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质量变革水平统计评价研究

2022-01-14 10:06储子焱CHUZiyan马成文MAChengwen
价值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变革指标经济

储子焱 CHU Zi-yan;马成文 MA Cheng-wen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蚌埠233030)

0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到30%以上,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地位已迈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和稳定之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由庞大人口体量所蕴含的市场需求潜力被逐步激发,人口红利和几乎不受限制的自然资源的开采促成了这一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扩大投资与吸收国外中低端产业资本来加以实现的。毋庸置疑,长期以来只着重关注于“量”的增长,忽略“质”提升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引发一系列诸如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低端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严重、生态自然环境恶化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高质量的追求,必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其关键在于质量变革,所以必须推动质量变革,坚持质量第一,促进质量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资源禀赋、人力资本、交通区位、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推动质量变革方面必然会存在区域差异性,因此,构建一套反映各区域质量变革进程的统计评价体系,对于监测各区域质量变革发展水平,揭示各区域质量变革差异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便于为各地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质量变革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质量变革的内涵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质量第一”与“效益优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就是质量变革因为无论是动力变革还是效率变革,都是在促进实体经济的产品、服务质量的升级以及提升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这个“提升质量”主题下开展的。

目前对为何质量变革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通过现有的文献梳理,对质量变革的解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2017)认为质量变革,不仅仅包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而是一场从理念、制度、目标及具体领域细节的全方位变革,是全面提高各领域、各层面国民经济素质的重要方式[1]。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张鹏(2018)认为质量变革是指形成产品、生产、生活质量提升、强化的重要竞争机制、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激励,在提高全面质量的基础上,形成与之匹配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以及人才资源[2]。上述学者对质量变革含义的解释各有特点,本文结合上述表述对质量变革的内涵进行深入探析,从变革动力、变革路径、变革理念和变革目标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质量变革的内涵。

①科技创新是质量变革的有效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加强产品品质,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市场效率的核心支柱。过去通过大量投入要素的粗放型增长经济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创新性,已经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生态、资源、环境、社会问题。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制约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严重阻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虽然我国早就提出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目标,但目前很多行业仍然依靠着低水平重复生产和低廉价格来争夺市场,总体上的科研创新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质量变革的有效动力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模式的创新发展,创新与质量彼此相互促进,缺乏质量的创新不是成功的,没有创新的质量也不是高水平的。

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是质量变革的主要途径。我国现在正在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向以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体系转型。已经进入后工业时期的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能够显著的提升劳动、资本、土地和科技要素的配置质量,对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产品质量不仅包括符合现行标准和满足人民需求的消费品,也包括对产业链提升和对创新具有支撑能力的中间产品。就我国工业领域而言,增加值与产出规模之间的增速长期存在着不匹配的状况,倘若去除价格变动因素后,像塑料、钢铁等工业制成品的增加值增速要远低于其生产规模的增速水平,所以实现质量变革就必须有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这两个主要途径。

③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质量变革进程中的一贯理念。我国经济经过40 年的高速发展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已不可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所以衡量质量变革的成效,不仅仅要考虑经济发展速度,产业升级程度,高新技术使用力度,还要考虑是否遵循了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否杜绝了以环境换经济的发展方式。

④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质量变革的最终目标。变革依靠人民,也是为了人民,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质”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质量变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思想观念的转变,由购买低端高污染的产品逐渐的转向购买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也倒逼着企业要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带动整个行业、产业进行质量变革,已达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2 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和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质量变革的本质要求,指标定义明确,计算方法合理科学。

