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 济源 459000)
黄河流域包含9 个省份73 个地级市、州,从黄河沿线的西北到东南,连接着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区,承载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同功能和目标。而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经济主要以重工业为主,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业的比重高,工业生产对地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明显,所以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不高。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研究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济源地处黄河流域中下游,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工业发展经历了曾经的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由小到大,工业经济粗放式快速发展阶段,也遇到了目前传统产业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产业提质增效不明显的尴尬阶段。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济源工业竞争力,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搜集整理2013—2019 年济源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如图1 所示),发现济源第二产业增加值在济源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按照济源第二产业统计标准,此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1],而工业对济源第二产业的贡献占绝对优势,一直属于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来源,是地区经济的支柱。
图1 济源三次产业增加值与生产总值
将工业分为重工业与轻工业两类,根据轻重工业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情况来观察济源工业产业产值结构变动情况[2]。
由表1 发现,济源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在逐渐优化,轻工业增加值从2013—2018 年基本以两位数的比率在稳步增长,重工业增加值在此期间的增速由2015 年开始变为个位数,但其增加值总体占比仍然很高。另外,由于2019 年统计口径变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轻工业增加值首次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济源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偏少,济源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基数仍然很大。
表1 济源工业产值结构变动情况表
目前济源已经形成几家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如:虎岭产业集聚区是全省180 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区之一,以金马焦化大型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煤化工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和服装及轻工产业。玉川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及能源、化工及深加工等产业,重点大型企业有豫光集团、华能沁北电厂、恒通集团、中博新能源集团等。产业集聚区的相关产业相互支撑,初步实现了产业集群式发展,资源的集约利用,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企业R&D 专利申请量和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3]。对济源2013—2019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情况整理后发现(如图2 所示),济源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2018 年、2019 年专利申请件数增速更快,这表明济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其中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比例明显偏低,说明企业创新目前还多停留于表面,原创性创新较少,创新实力仍然较弱。
图2 济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与有效发明专利数统计图
(1)数据的可获得性。工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析基础是相关基础数据,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自济源2014—2020 年统计年鉴,2013—2019年济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有数据均为官方公布的权威数据,个别数据由于统计口径、方法的调整,已经进行了合理的转化。如“出口总值”从2017 年开始统计单位由之前的“美元”改为“人民币元”,均已经按照当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平均汇率进行了换算。
(2)指标选取的科学性。一级指标的选取是在产业竞争力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钻石模型”理论基础上进行确定,二级指标是在借鉴研究领域相关专家的研究基础,并结合济源工业发展实际进行的确定,确保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工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较多,以产业竞争力研究的主要理论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波特认为产业发展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两个辅助性要素:政府、机会。从这一研究角度出发,根据济源工业实际确定了包含投入要素、产出要素、环境要素、创新要素、市场要素、政府要素在内的6 个一级指标和19 个二级指标为济源工业发展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4],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2。
表2 济源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的竞争力评价方法中,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适合于“小样本,贫信息”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所需要的数据量小,可以很好地弥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做系统分析的不足。通过灰色关联法对济源工业在一定时期内不同序列数据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判定影响工业竞争力水平的主要、次要因素。
搜集2014—2019 年济源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数据作为比较序列,以调查数据中每项指标最大值作为参考序列。为消除指标体系中各因素数列中的数据量纲不同带来的比较困难或比较难以得到正确结论,利用均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根据无量纲化处理结果,逐个计算每个被评价对象指标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的绝对差值、最大差、最小差,结果见表3,计算得出2014—2019年济源工业竞争力各指标的差序列最大值为2.918 699 188,最小值为4.47014E-07。
表3 指标序列与参考序列绝对差值统计表
将分辨系数ρ 取值为0.5,计算济源工业竞争力与各影响指标因素之间的关联系数,并对各比较序列分别计算其各指标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均值,得出各指标因素与参考序列的关联程度,即关联度。观察各指标因素与济源工业竞争力的关联程度,并对各关联度进行排序,反映出各指标与济源工业竞争力的关联程度,指标值越大则该指标对济源工业竞争力影响越大,反之则对济源工业竞争力影响越小。济源工业竞争力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见表4。
表4 济源工业竞争力与相关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序表
从济源工业竞争力相关影响因素关联度排名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预算收入、出口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济源工业竞争力影响大。说明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与济源工业息息相关,也反映出济源工业是地方财政主要来源的现实。同时,出口总值的排名显示出济源工业具有一定的外向型特征。
排名最后的四个影响因素分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产品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说明济源工业的新产品、创新费用支出及收入对济源工业的影响力最小,也表明济源工业整体的创新能力较低、研发投入不高。
整体来看,六大一级指标要素中均有排名前六的二级影响指标,政府要素、市场要素、投入要素在济源工业竞争力中作用明显,要素中多数指标排名靠前。产出要素、环境要素、创新要素中指标排名靠后的较多,说明济源工业发展中的产品创新能力、环境支持较弱。
济源工业在地区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几年传统优势产业增速明显放缓,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降低。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济源工业要紧抓机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工业发展质量,促进济源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政府通过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等方式引导传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借助外部引进,内部自主研发等多种形式,逐渐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竞争力,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将传统产业发展重点放在高端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电子信息等产业。
不断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要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攻坚点,加快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太阳能光伏、风能等新兴能源产业,让新兴产业成为济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以大企业为引领,培育战略产业集群。大型重点企业知名度高、投资引资能力强、带动效果好。所以,要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核心,科学规划其配套企业,逐渐延长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群。
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群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小、转型快、发展灵活。在抓大的同时要兼顾中小企业发展,结合中小企业发展优势和资源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产业作为培育对象,促进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被视为提高竞争力的根本动力,工业的创新不仅来自科技进步,更源自工业生产中各种形式的渐进式创新[4],济源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建立、完善创新机制。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反应迅速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加快企业体制创新,从而为创新人才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创新动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政府要通过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符合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转化,以驱动企业创新的良性循环。
注重高精尖人才的引进。政府、企业要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让优秀人才引进来。留得住,在高精尖人才的带领下,加快工业创新发展。
工业是地区经济的支柱,对于黄河流域多数经济体来说尤其如此。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沿黄流域相关地区要紧抓机遇,结合地方工业发展实际,积极主动寻找工业发展新动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和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促进工业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