这股对滑雪热爱的信念。”
张马丁看到儿子的采访视频,眼角一酸。这份热爱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辛苦。儿子的左手、右手、右腿全都断过,嘴里缝过10针,摔过3次脑震荡。
有一次,张嘉豪做一个空翻动作,从大跳台上砸下来,摔断片了。事后,张嘉豪被诊断为脑震荡。回家后,爸爸跟他说一件事,一分钟后他就忘了。张马丁再次打起退堂鼓:“要不咱们还是回来揉面吧,你好歹还有个手艺。”
张嘉豪眼神坚毅地告诉爸爸:“尝试一个新动作,刚开始没有考虑危险性,直接就上了那是鲁莽;摔过之后,害怕了,还敢上跳台,那就是勇敢,虽然咱家没有运动员,但有勇敢就不怕。”
儿子的一番话,让张马丁愣在原地。眼前这个男孩,再也不是那个莽撞的少年。
一个人的冬奥,追雪之旅千里走单骑
可是,2018年“沸雪”北京站前夕张嘉豪摔破了肺。“沸雪”是世界单板滑雪的顶级赛事,拿着自己的X光片,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不能再參加比赛,他心中满是落寞。爸爸鼓励他:“这次不行,还有下次。”那一刻,张嘉豪眼含热泪。
当然,这也不是张嘉豪第一次受伤,骨折、缝针、脑震荡……练习单板的这些年,他经历了无数次伤病。这份辛酸,张马丁看在眼里,疼在心底。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张马丁经常在家给儿子做好吃的。
冬奥会赛事公布后,张嘉豪热血沸腾。滑了9年雪,这一次在家门口举办。但是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张嘉豪已经26岁了,而现在国家队清一色都是98年和00年的孩子,和他们一起训练,他没有任何优势。
于是,张嘉豪决定按照自己的节奏刷积分,单枪匹马闯奥运。在国际雪联发布的排名中,张嘉豪的优势项目排中国选手中的第三名,而要获得冬奥会的参赛资格,积分排名必须要满足要求。为此,他需要辗转各个国家参加锦标赛、洲际杯、世界杯,一场场比上去,拿到足够的积分。可是第一站前往智利就遇到重重阻碍。
2021年8月15日,张嘉豪独自经历40多个小时的旅行抵达智利时,刚刚经历过心情的“过山车”。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他为了实现在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上获得2022年冬奥会参赛资格的梦想,申请到阿根廷的签证,准备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国际雪联积分赛。然而出发前,一通来自阿根廷驻华使馆的电话宛如“晴天霹雳”,他被告知签证因疫情取消,心情顿时跌至谷底。然而没想到的是,事情第二天迎来转机,他获得了“封国”状态下的智利的特别入境许可,虽然当时因降雪量太少,智利的国际雪联积分赛是否举办仍有不确定性,长途旅行的高额费用、疫情风险和10天的强制隔离摆在面前,但他仍毅然选择一个人出发。
张嘉豪结束隔离第一件事就是租了车直奔安第斯山间的滑雪场。他于9月8日、9月9日一举拿下国际雪联FIS系列积分赛智利站比赛暨智利滑雪锦标赛1金1银2铜4块奖牌,获得了相应的积分。随着智利天气逐渐回暖,首都附近的雪场陆续关闭,张嘉豪驾驶手动挡车一路向南,开始他的“追雪之旅”。这辆车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行驶里程超过7000公里,不熟悉手动挡汽车驾驶的张嘉豪自称后来竟也练到了“行云流水”的境界。
“追雪之旅”的终点在南方阿劳卡尼亚大区的普孔。比赛结束后,考虑到普孔疫情较首都缓和、住宿便宜,也能找到方便的健身房,张嘉豪就选择在这里继续进行体能训练,等待下一站赴欧洲参加比赛的签证。在这里,他住在一家民宿的二层,狭窄的楼梯上去,卧室里仅容下一张床、一个简单的置物架和一台使用煤气罐的取暖炉,洗手间和厨房客厅都是公用的。对于简陋的居住条件,张嘉豪并不以为苦。他觉得钱要花在刀刃上。
就在普孔小住期间,一则关于张嘉豪的短视频《一个人的冬奥梦》在抖音上火了。张嘉豪从面包师到滑雪运动员的华丽转身、“没有感情的滑雪机器”的做派和他执着追梦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当同胞后来在圣地亚哥的中餐馆认出他,认真地说也想学习滑雪时,张嘉豪很高兴自己的经历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接受众多媒体的采访稍稍帮他转移了一下孤独感和签证手续迟迟未完成的焦虑。他每天继续进行三四个小时的体能训练,集中精力应对纷繁的事务和筹划行程,因为最终的目标是参加奥运会,能够获取参赛资格。每天睁开眼,张嘉豪都会第一时间跟爸爸视频,告诉他自己的训练计划。
或许只有足够的热爱和执着,才有可能做到如此自律。好在,张嘉豪的折腾没有白费,他是唯一一个参加智利滑雪锦标赛的中国人,在智利站比赛的第一天,他就拿到了冠军。整项赛事,他拿到了一金一铜一银。而属于张嘉豪的征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他还要继续赶往欧洲参加比赛,争取在欧洲杯拿到前5,去获得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如今,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还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要想取得参赛资格,张嘉豪需要在奥运资格周期内,至少参加一站世界杯赛,拿到50个积分,同时达到所参加项目的国际雪联排名前30名。张马丁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告诉儿子:“要享受为梦想努力的这个过程,对于结果并不强求,即使最终没能冲刺成功,也不会感到遗憾,滑雪教会了你要为梦想努力这件事。”爸爸的话如一剂强心针,让这位热血青年继续为梦想奋进。冬奥会的报名截止日期是2022年1月16日,所有人都在期待属于张嘉豪的奇迹。张嘉豪走红后,央视新闻也报道了他。
面对儿子的走红,张马丁告诉本刊特约作者:“对于儿子走红,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不管社会是如何看待,只有儿子不忘初衷,才能体现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编辑/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