系统性要求。既要从不同的维度、不同阶段反映质量变革状况,又要从整体上对质量变革综合水平做出说明。

可行性原则。指标精简,评价体系不繁琐,便于横向或者纵向比较;数据便于获取,可靠性强。

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把握指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质量变革的内涵特征,本文从科技创新、产品产业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予以衡量。科技创新是质量变革的有效动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研经费的大量投入,高科技人才的大力培养,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都在为质量变革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拟从创新发展的两大维度入手,设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为二级指标。进行质量变革主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产品质量的提升来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劳动、资本、土地和科技要素的配置质量,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能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高品质的美好生活需要。本文拟用产业结构、产品质量来反映产品产业发展质量水平。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质量变革进程中的一贯理念,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污染,质量变革就是要求转变传统的“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耗”生产方式,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化建设与污染治理,“低投高产”才能真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本文拟从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绿化建设与污染治理两个角度来反映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质量变革的最终目标,收入合理分配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人民群众随着收入的增加,思想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得以升级优化,从而倒逼企业、行业、产业进行质量变革,但是质量变革最终的成果仍是用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本文拟从收入分配、消费结构两个角度来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具体设置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区域质量变革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

上述设计四个大类、八个中类、三十六项具体指标,可以全方位、多维度对质量变革水平进行衡量,但为了能够反映区域质量变革的总体水平,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将其进行综合,并且在综合时应根据各项具体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目前较为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多元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为了使所选的指标信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可靠性,本文将综合熵值法和TOPSIS 法对区域质量变革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熵值法属于客观赋权方法,其提取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是通过计其信息熵值,从而确定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影响程度(权重),指标的熵值大小与提取信息量的多少、权重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TOPSIS 法在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寻找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通过计算各评价方案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得到各方案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接近程度与1 比较,越接近就说明该评价方案越好。结合两种方法,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现有原始数据(n 个评价样本m 项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预处理(即指标正向化、归一化处理),然后构建规范化矩阵如下:

其中,xij为第i 个评价对象第j 个指标正向化、归一化后的数值(i=1,2…,n;j=1,2…,m)。

第三步,构建规范化加权矩阵如下:

第四步,选取规范化加权矩阵V 中各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组成最优方案A+和最劣方案A-如下:

第五步,计算各样本到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分别表示如下:

第六步,计算相对接近度Ci并排序

Ci越大说明方案越好;Ci越小说明方案越差。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选取及数据处理

文选取2018 年我国30 个省市自治区表1 中的各项指标值进行质量变革水平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来源于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EPS 全球统计数据库、《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以及各省市区统计年鉴。根据评价方法的要求,使数据具有同方向变动的特征和无量纲影响,在实证分析之前,对逆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和对所有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3.2 熵权矩阵的确定

基于熵权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将处理后的数据代入,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1。

3.3 加权TOPSIS 实证评价

基于加权TOPSIS 法的原理,先找出质量变革水平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再计算各省市自治区与最优方案之间距离D+和与最劣方案之间的距离D-,进而得到相对接近程度C,并据此判断各地区的优劣次序,见表2。

表2 各地区质量变革水平综合评价排名

为了使区域间质量变革水平评价结果更为明晰,现依据各地区质量变革的相对接近程度进行聚类分类,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各地区质量变革水平聚类分类结果

由表2 和表3 可知,质量变革水平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其次是广东、上海、江苏等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其相对接近程度C 均高于0.4;第二类地区为浙江、天津等地,正处于质量变革加速推进阶段,其相对接近程度C 处于0.25-0.4 之间,呈现出较高水平;第三类地区为福建、湖北、湖南等地,质量变革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相对接近程度处于0.2-0.25 之间;第四类为较低水平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吉林、云南等,其相对接近程度处于0.2 以下,其质量变革亟待加速推进。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质量变革水平统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TOPSIS 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认为:无论从质量变革的动力、路径、理念和目标,还是总体变革水平上,各个省市之间均存在着区域不平衡性,且呈现出经济发达地区明显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征。

为了更好的推动质量变革,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第一,加强科技创新,重视人才培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制造协同发展,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培育产业竞争的新优势,提升制造业水平。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步伐,促进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全方位为推进质量变革输送高质量人力资本。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生产服务质量。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本视角,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效益优先,质量第一”的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各生产企业应该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变革生产方式、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以形成自身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生产质量,改善市场的竞争环境。第三,深入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要彻底摒弃“资源换经济”的发展模式,要始终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强调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第四,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一切为了人民。积极完善促进居民消费机制,提升促进居民消费意愿,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由消费带动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猜你喜欢
变革指标经济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最新引用指标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变革开始了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经济