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剑涛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造水平不断提升,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行业成效显著,促使行业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行业逐渐进入存量时代,需从多个维度进行转型升级,巩固地位。
一是由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向绿色、节能、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设计采用新型绿色的建筑结构体系,例如钢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等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断研发和应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替代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建筑材料;不断依靠科技创新,使建造过程实现工业化生产,由传统的现场“湿作业”向现场“装配化”演变;研发新型高效的工业机器人逐步降低建设过程的劳动密集程度。
二是在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上由专业施工承包、施工总承包不断向EPC 总承包模式发展。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有利于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使项目建设全面受控。
三是通过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打通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信息流,不断扩展产业生态圈,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建筑业将是实现零碳中国的主战场。通过智能生产可以实现传统作业现场“湿作业”的消除,减少材料浪费、提升原材料利用率。智能化生产线相比传统小作坊或半自动生产线,其生产效率将翻几倍,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可有效控制过程质量,提升产品品质,同时,智能化生产线通过科学处理和回收工业三废,对环境比较友好。可以说,智能生产的应用在“人、机、料、法、环”均有巨大的潜力价值。
钢结构智能生产的应用场景一:数字化辅助生产。在钢结构智能化车间内建设布局有自动化生产线,并搭建了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系统以下料集成系统、型钢线生产管理系统为起始,横向扩展覆盖到制造全工序面的制造执行系统。从生产任务下发到成品发运,以生产底层信息数据采集为基础,实现生产调度、进度统计、构件跟踪、人员管理、成本管理等业务功能。
在生产系统大数据支撑下,将工时、构件类型、工程量进行关联,搭建工效数字模型,为工序定额、任务排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进一步加深数据算法,实现工序的自动排产。
钢结构智能生产的应用场景二:数字化服务业务。以生产信息化管理全覆盖为基础,扩展打通各个业务部门例如设计、商务等部门,构建生产与业务一体化。以生产、业务大数据为基础,数据算法为支撑,实现对流程和业务的决策管理,并通过沉淀数字资产、打造数据服务和建立数字生态体系等方式,拓展钢结构建筑工业化产业链数字服务。
通过数字化的精益制造,精准感知和管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彻底消除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将工厂打造成数字驱动下的快速响应的现代化工厂。
在推进智能生产过程中,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企业投入与产出。企业作为智能生产应用的主体,其必然关注智能生产带来的效益,智能生产的应用有一定的门槛,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并且效益释放需要一定的周期。目前全球经济形势尚不乐观,大部分企业尚处于生存挣扎的状态,难有能力在智能生产方面有所突破。
二是关键技术存在瓶颈。智能生产需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转化,某些关键技术掌握在少数几家大厂手中或者被一些外国企业“卡脖子”,例如智能生产的“心脏”芯片、智能生产线的集成技术、重要工业软件的授权等。
三是标准化程度不高。要实现产品的智能生产,前提是产品要足够的标准化,面对当前建筑行业普遍的非标部品部件,现有智能生产能覆盖各个场景,顶多在某些场景下实现局部智能生产。
面对上述几类主要问题,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综合推进,多方引导,培育环境,重点扶植。针对企业投入产出比问题,国家政府及行业主管单位需努力为企业创造智能化应用的大环境,增加融资渠道,降低投资门槛等。针对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需要国家政府及行业协会通过政企合作、高校合作等方式努力引导关键技术的研发,给予关键技术研发补助,同时加大产品研发过程及成果转化的监管,使补助资金真正用于技术研发。针对标准化程度不高问题,同样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来共同引导,例如倡导建筑工业化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建筑材料应用推广,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在经验固化方面通过先进带后进,引导先进企业的经验固化为标准,不断积累标准、提升标准等。
智能生产需要相关标准和体系进行支撑。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加强各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正是准确把握到了新时代标准化发展的要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
一是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纲要》将使智能生产相关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得到加强,进一步推动智能化相关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工作部署。使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机制,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理念要求得到贯彻落地。
二是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纲要》提出要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标准群。《纲要》将促进智能生产产业标准得到提升,使高端装配制造业得到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以标准化助推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三是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纲要》提出要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持续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标准,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自然资源标准体系,筑牢绿色生产标准基础,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智能生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这对智能生产的发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是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纲要》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城市标准化行动。相关政策导向必然会引发巨大的市场机遇,智能生产的高效与高质量等特点将为建筑业把握市场机遇提供重要支撑。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总经理 王剑涛
五是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纲要》提出要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履行国际标准组织成员国责任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这将有助于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化协同发展,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六是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纲要》提出要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推动形成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深化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健全企业、消费者等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修订的机制。这将促进智能化标准与质量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强化智能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监督。
七是夯实标准化发展基础。《纲要》提出要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构建以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龙头,行业、区域和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骨干的标准化科技体系。这对智能生产标准化相关的服务业发展有益,有利于标准化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壮大,使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逐步营造良好的标准化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